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邂逅醉美瘦西湖

编辑/制作:亚细亚

瘦西湖,一位用唐诗串起来的娇俏美人。经历了岁月 沧桑洗礼,也感叹过千古浮生。至今依旧是″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杨州。


初识扬州,是在年青时李白的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对扬州感兴趣,是看了郑少秋版的《戏说乾隆》,风流倜傥的弘历在长堤春柳的湖边与绝美的盐帮帮主的缠绵排恻,真真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瘦西湖是著名的湖上园林,因湖面瘦长而得名,它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迂回曲折的湖闻,迤逦伸展,串以长堤春柳,形成一幅狭长蜿蜒的美景画卷。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画,留下了众多墨宝和故事,还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优美典雅的建筑。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诗人汪沆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走进瘦西湖——

当我们走进扬州的瘦西湖园林,眼前朦胧般的湿润迎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不能自拔。走在园林内部的小道上,景色都变的妩媚多姿,据说江南的春天最美,属扬州瘦西湖畔最让人陶醉。

这里曾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必游之处,如今看到的白塔、五亭桥、钓鱼台、大虹桥、熙春台等建筑景观,都留下了与乾隆皇帝不可分割的典故。

走进瘦西湖的亭台楼阁,你可以品味悠久的历史岁月;乘船泛舟于湖面上,可以感受当年乾隆皇帝游湖的逍遥心情。

走在湖边小道上,几步就有一柳树,还有许多山茶、杜鹃、碧桃等许多树加以映衬,繁花似锦,争奇斗艳,湖中水波荡漾,小舟往返穿梭。她们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一般引人入胜,让人体会到江南的诗情画意。

望春楼是典型江南园林风格,其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望春楼



在瘦西湖畔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白塔,亦称喇嘛塔,原属藏传佛教中喇嘛教寺院塔制。扬州白塔,虽″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它在瘦西湖仅为风景点缀,属园林塔。为了与瘦西湖整体美学风貌相匹,扬州白塔无论是高度还是塔围,都在北海白塔的样式上进行了″瘦身',使塔之外形轮廓线变得秀美挺拔。


扬州白塔

白塔的闯入似乎令瘦西湖有些猝不及防,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塔'的故事。

据说有一天,乾坤皇帝在瘦西湖乘船游览,船到五亭桥时,忽然对扬州陪同的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阳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本地的盐商听到后,立刻请画师划图,然后连夜赶工用白色的盐包为基础,外面覆盖白色扎成一座临时的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帝见到连连感叹″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待乾隆皇帝走后,当地便正式的按北海白塔建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塔。

对于瘦西湖景区的整体美学风格,白塔的出现,使之有了一种独领高标的精神气概,它那豪气冲云的风釆,是往日平静的瘦西湖从未见识过的。它打破了景区天际轮廓的平衡、单调,而显异峰突起,使瘦西湖天空有了变化、起伏。从而彰显出瘦西湖虽是平原景观,却有看如青藏高原一般的峻朗之风。

湖上五亭桥,又叫莲花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这一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来此游过,湖长的范围只到今天五亭桥为止。当然那时也没有五亭桥,这里是一道堤坝,有湖水叫莲花梗子河,河中广植荷花。时任扬州巡盐御史为迎奉乾隆帝游湖,延长水上游览线,便开坝建桥,使龙舟能从天宁寺前的御码头直抵蜀冈之下。为了让乾隆皇帝感到此处似比京城,便仿照北京的五龙亭和玉带桥设计建成了五亭桥。


五亭桥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更是扬州城的标志。桥墩由12大块青石彻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五亭桥因为五个亭子像莲花,又称莲花桥。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微风吹过,铃声清脆,同时也避免了燕子前来筑巢而破坏建筑。

五亭桥造型秀丽,黄瓦朱甍,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并,亭外风铃叮当,桥下有十五个卷洞,洞洞相连,碧水涟漪,画舫摇过。其风格既有南方之秀气,又有北方之雄奇。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最美丽的腰带。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有艺术美的桥就是杨州的五亭桥。

钓鱼台原名叫吹台,位于瘦西湖水面最开阔处,一条长堤突兀地伸向湖中心堤尽头,一方孤亭傲然独立,这本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然而造园者运用″框景'、″借景'之法,将远在湖西的五亭桥、白塔两处主景,″框″在钓鱼台两个月洞门中,透过月洞门,但见湖水波光粼粼,你仿佛感到远处的五亭桥与白塔,正朝着钓鱼台踏波而来,从而使瘦西湖中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三个景点合为一体。游人到此,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钓鱼台

瘦西湖钓鱼台的故事流传久远,传说,乾隆皇帝六度南巡驻跸扬州,一日游湖,忽然垂钓兴起,于是便在此钓鱼。皇帝垂钓半晌没钓着鱼,便问周围陪侍宫员:″众位爱卿,为何鱼不上我的钓啊?'大学士纪晓岚上前回话:“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皇上只钓龙'。皇上于是得以释怀。可是纪晓岚话音未落,皇上居然钓上来一条鱼。众人一片欢呼,但皇上确把眼光盯在了纪晓岚脸上,似乎在问:此鱼何鱼?好个纪晓岚,真不愧广闻博识之人,一瞅这鱼是条鲤鱼。″皇上,此鱼乃龙鱼也!'陪同的扬州地方官员和盐商见皇帝钓到鱼了,也一齐凑过来:″恭喜皇上,钓了一条龙鱼!'有这么凑巧的事么?还真有!


