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线省会城市市区中高端养老机构发展思考

□ 作者:养老人生  题图:成都福邻养老公寓(斥资千万打造的中高端养老公寓)

在一线城市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二线省会城市中高端养老机构发展会不会是个突破点?

最近因为需要调研了武汉、成都、长春、太原等四个省会城市的4个中高端养老项目,也把情况和大家做个分享,为以后在二线省会城市中高端养老项目的投资做个参考。

这几个城市的中高端养老项目除了武汉的以外,其他的项目都是2013年以后开业的,目前的居住情况都比较理想,总结这几个项目有如下共同点:

1)项目体量:除一个项目在400床(后期转型为医养结合,一部分床位变为住院床位)外,其余都不超过100床,平均每个项目的床位数为151.5张,除去400床项目外,平均的床位数68.6张,整体规模比较偏小。

2)项目收费:这4个项目的平均收费为5340元/月/人,其中最高的平均收费为6700元/月/人,最低的平均收费为4500元/月/人,价格差比达到了48.9%的2200元,虽然同为二级城市,但价格差还是非常大。

这4个省会城市一般养老机构平均收费约为3138元/月/人,高端项目比普通项目收费要高2202元/月/人,收费溢价幅度达到了70%。其中最贵的项目更比当地平均收费贵一倍。

3)入住情况:这些项目因为体量不大,虽然收费比普通养老机构高很多,但入住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一年运营时间入住的老人普遍在50-60位左右,这可能也是众多二线省会城市的入住规律。

4)成本分析:养老机构三块收入:床位费、餐费和护理费。对应的分别是物业成本、人工成本和食品成本。

和一线城市相比,二线省会城市的一线人工成本似乎并没有多少优势,基本和北京持平,但管理层的成本有一定差距。在物业租金上面,省会城市的成本就比一线城市要实惠的多。

5)发展空间: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发展空间一定存在,我走访了好几家普通传统的养老机构,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老了肯定不想住在里面,我也不想把我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我觉得这就是存在的机会。

佐证: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发现18%的受访老人周围有朋友住在养老机构,这18%中有约七成对养老机构的印象不好,不愿意选择去养老院居住。

试想一下,如果有老人想居住到养老机构中去,转了几家养老机构发现都没有他们满意的,他们一定不会居住到其中,同时这些见闻也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固定的印象,这种讯息就会在他的朋友圈中传播,导致印象更加固化。

如果有一家和传统完全不一样的养老机构突然出现,改变了他们根深蒂固的印象,就算他们不居住到里面,但这种新鲜事物也会向新闻一样在朋友圈中传播,慢慢会变成当他们需要时的潜意识选择。

二线城市的养老市场发展轨迹似乎更像是一线城市的一个缩影,也有一定规律性可循。中高端项目的发展像是2010年左右的北京,和当时的北京养老市场比较,中高端项目的体量总体偏小,市场接受度似乎也在加快。

遗憾的就是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没法把南昌、杭州、南京、沈阳也做个调研,那样的话可能更有普遍性。

在一线城市充满竞争的情况下,二线城市中高端养老机构市场似乎还是一片蓝海,虽然市场没有北上广那么大,但几乎空白的市场可以让你抢先布局,如果形成规模,也一定是未来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首次试点PPP模式建养老机构 10个城市各建1个机构
做养老,您不得不知道的数字
2016年北京养老机构 发展调研白皮书
以养老思维做养老
什么才是导致养老院不赚钱的死穴?
【蜗牛路演&第04期】某高端日式养老机构融资计划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