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在假自体中的男人:我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孩儿

他是被妻子逼着来做咨询的。

妻子说实在受不了他了,如果他不来咨询调整的话,她就要坚决和他离婚。

第一次见面,他就很坦诚地跟我解释了来做咨询的原因,然后很郑重地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和在单位担任的领导职务,甚至连自己的年收入(相当可观)也说了,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相当满意。

他是一位外表英俊儒雅的中年男人,穿着考究,言行举止得体妥当,乍一看像是从琼瑶剧里走出来的男主角,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好。

同时我也好奇这个看上去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人,他的妻子为何要提出离婚。

咨询最重要的是自愿原则,凡是被人催着逼着来做咨询的来访者,我会在咨询之初跟他探讨这个问题。

他淡然一笑:

“我是为了挽救我的家庭,不想让孩子失去完整的家。

说实话,如果没有孩子的话,我不在乎离不离。

其实我妻子哪方面条件都不如我,她的工作和收入跟我没法比,长相也很普通,甚至有点丑。

当初还是她主动追的我,我们结婚以后,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她。

我不明白,她到底还想要什么。“

我说:你的意思是,虽然你人来了,但并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被咨询?

他说:“是的。

我妻子说,她对我最大的不满就是我太忙了,几乎不管家,也很少陪孩子。

她要我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可我忙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呀,难道让我辞职回家才叫尽职尽责?”

他是个认真严谨的人,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每周雷打不动地来。

虽然刚开始进入咨询有些不情愿,但随着咨询的推进,他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了,他说以前完全不了解咨询,通过咨询看到一些东西,令他很惊喜。

他愿意来咨询,他妻子很开心,觉得夫妻关系调整有望了。

但实际上这个咨询,让我充分感受到他的防御与隔离。

每次咨询时,他几乎都在谈论他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他做建筑设计,曾参与设计许多著名建筑,这是他最引以为傲之处。

每次他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很难被打断。

我曾试图把话题拐到另外的方向,每次都被他重新巧妙地带回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上。

后来我干脆放弃了任何想要干预的想法,任由他自由地说个够。

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说上瘾了,每次说完几乎千篇一律的话,心满意足地离开,下次来又重复一遍。

我暗想,如果他妻子知道自己丈夫在咨询室里大谈特谈的全都是工作,不知会作何感想。

有一天他来的时候,神情有些沮丧:

“我妻子说我咨询这么久,一点变化都没有,她很失望。”

我说:你觉得她希望你能有哪些变化呢?

他朝天翻翻眼:

“她说她要求不高,希望我下班回家或者周末能陪孩子一起玩,带他出去踢个球,骑骑自行车,多跟孩子交流交流。

我也不是没带过,但小区都是女的在陪孩子,我就不愿意再陪了。

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跟那些女的一起带孩子。”

我说:在家里你会陪孩子玩,跟孩子有互动吗?

他愣了愣,有些磕巴:

“在家里?很少吧。我回家也喜欢一个人呆着,上班太累了,回家不想说话,不想有人打扰。”

我:你会跟妻子交流,聊天,一起做做家务吗?

他摇头:

“也很少。我们经常没话说。

她对我的抱怨主要跟这个有关,说跟我在一起很乏味,没什么意思。

我觉得她很矫情,夫妻也应该有各自的空间。”

我说:站在你妻子的角度,我理解她也许就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家庭氛围。你们虽然结婚了,但好象你没有真正参与到婚姻生活中。

他说:

“她天天跟我吵,跟我抱怨,我一回家看到她那张脸就烦。

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大矛盾或原则性的问题,吵架都是些小事情,比如干家务什么的。

我认为时间最宝贵,不要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家务活可以请钟点工来做,她又不愿意,说自己的家不想外人代劳。

我挣的钱全部交给她,她自己找罪受,我有什么办法。”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们的夫妻矛盾终于在一天晚上爆发了。

第二天他恰好来咨询,一见我,他有些余怒未消的悻悻然:

“我还咨询什么呀,我妻子都写离婚协议书了。”

据他的描述,头天晚上,他正躺在书房的沙发上玩手机,妻子突然冲了进去,像头发狂的母狮子一样对他大吼大叫,说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必须马上离婚。

他流露出无辜的表情:

