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崇禧在国共决战时期的三大误判


楼主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开始 , 到一九四九年一日十日结束的淮海战役或徐蚌会战是关系到国共两党 在中国大陆命运的决战。共产党投入的部队有粟裕为代司令 , 政委的华东野战军约四十万人 ,刘伯承为司令 ,邓小平为政委 ,陈毅为副司令的华中野战军约二十万人 。国民党投入的部队有由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和 副总司令杜聿明所辖的四个兵团 , 三个绥靖区的部队以及由华中前来增援的黄维兵团 , 总共约八十万人。这样大规模 的决战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
大战前 ,白崇禧曾建议蒋介石将徐州剿总与华中剿总合并 , 成立国防部指挥 所 , 统一指挥 徐州和 华中 的国军 。当时 , 桂系李宗仁正在违背蒋介石的旨意竞选副总统 , 蒋介石耽心时任国 防部长的白 氏乘机坐大 , 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 这年六月改任白崇禧为华中剿匪总司令 。十月 , 共产党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有向徐州大规模集中和合围的动向 , 蒋介石考虑到以徐州剿总的兵力很难对付两合 流的共军 ,必须统一指挥和使用华中和徐州两地的部队才有取胜的可能 。他转而采纳白氏原来的建议 ,成立国防部指挥所统一指挥使用两地的部队 ,并意属白氏为主任 。
然而 , 此时人称小诸葛的白祟禧心里已经另有打算了。该年十月国民党在东北与共产党进行的辽沈战役失利 , 整个东北落入共产党的手中。而早在四月,桂系李宗仁在副总统的选举中打败了蒋介石支持的孙科当选为副总统 。这使得国内和国际形势对蒋介石都非常不利。美国驻华特使魏德了迈曾放言:中国的 复兴有待于富有感召力的新领袖 。他认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与共产党在中原战场上大打出手 , 两败俱伤 ,桂系可以由此坐大 , 成为富有感召力的新领袖 。退而求其次 ,至少可以凭借实力在中国未来的权力分配中占一席之地。他以徐州剿总一字形把部队摊在陇海线上 , 而津浦线以南纵深配备不够 , 部队来不及收缩为理由 , 拒绝了担任蒋介石意属于他的国防部统一指挥所主任一职 。华中剿总有半数以上的部队为桂系或为其所掌握 , 另外选人也指挥不了白氏掌握的华中部队 , 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 。
其实白氏貌似聪明的这一打算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的一次判断失误 。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已的力量 ,过低的估计了当时共产党的力量。过去 , 桂系每次化险为夷 , 逐步坐大 , 都得益于对手相互之间的争斗。 例如一九三 0年蒋 、冯 、阎中原大战 , 就牵制了 蒋介石对桂系的围歼 , 使其免于被歼灭的命运。但这次他所面对的共产党组织严密 , 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力量都强于以往他所见过的任何一个派别 。强敌当前 , 白蒋二人如能精诚合作 , 或许还有胜利的希望 , 否则,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能存 !事实很快就给了白氏一个严历的教训 。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 , 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通过阵前倒弋的国军 张克侠和何基沣的阵地 ,把向徐州收缩途中的黄伯韬第七兵团围困于距徐州东部一百五十里的碾庄一带。 黄兵团殊死抵抗 , 战况空前激烈。由徐州向碾庄增援的邱清泉的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二兵团则遭到了 华东野战军打援部队的阻击 , 距碾庄三十里之外就不能越雷池一步了。此时 , 粟裕已将华东野战军全部投入到这场围点打援的战斗, 基本上已无机动兵力了。毛泽东和粟裕原以为黄兵团会一击即溃 ,结果调动了华野最能攻坚的部队 , 采用人海战术 , 仍然久攻不下 。
为了解救被围的黄伯韬兵团 , 蒋介石增派在豫东的国军精锐黄维的十二兵团火速增援。黄维兵团在途中受到刘伯承 、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的阻击 , 并被围于蒙城与
宿县之间的双堆集地区 。黄维兵团十二万人 , 武器精良 , 训练有素 , 中野二十万人 , 装备落后 , 几乎没有什么重武器 , 一时也无法歼灭黄维 兵团 。
此时, 国共双方陷在包围与突围 , 增援与阻击的胶着状态 。对国民党来说 ,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契机 。过去 , 国军总为找不到善于打游击战 、运动战的共军的踪影而犯愁 , 这次双方的 军队如此大规模 , 近距离的僵持在一起 , 真是天赐良机 。
