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烁今,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出身贵族,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官职,人称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挥洒有致,酣畅自如,自古就被人誉为“书圣”,名噪古今。不过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下面就分享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烁今,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兰亭集序》(节选)

作者: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段短文的大意是: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人在室内畅谈抱负,在爱好中寄托情怀,过着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爱好,静躁不同,但当人们感到自得和满足时,竟然不知衰老将至。

当厌倦了喜爱的事物,心情随境而变,感慨也随之产生。过去所爱转瞬间成为旧迹,且因其引发感触,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会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一件大事,怎么不让人悲痛?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同当时著名文人孙统、孙绰、谢安等41人,为过“修禊日(祭祀)”集会于兰亭,饮酒赋诗。与会者的诗作结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这就是《兰亭集序》。

作者先点出兰亭之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之后,写了“群贤毕至,少长成集”的盛况。接下来就展开议论和抒情,王羲之表达了“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的欣喜心情,原来感到满足的事物,在转瞬间就成为陈迹,于是就产生了“情随事迁”的忧愁。作者又对人生无常、盛事难再表达了慨叹之情,从而引出对生死问题的议论和看法。

东晋是一个崇尚清谈的时代,士大夫们否认生和死的差别,还喜欢混淆是非界限。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实际上是对老庄虚无主义、以及悲观厌世思想的反叛。老子认为要顺应自然地生存发展,同时又认为死亡不是走向虚无,而是一种回归,得道之人可以超越死亡;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生和死就像物质的一种形态,从生到死不过是物质形态的转变。

王羲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没有一味地追随前人,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他很清楚,在他之前就有很多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服用各种丹药,最后不仅没有长生,反而很多人都因此而猝死。所以王羲之认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篇短文语言洗练流畅,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全篇结构严整,不枝不蔓,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读完令人深受启发。王羲之认为,人生短暂、聚散两难,而且“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使如他这样的大师,在生死面前也会慨叹,何况凡夫俗子,更会觉得“死生亦大矣”。

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也不必忌讳,更不要谈之变色,而要敢于直面,并淡然处之。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美好的风景看不够,太多的名利无法追求。但只要愿意放下,即使粗茶淡饭,就会恬淡心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集序》课文剖析
《兰亭集序》解读与探究
《兰亭集序》的重心在哪里
《兰亭集序》“生死观”解析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