“女人啊,发作起来真可怕,我当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开始他以为妻子是在吓唬他,没想到她真的跑到电脑前起草离婚协议,而且看上去她早就胸有成竹:

财产分割,孩子归谁,抚养费多少......特麻利地念给他听。

他越听越心慌,越听越觉得这事快成真的了。

他说他不得不服软,以孩子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的名义。

他稳稳抓住了妻子的软肋,她当即痛哭流涕,趁她有所松动,他赶紧表态以后尽量帮她做家务,周末一定要多陪儿子,从下周开始执行。

这个表态还算让妻子满意,离婚事件不了了之。

但他还是觉得很生气,心里堵得慌。

我有些好奇:陪孩子的事情,为什么要从下周开始执行?

他说:这周末我要出差呀。

下一周他再来的时候,走路有些一瘸一拐,一坐下就说前两天不小心崴了脚,并向我展示他左脚缠得厚厚的绷带。

这时候我发现他左手大拇指好象也受伤了,贴了一块邦迪。

他说:我想帮妻子做顿饭,结果切菜的时候,把手切破了,流了好多血。我妻子吓坏了,当场把我赶出厨房,说以后再也不让我做饭了。”

我说:你脚也受伤了,周末不能陪儿子骑车踢球了吧?

他笑着点头:是啊。

我意味深长地说:你好像很开心啊。

他有些惊讶地说:我都受伤了,怎么会开心呢?

我决定扎他一下:

“也许这是你潜意识想要的结果。

两次受伤帮了你,帮你避免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同时对家人也有所交待。”

他愣了好一会儿,突然意识到什么,偷偷笑起来。

我说:其实你妻子对你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是很平常的要求。但对你而言,满足她这些要求似乎很困难。

他点头:是的,我很讨厌做家务,也不喜欢陪孩子,别说做这些事情,光是想想就很烦。

受伤虽然帮他暂时逃避了一些事情,却也让妻子有些死心:

她不再跟他提要求,不再像从前那样跟他吵架,她变得冷冰冰,很少搭理他了。

他有些慌,说宁肯妻子跟他吵架,也不要这份冷漠。

我问他这个冷漠让他想到了什么。

他说让他想起了小时候。

他3岁那年,妈妈生了弟弟,实在照顾不了两个孩子,便和爸爸商量,把他送到老家农村,交给爷爷奶奶抚养。

3岁的他,就这样离开温暖熟悉的家,被爸爸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把他送到老家后,爸爸急着回北京上班,当天就悄悄离开了。

起初他天天哭着找爸爸妈妈,后来发现没有用,就不哭了。

他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怕冷,可能跟那一年被送回老家的经历有关。

在条件远不如北京且语言不通的环境里,小小的他变得乖巧顺从,努力讨好爷爷奶奶,努力适应环境,没多久连口音都变了。

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回老家看他,对他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表示了惊奇.

妈妈甚至还笑了好几次,说没关系,以后回北京就好了。

过完年,爸爸妈妈带着弟弟离开的时候,怕大儿子不让他们走,就没有跟他告别,悄悄离开了老家。

他就跟做梦一样,突然见到爸爸妈妈,然后爸爸妈妈又突然消失了。

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爸爸妈妈终于把他接回了北京。

那个曾经令他日思夜想的家,却让他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有些束手束脚的拘谨。

他心里很想靠近爸爸妈妈,却有些怯生生的。

他羡慕弟弟的活泼可爱,在弟弟面前,他竟萌生出自卑的感觉。

有一天,妈妈带他去一个朋友家玩,他玩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妈妈和她的朋友都不见了。

他吓得汗毛倒竖,以为他妈不要他,又把他扔下了。

连鞋子都没穿,奔出门去,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叫妈妈。

恰好这时候,妈妈和朋友买东西回来了,俩人看到这一幕都吓了一跳。

看他没穿鞋,他妈妈又想笑,又有些生气:

“你这孩子,卫生习惯总改不过来,怎么不穿鞋就出门呢?”

