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搞”?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搞”?

(2008-02-16 16:28:53)
标签:

杂谈

“搞”字,从手,高声。“搞”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在《说文》中也没有,因此,大概是后起字。估计自从白话文运动以后,这个字才异常活跃起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庙堂到江湖,从老叟到妇孺,几乎人人会用,也几乎可以代表一切动作。“搞”有无穷无尽的含义。如:做、弄、办、从事等,如:“真搞人”、“搞规划”、“搞建设”、“搞教学”、“搞关系”、“搞鬼”、“搞几张票”、“搞活经济”、“搞掉他(她)”、“这事没法搞”、“搞特殊化”等等。正在网上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就是中国人喜欢“搞”的表现。
 
中国的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文化财富,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思想观念,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关于古人的思维方式的秘密。但遗憾的是,汉字的祖先究竟是谁,仍然没有被当代人破解,大概是由于古文字的考古断层造成的。文字的演变应该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甲骨文之前的先民使用的是什么文字符号,现代人还不完全知道。甲骨文之后,后人也在不断地造字,或者赋予一些文字更多的含义。但自从简化字出现后,汉字在整体上很难再造了,只能在用法上不断翻新。
 
“搞”字尽管是后起字,而且有这么多现代含义,其实都与古文中的“高”有联系。“高”在甲骨文中写作
,在金文中写作
。《说文》中解释:“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但实际上,“高”的原始含义在《说文》中并没有被完全表达出来。
 
中国人的祖先(可能在“西方”祖先的帮助下)造字时,阴阳意象差不多是首位的。《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思想典籍,里面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观”。天为阳,地为阴。“地”字中的“也”《说文》中就训为“女阴也。”在“高”字中,上为阳,下为阴,所以“高”字具有阳性特征。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人往往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像人一样,饮食男女,繁衍生息,如此而已。因此在深层心理结构中,中国文化有“身体化”的特征,例如将精神、情绪上的不快说成“脑袋都大了”、“心痛”等。因此,中国人往往“灵”、“肉”不分。既然是“身体化”了,因此凡人都差不多,所以喜欢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当旁观者。“高”字也不例外,阳在阴上,因此“高人一等”往往就能够表现出文化优越感。
 
现代中国人之所以如此喜欢“搞”,除了语言使用上的节约法则外,其实与中国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关系最大。它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搞”体现了一种“大而化之”的模糊思维。“搞”懒惰而混沌,象“道”一般静止。因此,是怕死主义,无法形成某种结构,由此导致了中国人的个性始终无法成长起来。中国人在心理上很像懵懵懂懂、时刻准备遭受委屈的孩子,而且随时可能挨打。但根据“混沌学”的理论,处于“混沌边缘”的状似无序的状态,往往可能孕育着某种生机,但这种生机能否形成一定的结构,则要依靠它的环境的改变,即新的因素的“注入”。对比当下的中国现实,我们就应该知道,古老的中国文明必须依赖和借助“西方”这个“他者”寻求出路,否则,只能在内部僵持着永无止境的停滞和治乱循环的格局。
 
二、“搞”体现了一种“身体化”的意淫思维。中国人在骨子里是最容易意淫的民族,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此中高手。原因还是出在汉字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无数汉字都与阴阳有关,因此形成了中国人难以排遣的阴阳“潜意识”和“民族心理”。权力被很多人比喻成“男人的阳具”,权力的大小和软硬,直接反映了能力的强弱。中国人对权力的顶礼膜拜,导致了中国人在思想上的一“搞”就灵。因为喜欢“搞”,所以自私和观望,仗势欺人和麻木不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成为了中国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主流心态。
 
三、“搞”反映了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很差,而且反映了中国男人的集体失语。传统中国之所以没有发展出严格、规范意义上的“知识”和“知识学”,就是因为形象思维过于发达而理性思维几乎萎缩。这大概同样还是汉字思维惹的祸吧!中国女人多少要好些,她们好象不太习惯“搞”字,大概是其含义过于隐晦(或者淫秽?)。中国男人通过这个“搞”,让女人们不得不驯服了,因为中国男人都在“搞”,中国女人中又有几个“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能够与他们这个异常庞大的群体对抗呢?尽管意淫是主流心态,但中国男人在“性”上却绝大多数非常差劲,原因是中国男人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过程是美丽的”,是理性思维能力的操练,也是理性思维在崩溃后的再次升华。没有过程,往往很难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潮和幸福。中国男人不喜欢体力和智力上的“冒险”(adventure,在英文中就有“经历过程”的意思),也因此中国男人在各种竞争中往往“阴盛阳衰”。
 
中国人!不要再“乱搞”、“胡搞”了!尊重一下灵魂的自由吧!只有放飞心灵,让她飞出身体的牢笼,不再在肉体上自私,中国社会才有希望,中国文化才可能通过“他者”获得新生。
 
 
 
如果你接着读,可能就不会发那么大的火了:
 
 
 

中国人为什么普遍碌碌无为?(新浪名家专栏文章)

汉语是导致中国文化僵死的内因之一(新浪“文化博客”推荐)

中国大陆是世界最大的文化沙漠(新浪“文化博客”推荐)

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本土资源”?(新浪“锐博客”推荐)
 
 

————————————————————

我的“鼠年第N炮”系列:

鼠年第九炮:中国“情人节”应该更名(新浪“文化博客”列表文章)

鼠年第十炮:中国的“龙”和“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中国文字的几个事实(一)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
闲聊有趣味的象形字与会意字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分不清的话,很容易闹笑话
因为发现一块平常的骨头,中华文明又多了两千年
甲骨文是目前可考证的中国最早的汉字,有一个字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