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千年的古阳关 大风过后会有金银露出地面

消失千年的古阳关 大风过后会有金银露出地面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在距敦煌市七十公里的大漠深处,每当大风过后,就会有许多金、银、玛瑙和古代的钱币露出地面,当地人称这片沙滩为“古董滩”。几年前,考古工作者勘察了古董滩的几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建筑遗迹,专家认为,这里就是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古阳关遗址。当地人都说:“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不知我们这次的古董滩之行会有些什么收获。

阳关是古代西北边境的重要关隘,人们至今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阳关消失在了茫茫沙海中。能进古董滩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不仅是古代商旅在沙漠中旅行不可缺少的伙伴,而且依然也是今天在沙漠中行走的重要交通工具。

两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为好友送行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那荒凉的景色,悲壮的情绪千百年来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着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关隘的向往。

西汉时期,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就是酒泉、张掖、武威、敦煌,两关就是阳关、玉门关。从此,古丝绸之路到了敦煌,通过阳关、玉门关分南北两路,南道出阳关,北道出玉门关,阳关、玉门关就是中国最早的海关。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两关就是阳关、玉门关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咱们离开敦煌城,离开这个绿洲,然后咱们由东向西行,为什么叫西出阳关,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南路,就是说它和玉门关相对,先设玉门关,后设阳关,阳关是在玉门关之南,南北相对,所以叫阳关。

始建于公元的114年的阳关,作为军事要地,许多朝代都派有重兵把守,然而在古籍中却找不到任何关于阳关的详细记载。那么,一千多年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能找到一丝当时的痕迹呢。我们的驼队向西行进着,越过一片荒漠戈壁,前方突然出现的一片绿洲这让我们眼前一亮,显然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一个被称为“西土沟”的古水源。

只看楼主 回复

发表于 07-06-14 10:55:04
闻名遐迩的签名档 我就是那芸芸众生里的一颗沙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沙发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西土沟水是当地人叫的一个俗名,它在唐代的名字叫无卤涧,在藏经洞出土的《沙路图经志》里龙勒县的内容里详细记载了这个水的水源的发源地、它的沟宽、沟深、沟长,都有记录,而且也记录了这个水跟阳关有直接的关系。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卷子上记载,“水源东北三里半,是阳关古址”,西土沟向西三里半正是古董滩的位置。这也是专家们认定古董滩就是阳关故址最确凿的一个证据。古代的重要关隘一般都建在险要地势上,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阳关建在了这片荒漠之中?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阳关在这儿设关,一个是它在交通要道上,第二个就是邻水而设,因为在干旱的沙漠上,人们所有的活动离不开水,关建在这儿,把水就是把关,这个关守着这个水,远近的人要到这儿来用水,他们就会发现的,所以这个水与关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有了大漠戈壁间的这一片绿洲,让阳关凭借着水源,发挥了“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神威,而对于在沙漠上长途跋涉的人来说,看到阳关就等于看到了一线生机。

出了阳关再往西就是茫茫的大沙漠,往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补充水源。所以,古代的阳关就设在敦煌西南这片叫南湖的绿洲上,这片巨大的湖泊是阳关第二个独立水源,渥洼池。根据文献记载当年的渥洼池水面非常大,水很深而且水质非常好。在文献里面还有阳关非常有意思的记载,就是渥洼池还出过天马。

西汉年间,有位叫暴利长的小官,被发配到这里放马。他常见一群骠悍的野马在池边饮水,其中一匹枣红色的马毛色光亮,非常神骏。他出其不意用套马杆将那匹枣红马套住,献给了汉武帝,并称此马是从渥洼池中跃出,是天上“神马”的下凡。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所以武帝就非常高兴,一个感觉到这是他当皇帝这是一个吉祥征兆,另外一个他看到马也非常的好,命名马为太乙天马,这个实际上跟当时汉代整个西域地方出好马,特别是新疆出天马是有密切的关系。

“天马”随风远去,传奇常留人间。正是渥洼池的碧波创造了阳关千古传奇,“把关就是把水”,谁控制了这片水,谁就掌管了通往西域的钥匙。从军事防御战略讲,在茫茫的沙漠中,只要守住水源,任凭千军万马,也休想闯过此关。如今,渥洼池已被建成了蓄水200多万立方米的黄水坝水库,灌溉着古阳关下的万亩良田,今天的南湖乡是甘肃著名的葡萄产地,是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
发表于 07-06-14 10:56:19
只看此用户
  
回复
闻名遐迩的签名档 我就是那芸芸众生里的一颗沙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板凳

离开渥洼池,我们继续向西行进着,至于古董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董,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要陪送很多嫁妆。送亲队伍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不料,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大风刮了七天七夜,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被埋在了沙丘之下。多少年过去了,风吹沙移
,大量古钱和首饰露出了地面。