据说,鲤鱼的听觉不太好,所以长着胡须呢,它是靠着胡须感知水中世界的,于是扬州人土话将鲤鱼叫做″聋鱼'。其实皇帝来此茚做了什么,老百性并不知情,一看这条水中长堤最适钓鱼,于是传说也就这么形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游览到此,听了传说之后,欣然题名″钓鱼台'。

钓鱼台仙妙处在于俏景,借用了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从亭8正向向左斜45度角,可从两个圆洞门里看到白塔和五亭桥,非常巧妙。借之景又是瘦西湖中两处最重要的景点一一五亭桥和白塔。

更为神奇的是,本来″框'柱里五亭桥和白塔的两个圆门都是正圆,但驻足此处远看,″框'柱方方正正五亭桥的圆是正圆,而″框'柱瘦瘦长长白塔的圆,在视觉上却是椭圆。两个圆与”框'在其中的轿、塔在视觉上形成高度和谐,这才是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

早上拍摄

傍晚拍摄

熙春台在五亭桥南岸,汪氏所建。″熙春台'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为给皇帝祝寿,盐商们花费万金建筑如此金壁辉煌的楼台,可见当年扬州盐商的富有。


熙春台

说过了白塔、五亭桥、钓鱼台、熙春台却不能忽视了凫庄的存在。

在五亭桥和白塔之间有一组建筑,叫″凫庄'。建于1921年,是杨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他把真实山水的因地剐宜地加以运用,虽比五亭桥、白塔晚建百余年,但却与之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


凫庄

在凫庄可以随时闻到水的气息,聆听到水的声音。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是园主人希望自已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

如今凫庄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凫庄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高大雄伟,又衬托出白塔的亭亭玉立。

瘦西湖风景优美,而最美之处就在这段宽阔的湖面上。湖水鲜澄,画舫悠悠,嘉树名花,四时芬芳。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三星拱照,或互为映衬、或三位一体,尽显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瘦西湖的景色绚丽,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瘦西湖上除了龙船,还有摇撸船、电瓶船,这船娘摇的摇撸船也是湖上一景,在狭长清瘦的湖道上,温婉的船娘摇着木撸婀娜前行,娉婷袅娜,惹人心醉。

西园

瘦西湖尤其微风吹来,碧波蓝天,银塔画桥,桃红杏黄,柳浪闻莺。到夜晚则明月皎皎,洞箫隐隐,此处风情远胜仙寰。借用唐人戎昱诗句赞一个:好是春风湖上亭!

夜色中瘦西湖,景色非常壮观,月光和彩色灯光照耀下,景观倒影于湖中,美丽极了!远远观望,五彩缤纷的景观色彩尽收眼底,使你陶醉在这迷人的仙境之中。

长堤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


相传,当年隋炀帝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了孔低坡青石桥。

大虹桥的存在也是不容小觑,原来这里就是曾经吸引过许多文人墨客的大虹桥。眼前仅仅是一座桥,但是内心却涌动着许多,曾经有许多伟人都在这里切磋诗文,关于这里的讦多珍贵资料都保存下来,让我们对大虹桥更加的敬畏崇拜。


大虹桥

有一首关于大虹桥的诗很出名,是康熙年间的诗人王渔洋所做的″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在当时也是流传一时,这首诗把虹桥的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当时皇帝也因这首诗赞赏虹桥的美景。


若把瘦西湖比作一位面带薄纱的少女,那么虹桥就是这层薄薄的面纱,为我们拉开了瘦西湖的帷幕。

这里是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水道狭长,垂柳婆娑,清代诗人王士禛在《红桥绝句》里写到,″舟入红桥路,垂杨面面风。'


长堤桥

小巧玲珑的玉版桥,在两岸柳丝拂水的细长湖面上尽显江南的妩媚。湖光倒影,宛若仙境。


玉版桥

小虹桥,位于小金山南侧瘦西湖徐园与小金山之间。从现在能看到的桥型来说,无论其造型还是用料,小虹桥与大虹桥都毫无瓜葛,因为大虹桥是典型的联拱石桥,而小虹桥却是一座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质轿面幻单拱桥。


小虹桥

长春桥也是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建于清乾隆时,为单拱石桥,旧曾有过桥亭,后毁坏。


长春桥

梅园,是瘦西湖上的″梅林″,一丛丛红梅从春寒料峭的小花苞渐次绽放,巳有山花烂漫之势,在这里,可以尽情赏梅花的娴静与清幽。


梅园

小金山,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为瘦西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

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


小金山也是瘦西湖最大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


小金山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最有名的要算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二十四桥了,沿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二十四桥仍在,只是心境又是另一番。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由落帆栈迫、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箫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


二十四桥

长堤的尽头是徐园。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徐园

石壁流淙,是大盐商徐赞侯修建的宅子。据记载,乾隆乙酉年间,乾隆来到这里,看引景色如此美丽,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

″水竹居″并御笔一挥,写下了


柳堤系桂双,散步俗尘降

水色清依榻,竹声凉入窗

幽偏诚独擅,揽结喜无双

凭底静诸虑,试听石壁淙

瘦西湖有着'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称,在瘦西湖内游览更有一种清新婉约、舒适自然的感觉,对比西湖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非常有江南特色,漫步在窈窕曲折的瘦西湖畔,各种妩媚的花树相伴,一步一景,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这是一个可以让人第一眼就爱上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瘦西湖
《华夏掠影》扬州瘦西湖览胜
扬州之瘦西湖
秋雨漫游瘦西湖
烟花三月扬州行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水曲船横西湖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