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差异造成临床上的误解

上午在门诊有个病例挺有意思,一个年轻男性拿着自治区中医院的门诊病例让我看,问我他得的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会不会传染?

中医诊断淋证(湿热下注),主要是一个病名,主要症状是小便频数,而且有小便痛,甚至小腹隐痛,给开了一些中药吃,患者心里有很多疑问,但是也不敢问。

他的疑问主要是集中在疾病的名称上,中医的淋证和西医的淋病是完全两回事。

中医所说的临症,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导致的,是从症状上说的,小便就像下雨一样,淋漓不畅的感觉。

而西医所说的淋病是传染病,主要是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经常在皮肤科和性病科就诊。

这种中医和西医的病名看着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风湿,中医的风湿和西医的风湿都完全两回事儿,很多专家也建议,把中医的风湿和西医的风湿这些概念要区分下来,直接把吸的方式改成免疫算了,嗯,但是积累下来的思维习惯是很难改的。

一个患者去中医院看病的时候往往有两个诊断,一个是中医的,一个是西医的,这个不仅操作起来很麻烦,也往往造成很多的误解。

比如诊断冠心病,对于西医来说这是很明确的一个诊断,但是如果中医去看这个病,一定要加上中医诊断的话,就要写成胸痹,然后再去辨证,然后再开中药。

不仅增加了临床的工作量,也让患者非常迷茫,肯定会再问医生,这个胸痹是什么意思?如果想给患者解释清楚,又要花很大的功夫。

所以在实际情况中,中医的理论很多情况下都沦为一种形式,在形式主义盛行的文化制度下是非常糟糕的。

今天一个朋友去中医院住院,想纠正一下自己的寒性体质,因为体寒引起的关节疼痛腹泻、脾胃虚寒这些症状,就想住院治疗一下,结果住院以后所有的检查和抽血,让他再怀疑这还是不是中医院。

其实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中医院和西医院的这些模式,无非就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如果真要说区别的话,就是这两个医院可能效益有所不同。

在这里我要做个解释,我在强调中西医不同的时候,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在实际中大家在强调中西部用的时候往往是在增加工作量,说白了就是赚钱。

现代人已经搞不清楚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大家也不愿意去搞什么这些事,因为总觉得没必要,因为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但实际上如果两种医学模式共同参与一种疾病的话,往往会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对患者也是不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永钧:医者无疆,止于至善
名中医: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中西医结合,说爱你不容易
冯五金:病患夸他小方治大病
国医大师林毅 | 年逾8旬还每天出诊,乳腺病患者的“活菩萨”
[名医推荐]宁愿架上药生虫,但愿人间全无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