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探访浙东古代第一长桥

戊己桥

说起桥,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赋予诗意:“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宁海的乡野间,有这么一座古桥,它既无古木翠竹相依,又无村舍茅亭为伴,它静静地横亘在胡陈港约170多年,因有多达48个桥孔而蔚为壮观,它的名字叫戊己桥,是浙东古代第一长桥,日本桥梁专家曾称它为“中国最长的柱脚式石桥”,现为宁波市十大名桥之一。

戊己桥位于胡陈乡西张村,桥下是源于海拔800余米的大丹山和茅芦岗的中堡溪,下游的胡陈港曾是古宁海通向象山的交通要道,在1973年潮水入口封堵成水库之前,为东西交通的险阻难渡。

清道光二十八年,由居住在渡口附近的张坤元、张华章及胡陈村鲍式曹等乡贤发起,共同建造大桥。该桥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1848),因跨两个年头,各取起讫旧式纪年中的第一字作桥名,因名“戊己”。当时中堡溪下游48个村,纷纷捐资,建造了48孔桥,又名四十八洞桥。

戊己桥由3块长条石并列连成桥面,全长为137.5米,宽1.65米,条石厚0.3米,桥高2.65米。据说在建造公路时被填了一个桥孔,现存47孔,桥墩厚为0.35米,由长度为3—4米的长条石互相榫接。一望无涯的长桥,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张村通向桥南车家村的捷径。47个桥孔中,以中孔为最大,跨度达4.3米,其余均在3.5米左右,这是为便于船舶出入,而在靠近桥心部份的桥面上,还凿有当年设置竹木扶栏的孔洞,使往来行人在洪水漫桥面时可扶住木栏涉水而过。

戊己桥的桥下是中堡溪,每到雨季,溪水汹涌奔腾,汇入胡陈港,流向三门湾。如果洪水暴发,急流还可从桥上漫过,故建桥的工匠把迎水一方的桥墩凿成圆棱形,以减少水的阻力,而在背水一方增加了数十条斜柱作支撑,这种巧妙地处理流水冲力的科学办法,确保戊己桥抵御百余年洪峰的猛烈侵袭而巍然不动。

戊己桥是浙东一座罕见的跨海长桥,三门湾的海潮昼夜出入于桥下,故桥墩有严重的海蚀痕,有的己千疮百孔,很像密集的蜂巢。但由于来自上游的淡水交汇,桥下却不生牡蛎之类的海生贝类。

惠德桥

戊己桥

这座初看平凡无奇的浙东第一长桥,其实建造难度非同一般。首先是海涂基础松软,众多的石柱墩在海涂地质上很难固定。如1976年建造胡陈港拦港大坝时,曾7次失败,都因地基所致;其次是三门湾的风暴、胡陈港的海涛和中堡溪的急流,时时威胁桥墩的安全。但戊己桥至今仍完好无损,堪称“鬼斧神工”。因此,戊己桥是浙东民间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卓绝创造的真实体现。

戊己桥只是宁海古桥的一个缩影。宁海县背山面海,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形,山地多于平原,大小溪流密布于崇山峻岭,而近海又因海港形成滩涂。据《宁海县志》统计资料,跨径4米以上的古桥有473座。1991年《宁海县交通志》列出古桥有512座,但少量已经改建。目前,宁海县现存的主要古桥有120余座,其中石拱桥80余座,石梁桥30余座,木梁廊桥2座,不少有代表性的古桥都已列入保护范围。

建于明代的黄坛镇德星桥,长160米,曾为浙东最长,但在1988年毁去。因此幸存的胡陈戊己桥,长137.5米,成为浙东第一长桥。其中岁数最大的古桥,原是宁海地方志记载的建于宋嘉佑八年(1063)的甬台驿道桐山桥,但已于1956年毁于洪水。2004年,在长街镇西岙村,文物部门又发现了建于南宋晚期的三座石拱桥,是宁海县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古桥,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周晖/文 张峰/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宁海古桥还有这么多故事,你都听说过吗?
樟树王、浙东第一桥、归云洞,见所未见
陆俊 | 看戊己桥 探访古桥背后的故事
戴霖军 || 己亥杂诗之宁海古桥系列
春暖花开,宁海有这么美的地方,99%的人看了会心动!
宁海百年戊己桥被洪水冲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