在墩墩山顶,有一座饱经风霜的烽火台,它被人们称为“阳关耳目”,今天到这里来的人们,往往会把它错当成阳关,其实这里只是阳关的一个制高点。设在了平川上的阳关,除了把住水源外,还建立了军事御敌报警系统。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这个烽燧就是离阳关关城最近的一个烽燧,离阳关的距离也就是一公里多,一般来讲关设在平川上特别容易让敌人包围,或者守望视觉系统比较封闭,但是阳关不同的一点就是,把关设在平川上,四面四个制高点上设了四个烽燧,四个烽燧就把周围几十里尽收眼底。这个烽燧在历史上,它和阳关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离的最近,它的制高点最高。

烽燧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104年左右,原来的高度约八米左右,现在由于风蚀,最高处仅存4.8米高。这座烽燧能留存至今,除了与当地干燥的自然环境有关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运用了现代“钢筋混泥土”的技术。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烽燧的建造是因地制宜,有些完全用的是石头,有些就用这样的土基,一般来讲用芦苇,一层一层的,也还有红柳,还有胡杨,再一个里面还打上拉杆,有像这样的杆窝,这个窝子就是当时打的拉杆,就是里面的骨架吧,芦苇起到一个像现在钢筋混凝土的作用,起到一个拉力的作用,另外还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匈奴和汉朝的战争频繁,为了抵御匈奴人对丝绸之路的频频侵扰,汉朝沿长城修建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号称“烽燧万里相望”,从敦煌出土的汉简《塞上蓬火品约》中,对于烽燧报警的信号有着详细的记载。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这是一个烽燧模型,这有一个分开的门,如果说出现什么问题,把这个门可以关上,这个可以分开,平常如果有情况,前面的士兵报告给燧长,由燧长来决定是否要发出信号,这儿有个像灶房一样的点火的地方,烟从这儿上来,这个就叫烽和脿,晚上这是草烽,可以点着,它可以着火,这个是白天用的,白天还可以放烟,放烟来报告情况,这个有时候根据它挂的多与少来证明敌人的远近、多少,晚上就要放火,因为烟晚上看不到。

烽燧还可以作为驿站,给西域或汉朝双边派出的使者休息、饮马、补充给养用。现在敦煌范围内还保存有110个烽燧遗址。这些烽隧中间有长城相连,构成了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保护着丝路的畅通与商旅的安全。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由草木造就的烽燧,保存到了今天,然而用石头砌成的阳关古城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到古董滩的路并不远,但要翻过十几道陡峭的沙梁,我们坐在驼背上,晃晃悠悠的在沙漠中行进,长时间坐在驼背上很是很难受的,骆驼走得慢,每天平均只能走不到20公里。这也让我们领略了,当年古丝路上的驼队行进在荒漠中的甘苦。
发表于 07-06-14 10:57:10
只看此用户
  
回复
闻名遐迩的签名档 我就是那芸芸众生里的一颗沙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3楼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

从出土的这些来看,最早相当于现在的护照的叫“过所”,这个就相当于一个“过所”,上面很清楚,上面写着“出入关刺”,它这是二半,和早期的调兵虎符是一样的,割成二半,你带一半,我留一半,相当于现在的合缝介绍信,像这个简上,“玉门都尉府,阳,玉门走高厅”就是说有人要经过玉门关,到高厅,阳,指南边,就是走玉门关南边的路,到达高厅,这就是他的通行的一个证件。扼守着丝绸之路南大门的阳关,在中西贸易往来上,它又是一个通商口岸,东来西往的商旅、使节、僧人都在这里这查验身份,交换牒文,办理出关入关手续。西汉时,出使西域的张骞也是从这里出关的。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有些记录的非常详细,出去的人是什么任务,你这个人什么年龄,什么相貌,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照片,要描述你的相貌,身高多少,脸长的特征是什么。要写清楚你带的随行多少人,带的马匹、布匹、绫罗绸缎这些都是有记录的,和现在的海关的检查是差不多。

王维《渭城曲》被后人谱了曲,将词反复吟唱三次,称为《阳关三叠》。还专门有人在阳关的城楼酒店里弹唱《阳关三叠》,来为西出阳关的客人送行。千百年来,阳关,成为了古人离愁别恨的象征,凄凉婉约的代名词。

在阳关通往西域的这条古路上曾经商队络绎,驼铃叮咚,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路,被历史学者和文学家称为“阳关大道”,所以就有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说法。这条阳关大道究竟在哪里?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

咱们现在就走在阳关大道上,实际上也就走在丝绸古道上,丝绸之路古道上,这个痕迹,咱们脚下的痕迹,这就是大道留下来的痕迹,出了阳关以后要进入西域,进入南疆,是茫茫空阔无边的戈壁,路又长,而且又宽,而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路,人走的多了,就是路。那么有了阳关,才有了丝绸之路南路,丝绸之路南路因为在南面,大家就把它称为“阳关大道”。人走的多了,就是一条路。

阳关古道的地势十分平坦,难怪人们把“阳关古道”比喻为光明大道。一千年前,在这条路上走来了一位特殊的行者,他就是赴西天取经从印度归来的唐玄奘,唐太宗命令敦煌官员和百姓,到阳关去迎接这位历经八十一难的高僧归国。