这场大规模的决战 , 原本是不符合毛泽东集中优势 , 以多胜少的军事原则的 。以六十万的解放军对八十八不论在武器装备还是数量上都优于自己的国军 , 按毛泽东自已的说法叫踮着脚尖摘桃子,并无十足的把握。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使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指挥全局的毛泽东寝食难安 , 天天向华野代司令粟裕催问战况。 粟裕在黄伯韬这里碰了钉子 , 又不敢向毛泽东叫苦 , 更无兵可增 , 只好命令部队不 惜一切代价硬着头皮打下去。
这时 , 真正能改变战场上胜负结果的只有白崇禧了 。当刘伯承 、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中原野战军潮水般地向黄维兵团之际 , 华中地区已无共军威胁。白氏在和共产党打了多年交道后 , 也早就知道 , 不能守点守线 , 必须集中兵力 ,形成局部优势 , 以运动战对运动战 , 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在这存亡 之际 , 蒋介石曾命令白氏的华中部队 , 火速增援中原战场 。假如白氏能破釜沉舟 , 倾华中地区所有部队 , 增援中原战场 , 对刘伯承 、邓小平部展开攻击 , 不仅可解黄维之围 , 而且可以逼迫粟裕 改变或放弃对久攻不下的黄伯韬兵团的围歼。这样国共双方在淮海整个战场上的势态将发生根本上的变化 , 原来处于守势的国军将转为攻势 , 而处于攻势的中原华东共军转为守势 , 在运动中 , 国军极有可能歼灭中野和华野大部 。 退一步讲 , 即使作最坏的打算 , 共军见形势不利 , 迅速撤出包围 , 双方回到战争之初的状态 , 国军也不致于落得八十万人被全歼的命运 。这样 , 国民党要与共产党坐下来谈判隔长江分治也还有些本钱,。因为国共双方在实力上仍然不相伯仲。事实上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淮海大之初也曾主张国共 双方以长江为界 , 隔江分之治 。
然而 ,白崇禧并没有心思去改变这场大决战的结果 。他采取 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 当宋希濂的部分部队奉命增援 , 抵达汉口时 , 他竟下令运输司令部 阻止运送 。 他以为只要他保有武汉 , 迫使在徐蚌会战争失去精锐的蒋介石下野 , 就可以由桂系李宗仁来与共产党和谈 , 收拾残局 , 维持半壁江山 。历史没有按照白祟禧的思路发展 。他失去了一次创造奇迹的机会 。
黄伯韬兵团在碾庄血战两个星期 , 苦无增援 , 弹尽粮绝 , 于十一日二十二日全军覆灭 。 黄伯韬 亦战死沙场。当华野代司令粟裕得到黄伯韬兵团被歼的战报 , 竞一下晕倒 , 昏睡过去 , 几个小时后才 慢慢醒来 。可见当时战争的惨烈!
黄伯韬兵团被歼灭后 , 华东共军和中原共军全盘皆活。十二月十五日 , 中野和华野增援部队在双堆集全歼黄维兵团 , 紧接着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在青龙集 , 陈官庄一带将放弃徐州向南撤的杜聿明 , 邱清泉集团象铁桶般围困起来。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该集团三十余万人亦被全歼。
淮海战役 后 , 国民党在军事上 , 政治上 , 经济上大势已去 。 蒋介石虽在内外交迫之下 , 宣布下野 , 由桂系李宗仁代理总统 , 但李宗仁 、白崇禧并没有因此得到与共产党对等和谈的机会 , 保住武汉以南的半壁江山 。没有实力作基础的和谈实质上形同儿戏 。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 , 他们派出了以张治中 为首的和谈代表团与中共谈判 , 要求立即停战 , 中共军队不过长江 。这一要求 遭到中共断然拒绝 。 毛泽东照样把白崇禧 , 李宗仁列为战犯 , 要宜将剩勇追穷寇 。四月二十一日 , 中共华东 , 华中 以及南下的东北 三大野战军从西起湖口 , 东至江阴 ,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 , 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 。四日二十七日占领白氏的华中大本营武汉 。白氏所属的华中部队败退到湘桂 , 湘粤边界 。
在这貌似山穷水尽一之际 , 实际上仍有柳暗花明的机会 。此时 , 白崇禧手中还有张淦兵团 , 黄杰兵团 , 鲁道源兵团 和徐启明兵团约三十万人 , 其中张淦兵团三个军为桂系精锐 , 运用得当可以有所 作为。 但白氏在这转瞬即逝的机遇中 , 该断不断 , 进退失距 , 再失良机 。
和谈失败 , 共军大举南下 , 国民党内对李宗仁的不满盛嚣尘上 。蒋介石下野后仍然掌控着川北胡宗南和川东的宋希濂的中央军。李宗仁与蒋介石为权力的分配 , 经济的调拨 , 军队的指挥不断发生矛盾 , 他这个代总统到了干不下去的地步 。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 , 李宗仁有意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长 , 以便调动华中部队保卫广东 , 遭到蒋介石的反对 , 只好作罢 , 但白氏心中放不下的仍然是这一毫无意义的头衔 ,甚至想趁李宗仁干不下去之机 , 由他来填补李宗仁退出后的权力真空 。
