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塞尔“内在时间”观疏论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却茫然不解了。”[1]博尔赫斯说:“时间是唯一重要的。”柏格森更明确表示,时间是形而上学的关键问题。对时间的理解是通往对我们的文明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彻底反省的最佳道路。时间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或哲学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时代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间观念的变化揭示了文化变迁的奥秘。可以说没有这个问题,就没有现代哲学尤其没有存在主义哲学和各种后现代主义。
  
  一、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的根源及发展
  
  总的来说,胡塞尔的时间学说就其理论根源而言,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思考“时间”路向的一种延续,也是对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时间”所做理解的一种反省和理论上的、现象学意义上的转化与深入。它为我们启迪了一条重新认识时间和意识的崭新道路。
  1、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延续
  胡塞尔说,“时至今日,每一个想探讨时间问题的人应当仔细研读《忏悔录》第十一篇的第14~28章。因为,与这位伟大的、殚精竭虑的思想家相比,以知识为自豪的近代并没有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做出更为辉煌、更为显著的进步。”[7]然而,胡塞尔还是显示出,现象学的时间观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有明显不同之处。
  首先,在时间意识研究的出发点上,胡塞尔明确断言,在说明时间意识的时候,必须对客观时间加以排斥。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第一节的标题就是“对客观时间的排斥”。
  其次,在时间起源的问题上,奥古斯丁把时间的起源归之于上帝的创造,这一点在胡塞尔那里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胡塞尔一再坚决否认任何神学的信条,不承认通常意义上的有神论。”[9]
  2、康德时间观现象学意义上的转化与深入
  康德意义上的功能化的时间,这种功能化的内在时间意识整理和统摄心理体验,但它却不是对象性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本身。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主要还是指把体验与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必然形式。“时间性一词所表示的一般体验的这个本质特征,指…… 每一单一的体验……每一作为时间性存在的体验都是其纯粹自我的体验。”[12]胡塞尔本人也明确地承认这一点,“在从一个把握到另一个把握的连续进程中我们现在以某种方式也把握住了作为统一体的体验流。
  但康德的时空观是绝对先天和静态的,时间作为一种内知觉的统一形式,它动态地统摄了内知觉材料而其自身作为一种先验形式而处于生成之外。而胡塞尔的内在时间包含有时间的对象极和自我极两方面的功能。
  
  二、“内在时间”意识及其结构与功能
  
  1、“内在时间”不等于“客观时间”
  胡塞尔说:“那样一种本质上属于体验本身的时间,以及它的现在、在前和在后的,通过它们具有确定样式的同时性和相续性等等的所与性样式,既未被也不应该被太阳的任何位置,钟表或任何物理手段所度量。”[16]因此现象学的时间,或者说具有直观确定性的时间,不可能是基于外在物质实体运动基础上的客观时间,而只能是一种基于主体内在时间视域的内在时间。因此在研究中必须时刻确保不要被关于时间的客观性认识左右我们的理解。
  2、“内在时间”意识的素材不同于客观意义上的素材
  在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中,我们需区分现象学的素材和客观意义上的素材。前者是“时间立义(Zeitauffassung),是客观意义上的时间之物显现于其中的体验。”[19]它是“原初的时间域”;而后者则是超越的,作为“‘自在之物’的超越”。 [20]
  3、内在时间意识的结构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在结构上或构造阶段上可分为三层:意识-河流、内在客体、超越的客体。然而,如果从它们所履行的功能来区别,那么可以说意识-河流是创造者,而后两者则都是被创造者。
  
  三、胡塞尔的“内在时间”的历史影响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的提出影响了,或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海德格尔等一大批哲学家对于“时间”的思考和挖掘。正是在胡塞尔创造了内在时间意识理论之后, 关于时间的讨论成为诸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哲学大作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可以说没有这个问题,就没有现代哲学尤其没有存在主义哲学和各种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正是引入了时间而把胡塞尔的超时间的先验主体解构为时间生成流变中的“此在”,这种此在是在世的趋向未来与死亡的当下之物,而把康德与胡塞尔超越时空的逻辑功能主体还原为此世和当下。
  “当下”才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焦点。这与胡塞尔作为主体性本身的“内在时间”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正如迦达默尔说的那样:“只要胡塞尔把统觉的先验总和及其同内在感官的联系,在显明的现象学分析中阐释为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那么他完全能够知道自己是先验思想的真正完成者。”现象学实现了近代哲学从主体角度追求思想的确定起点的要求,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26]

  (作者简介:方琛,女,厦门大学中文系人文学院2008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78029.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源始性的研究
面向时间本身[面向时间本身]
观点 | 吴增定:现象学中的内在与超越——列维纳斯对胡塞尔意向性学说的批评
吴增定 :明见性与主体性:试析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张力
[转载]倪梁康:超越笛卡尔
无意识的哲学边界——欧陆哲学主体性和先验性的当代转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