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建议将汉字拼音化,赵元任:你读下这篇奇文,96字读音全一样

  汉字,也就是中文,这是韩愈的记录符号。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样,但它是全球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没有出现过断层的文字。到现在为止,汉字已经有了六千多年的历史,从汉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曾受到过它的影响。汉字的数量没有准确的记载,只是大概知道有十万个,不过人们日常使用的只有几千个字。

  如果今天,有人主张废除汉字,改为拼音,向国际接轨,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跪了!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承工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就是主要由汉字创造与传承的,灭汉字,岂不是要灭中华文明?岂不是要灭中华? 显然,不灭汉字,中华不会亡,灭了汉字,中华才必亡。

  废除汉字在许多人看来都是难以想象的事,但确实是有人提出过,大概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间。那时的中国贫弱、腐败,而西方屡次殖民、侵略,所以中国人开始反思落后的原因。不少人都将数十年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有一些人便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顽固是因为汉字。

        他们提出,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废除汉字。所以便有了长达半个世纪废除汉字的狂潮,谭嗣同算是最早提出改汉字为拼音文字的人。除此之外,钱玄同、陈独秀、瞿秋白、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人都赞同,这些人相比他们的名字都不陌生,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民国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立意是好的,但汉字拼音化真的就行得通吗?

  有意思的是有这么一个人写了两篇文章,全部的读音都一模一样,这两篇文章便能很好的反驳汉字拼音化。此人名叫赵元任,他也说得上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了,赵元任1892年出生于江苏。他的祖上是著名诗人,他从小就成绩优异,长大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任教。

        赵元任是公认的旷世奇才,他教过物理学、数学、哲学、中国音乐史、中国语言、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等课程,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赵元任精通无数语言,通晓英、德、法、日、古希腊、拉丁、俄等多国外语,甚至全国各地方言都能说得非常地道。

        说他天才是在语言方面,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被誉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这名号可是实至名归,他会中国的方言多达33种,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他都能交到朋友。十五岁那年他去南京就读,全校270个学生,只有三个是南京人。而他很快跟这三个人学会了南京话,吃饭的时候,他便能用八种方言跟别人聊天。

  当然,学好中国话也不能算天才,他在外国语言上也很有天分。去法国,一聊天让别人直感慨,你回来了啊。去德国,邻居说上天保佑,你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这位天才极有自己的个性,《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便是他的作品,这两篇均属于他独创的同音文。同音文也就是整篇文章只采用同一个音,但它的汉字是不一样的,所以被称之为同音文。

        它们的字数都不长,比如说《施氏食狮史》只有96个字,全文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简单来说就是讲一个姓施的诗人喜欢吃狮子,在真狮子跟石狮子之前纠缠的故事。大部分的同音文都是文言文,古文学得不好的大概是看不懂的,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读,估计大家也会懵。这篇文章赵元任其实是想要表现很多文字使用的场合不可以不使用汉字,而使用国语罗马拼音文字。单看文章,似乎汉字拼音化造成的后果会是越来越混乱?

这两篇文章单看读音中国人自己都很难看得懂,但看汉字,稍微学过些古文的人都能看得懂一二。可想想,如果将其纯粹拼音化会是什么后果?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更难。中国是没实行,但从实行过汉字拉丁化的国家便能看出结局,汉字文化圈影响了周边不少的国家。有不少的国家在走进近代后,尝试想要拉丁化,可这么多国家,除了越南,都失败了。

  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汉字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提出只是因为当时自信心受挫。但不能仅仅以当时贫弱,便要否定汉字带来的贡献,否定汉字的优势。这是否定自己千年来的文化累积,作为独特文化,我们应该要有自信。倘若当时没受挫,他们还会提出吗?不会,毕竟拉丁化就长远来看有些局限,现在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汉字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好在决定权不在一时,当战乱结束,人们重新开始思考汉字拉丁化。事实上如今的汉字保留是当年实行失败的结果,文字改革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趋势,不过要慢慢来。所以进行简化汉字,接着再拼音化,1964年的5月,简化汉字开始推行。接着便是汉语拼音方案,可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拼音文字不适合中国人。

  理由就跟前面提到过的一样,也跟人们看《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的第一感觉一样。在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想要丢掉汉字,就必须要把汉文化也丢掉。否则改革很难,全部更换是唯一的办法,全部丢掉必然是不行的。拉丁字母不能取代汉字,但它可以作为汉字的辅助音标啊,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汉语拼音方案推行,拉丁化改革取消。

参考资料:《施氏食狮史》、《汉语拼音方案》

             ‘《季姬击鸡记》     原文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翻译

译文版本一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唧唧叫,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桌子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睁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译文版本二

四姑娘[伯仲叔季,季为行四]为了排遣寂寞,于是豢养了一些鸡,那些鸡就是林地里的那种林鸡。林鸡饿了便唧唧叫起来,四姑娘于是用簸箕盛粟米给鸡喂食。鸡吃饱了,便跳到了四姑娘的衣箱上,四姑娘一看这不行啊,就急忙叫喊着轰鸡,鸡惊,继而又蹦到了案几上,四姑娘匆忙中,将手中的簸箕照着鸡就扔了过去,簸箕飞过砸中几个陶俑,陶俑摔得粉碎,鸡在案几底下不住惊叫,四姑娘情急之下抄起木鞋打鸡,鸡虽然被打死了,可四姑娘仍是心绪难平,于是便写下了《四姑娘打鸡的故事》。

(原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在此对原创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期特供| 史上最难绕口令
专家要求废除中国几千年汉字,他写2篇奇文反驳,全文读音相同
赵元任写下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个音,普通话甲级的人都难读顺
一音文:季姬击鸡记、“施氏食狮史”大全集
汉字是否应该拉丁化?清华教授的78字诗歌告诉我们答案
两篇100字的奇文,全文读音一模一样,熟读后可以稳过普通话甲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