妈妈的反应,让他在那一刻感受到深深的羞耻。

说到这儿,他已是泪流满面。

他说:“我已经很多年不哭了,我以为我早就忘记了过去的事情。

您之前说得很对,我的确没有进入婚姻。

我从心底讨厌婚姻,害怕亲密。”

他一直觉得妈妈是惟一的依靠,爸爸是无法靠近的人。

记忆中爸爸从没陪他玩过,他总是在忙工作,回到家总是独自呆在书房里喝茶看书。

他对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几乎没什么回忆。

越长大越沉默寡言,不爱跟人交往,不爱玩耍,一心只扑在学习上,成为妥妥的学霸。

他如愿考上心仪的名牌大学,一路读研读博,工作后在事业上也表现优异

因为学业、工作的繁重,他恋爱谈得晚,结婚结得晚,生孩子生得晚,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他的孩子才上小学。

跟妻子认识以前,他几乎没谈过恋爱,虽然主动追他的人很多,但他很抵触,对自己建立关系的能力没有信心。

后来他选择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妻子,是认为找个比自己条件差的女人更好驾驭一些。

他妻子曾疯狂地爱他,迷恋他,但婚后很快就发现自己嫁了个冷漠无趣的男人,她对他的失望是逐渐累积的,直到彻底的崩溃爆发。

他苦笑着说:我知道我有我的问题,但我真的很无力,给不了她想要的,包括性生活。我们从生完孩子就分房睡,我妻子对我的不满已经很久了,她曾经说我像个活死人,说我活得很假,说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说:你妻子只有以离婚相威胁,才能让你有所触动。但这个触动好象也改变不了什么,你的无力感太深了。

他点头:王老师,做了这么久咨询,我想知道,你对我的感觉是什么?

我思忖了一下,尽量措辞委婉:

“我有一种感觉,你好象被一层厚厚的壳包裹住了,那层壳也许曾经对你是有用的,可以帮助你应对很多东西。

但一旦进入亲密关系,那层壳就会成为障碍,让身边的人觉得无法靠近。'

他说:我一直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活得不太真实。我常常空虚压抑,不知道自己是谁。虽然我有很多关系,但称得上朋友的几乎没有,我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怕被人看到我没有外表那么强大光鲜。

我说:也许你太害怕面对那个曾经弱小无助的自己了,你需要一层厚厚的壳把那个弱小的自己保护起来,才能面对你眼中不安全的世界。

生活中有很多人,活在假自体的状态中。

他(她)们看上去一切都好,各方面表现几乎无懈可击,给人的感觉却像戴了一副虚假厚重的面具,让人看不到真实的部分,也让人难以靠近。

与虚假自体相对应的,是真实的自体。

真实自体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原初的创造性部分,是生命的活力,是发自内心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按温尼科特的描述,假性自体源自早期母婴关系的镜映失败。

孩子幼小的时候,由于养育者处于绝对的支配控制地位。

孩子若没有被看到、被回应、被满足,且不得不取悦、顺从父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长大成人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很多人抱怨说离开工作自己就很空虚,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这样的人,往往只能活在某种固定的模式和标准里,离开这个模式或标准,人就变得空洞了。

以这位来访者为例,他在婴儿期的时候,母亲因为焦虑和忙碌,并未给他很好的养育和抱持。

3岁时,他被父母送到农村老家,面对一个陌生恐惧的环境,他需要适应这个环境,让自己能够存活下来,于是他学会了讨好和顺从,以此来换取陌生环境对他的养育和接纳。

回到北京父母家后,他依然需要用讨好和顺从来换取父母和弟弟对他的接纳。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现实生活中,他只能从学业和工作中获取存在感和价值感,无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真实的连接,获得身心的滋养。

他不敢离婚,不是有多爱妻子,而是不想重演曾经被抛弃的命运,也不想让儿子重复自己的命运。

他的痛苦在于,理智上他需要家庭,需要婚姻关系,情感上却又试图和家庭、和婚姻关系远远保持距离:

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不需要你。

在妻子的暴怒下,他的假自体被猛烈地撞击了。

活出自己真实的模样,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需要。

一个人的真自体虽然被隐藏起来,但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重新与之连接,重新把真实的部分活出来,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 End -

关于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1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子家中嗑瓜子突然晕倒,拿到诊断书如五雷轰顶:对不起妻子和孩子
凌晨3点,偷看老公聊天记录被气炸:“生了俩孩子了,看你敢不敢离婚!”
“妈妈不是脾气差,只是真的太累了”
孩子各年龄段做家务的类型,别不舍得让孩子做害了孩子!
童言无忌
女人当妈后变得“刀枪不入”?哪有什么为母则刚,不过是为娃硬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