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珠和璧之随和
不能舍弃的传统文化有什么?

  随和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形容尊重别人意见的人叫随和;形容唯唯诺诺的人也叫随和;形容不斤斤计较的人还叫随和;形容为人大度、非原则问题不和别人较真的人也叫随和;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也属于随和。为人随和的人大多阅历丰富!一般来说随和是一种境界、一种涵养、一种品德!

        那么随和是怎么来的呢?随和一词的来历很难说清,但有一种说法比较久远!那就是来源于随珠和和璧,连起来就是隋珠和璧,现在的意思是珍宝。

随珠、和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件宝物,据《韩非子》记载:“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由此可见,两个宝物是多么美丽奢华!相传春秋时期,西周的随侯(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封侯)外出巡游时,遇到了一条因受伤而奄奄一息的巨蛇,随即动了恻隐之心,救了这条大蛇,第二年秋天,随侯做了一个梦:有一黄毛少年说自己就是随侯救的那条蛇,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特献珍珠一枚。随侯一觉醒来,果然发现床头摆放着一颗洁白圆润、光彩夺目的珍珠。消息传出后,各诸侯均想占有这个宝贝,后来经过明争暗斗,先是周武王得到了随珠,后来秦国统一了天下,随珠就落到了秦始皇手里,秦国灭亡后,随珠不知所踪,至今成迷!有人推测随珠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我们无从得知随珠的样子,但现代珍珠有三类:一类是海螺珠,时至今日无法养殖,只能靠天然产出,多产于加勒比海,带漂亮的火焰纹,价值非常高,论克拉卖。一条项链就价值连城!

第二类是海水养殖珍珠,有南阳珠、日本珠、中国珠等。

第三类是淡水养殖珍珠,主要产于中国

和氏之璧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很多人耳熟能详。二千多年前,楚国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璞玉,前去献给楚厉王,厉王让懂玉的人看,说是普通的石头,厉王因卞和“欺诈”而砍掉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同样的理由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怀抱璞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文王深受感动,让人打开璞玉,果然是个稀世珍宝,后制作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国把“和氏璧”当成了自己的国宝。后因与赵国和亲把“和氏璧”交给了赵国,秦国觊觎“和氏璧”,就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最后秦国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还是归到了秦国,秦国将“和氏璧”制作成了传国玉玺,汉朝之后,传国玉玺也不知所踪。这个玉玺的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下图是清朝的玉玺。

中国的玉璧起源于文化期,早在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用玉璧沟通天地,夏商周时,把玉璧作为礼器,用玉璧礼天。一直传到清朝,从未间断,现在我们不做玉璧了,玉璧转化成了平安扣,保佑佩戴它的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就是中国玉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代皇帝们的印鉴是从什么开始称为“传国玉玺”的?
隋侯珠、和氏璧和昆山之玉
最传奇的两件国宝,如今已失传,留下两个成语,你可能只听过其一
有眼不识荆山玉
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去哪了?
癸巳茫然甲午解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