阳关博物馆文管所薛生虎:他过这个大沟的时候,经书落到水里面去了,他捡起经书以后,经卷全都湿了,就在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个寺院,他到寺院晾经。

从此,老百姓把这座寺庙改名为“玄奘庙”。在这里还有一个的特殊习俗,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七,逛完了庙会的老百姓,都会骑着骆驼来古董滩捡古董,据说在古董滩的沙梁下还埋藏着一个石棺材。
发表于 07-06-14 10:59:32
只看此用户
  
回复
闻名遐迩的签名档 我就是那芸芸众生里的一颗沙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4楼

阳关博物馆文管所薛生虎: 石棺材以前我们小的时候那里就有一块石头,当地的人都说石棺材每年往前走一点,今年在东边,第二年在西边。

据说,石棺材象是一块天外飞来的巨石横卧在古董滩上。由于风动沙移,石棺材时隐时现,所以显得十分神秘。我们眼前的这片被滚滚黄沙掩埋的城郭废墟,是汉代龙勒县城遗址。

《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阳关,在县西六里,”这里的县指的是龙勒县,这也是后人判断阳关故址的另一依据,当年的阳关和玉门关都属龙勒县管辖。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这个地方和出天马有关系,天马的出现是汉武帝元鼎四年,比在这命名县城早两年,这个地方出过天马,所以汉武帝得到天马以后非常高兴,就给这个小小的地方表示嘉奖,然后起了龙勒县,龙勒,皇帝得到的马是龙,所以叫龙马,勒,就是抓住马的地方,所以叫龙勒县。

这些残破的城墙,依稀能看到当年龙勒城的面积与形制,方方正正,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龙勒城废墟中人们捡到过一种黑白两色的圆形小石子,经考证,这就是古代围棋子。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从我们现在从出土的量来看,还有有些记载来看,围棋子就出在当地,一个是这山里本身就有像水晶、还有一些接近于玉的质地比较细腻的石头,围棋子都是手工磨制而成的,工艺还是很细的,也说明当时这个地方除了农业以外,可能手工业发展的还是比较发达的。

为充实敦煌郡,汉武帝几次从内陆移民于此,这些移民不仅为保卫、开发敦煌提供了人力,还带来了内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是什么原因让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的阳关,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翻过了二十余座大沙梁。终于来到了古董滩,昔日的阳关,是一个军事、经济、生活的要塞。而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古阳关已是面目全非,甚至无法看清楚它的规模了。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这可能是关城的那一个面,找不见整体轮廓,他们进来都捡过汉五铢钱,就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这种东西是加工过的,把陶片搞的圆圆的,上面钻一个孔,外面目前把它叫纺轮,捻线用的,纺线用的东西。这个特别多。很明显,你看那铺过地了,我们叫地转,就是铺的地面,当时房屋里外还是很讲究的,要不那时候谁还铺地面呀

经考古队挖掘,沙滩上有大片版筑遗址,房基排列整齐而清晰,面积约上万平方米,汉唐陶片,砖石瓦块,俯拾皆是。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这是阳关砖,多细腻呀,而且打碎了以后都方方正正的,一点不碎,这证明当时做砖的技术也是非常高的,谁能认出来是砖头,汉代的砖头,2100年了。

在古董滩还发现过很多兵器、还有汉代五铢钱、和一些女人佩戴的琉璃珠,这一切都说明了,在我们脚下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城市。终于,在古董滩的茫茫沙漠中,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石棺材。
发表于 07-06-14 11:00:18
只看此用户
  
回复
闻名遐迩的签名档 我就是那芸芸众生里的一颗沙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闻名遐迩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5楼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它的形状是这样,很长,大概也有个2米多长,宽度也有个七八十公分宽。形状很像一个棺材。这个属于阳关故址古董滩范围之内的,这个材料一看就根本不是当地,而且也不是附近山上的石头,这块石头很显然是从很远的地方外面运输过来的,而且根据它的感觉好像打磨过,有几个平面,这种感觉证明它是建筑材料,大家推断说像这么大一块建
筑材料,肯定用在一个比较庞大的,或者一个关上,或者一个大的门楼方面的一块材料。

当年的阳关是一个水草丰美、有着大面积绿洲的地方,是什么原因让如此肥沃的一片土地,变成了毫无人烟的沙漠之地呢?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一般人推断就是洪水,据阳关当地的人说还有过去的人也说到,这个地方的洪水还是蔓延到整个人们居住的地方,所以这个毁于洪水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也有人认为阳关毁于自然的风沙侵蚀。这被黄沙牢牢的封存于地下古阳关,留下了方圆百里的空旷,也留给人们一个千古历史之谜。千百年来,人们已将阳关情节,凝固在了王维《渭城曲》的意蕴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到敦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游人多
阳关古道苍凉美     作者: 寅公
千年阳关结局:过度开垦,不顾大自然警示,丝路名关终被黄沙湮没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大赛】王德忠|阳关
甘肃散记(1):“西出阳关”寻故迹
阳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