从军事形势来看 , 华中白氏所属的部队 , 可以向西行动 ,从黔滇边界进入云南 与川北的胡宗南 ,川东的宋希濂联为一体 , 拱西南半壁。这实际上是蒋介石的构想 。抗战八年 , 他就是靠着西南半壁 , 取得 最后 胜利的 。但此时 , 这一构想并不现实 , 框架太大 , 战线过长 , 兵力分散 , 难以抵挡共军的人海战术 。另一方案是 向南行动 , 由钦州转运海南岛与驻海南的刘安祺兵团会为一体固守海南 , 以待时机 。白氏当时内心是倾向这一方案的 , 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曾答应给予运输, 补给以及装备方面的协肋 , 并且备有电台与之随时联系。海战是共军的弱项 , 当时共产党既无海军也象样的军舰 , 海岛上只要有足够的军力配备 , 共军的小木船是难以登陆的。后来 ,海南岛被邓华和韩先楚所率领的东北野战军攻克 , 乃因岛上兵力配置不够所至 。
究竞南行还是西进 , 十月初华中所有部队集结于广西之后 , 白崇禧仍然举棋不定 。几个月前 , 淮海大战 , 白崇禧还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 , 拒绝向中原战场增援 , 此刻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从十月中旬到十一月 ,白氏往来于重庆 , 广州和桂林之间 , 与蒋介石和李宗仁协调有关李宗仁退位蒋介石复出的人事安排 , 并于十一月四日拟定了一个蒋李妥协方案 :一 . 蒋介石复职 , 二 . 李宗仁出国 , 三 .白崇禧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 。为了能达成这一协义 , 白氐竞同意黄杰兵团分兵向西 , 增援黔东 , 而其余个兵团则由各路向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进发 。
李宗仁曾评论过白崇禧不是一个战略家 , 没有战略眼光 。以当时的形势 , 任何人都无法挽救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 , 李宗仁为代总统的国民政府 , 近似于一盘散沙 , 白氏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保存部队 , 退守海南岛 , 以期将来能与台湾相互呼应 。而他却为行政院长 , 国防部长这些已无实际意义的名位往返于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协商 , 调解 , 最后由于李宗仁坚持出国 , 不愿 “劝进” 蒋介石出山 , 白氏只落得空忙
一场 。从军事战术的角度来看 : 分兵向西 , 削弱了华中部队向雷州半岛梯次撤退 , 相互掩护的力量 。 更为重要的是 , 兵贵神速 ,白崇禧忙于政治 , 未能专心军事 , 果断及时地布置军队撤往海南岛 ,以致 贻误军机 。
南下华南的共产党的军队到十一月初巳达十九个军 , 五十五万人 , 并由贵州 , 广东南部以及湘西向广西采取大包围的势态 。十一月中旬 , 向西的黄杰兵团未到贵阳 , 贵阳巳失 。其余各兵团还未来得及南撤便与解放军在广西境内遭遇 。 十一月三十日 , 桂系主力第三兵团司令部遭到解放军一支斩首部队的袭击 , 兵团司令张淦被从床下抓出 , 当了俘虏 。三兵团群龙无首 , 失去统一指挥 , 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十二月初 ,白崇禧在广西的部队三十多万人 , 除三万人退入越南之外 , 全被击溃。从十二月四日起到九日晚白崇禧在龙门港苦等数天 ,除了惊涛裂岸 , 海鸥悲鸣 , 不见一兵一卒归来 , 他成了名符其实的了光杆司令 。
如果说白崇禧前两次失误断送了国民党和桂系前途以及他本人的仕途 , 那么他成了光杆司令之后的再次判断失误则牺牲了他的人生自由。
出对各自的政治需要 , 当时蒋介石和共产党都在争取白崇禧 , 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道路 : 一是投靠蒋介石 , 去台湾 ; 二是投向共产党 , 去大陆 ; 三是走自己的路象李宗仁一样流亡海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 他有必要考虑清楚他与蒋介石和共产党的关系。
在国共内战中 , 共产党虽一再宣称桂系与蒋介石不同 , 要区别对待 , 欢迎桂系脱离蒋介石, 并一直与桂系有接触。但白氏在历史上对共产党血债累累 :一九二七年他参与策动屠杀共产党的 “ 四一二 ” 事件 ; 抗日中又指挥了围歼新四军的皖南事件, 使新四军几乎全军复灭 ; 国共内战初期 , 在大别山又把刘伯承 、邓小平围剿得苦不堪言。去大陆 , 共产党饶得了他吗?在广州时他就拒绝了共产党代表刘裴的劝降 ,
这时再投向共产党似乎为时巳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崇禧怂恿宋希濂劝蒋介石下野始末
《王树增讲辽沈战役》简要笔记
血洒平津(七):战云突起的张家口,胆战心惊的傅作义
1948年,卫立煌为何不想打林彪?曾问赵荣声:我参加共产党好吗?
1949年,警察局长暗杀二野兵团司令,动手时发现对方竟是自己弟弟
广西王暗藏20万悍匪,四野驻桂部队举步维艰,主席震怒:限期歼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