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65256

292

艺术家:Xul Solar

《论语.述而》,主要体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对于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孔子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几下开,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为人师表的关键,是认真教诲而不会疲倦,是以身作则,是以诚相待。
学习呢?则需要随时随地记住自己的所见所闻,默默记住,找到机会去运用。对于学习,不会感到厌烦。毕竟,学习让人生更为充实。而博闻强识,生活会更加美好。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百思不解的时候,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反应是孔子的另一个教育方式:启发式教育。相较于填鸭式教育,这种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提高自身的深度,才能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所谓举一反三,老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是现在,“举一反三”,也是很具备教育意义的。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
没有生来就有知识的人,无不是通过后天努力而来的。孔子比较推崇的,是勤奋和思考。他喜欢的,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勤奋阅读,并且思维敏捷。
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读史,使人明智。以往发生过的事情,可能会再次发生。通过读史,能增长见识,成就自我。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师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掉自己的缺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可说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句话。
圣人无常师。
谦虚谨慎的人,总是可以很擅长向别人学习的。人无完人,别人身上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去发现,去学习。
对于不值得学习的,若是自己也有,更要引以为戒了。
别人的长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别人的缺点,是我们当反省的。
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为政》: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公冶长》:三思而后行
《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

MEET GOOD THING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读《论语》2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7·8】不愤不启 举一反三
论语7.7
启发应在愤悱后——《论语》悟读【152】
教育理论论文: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