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推荐:书法家 王国柱

推荐语  

本期名家推荐:书法 王国柱


王老师是一位在全国极有影响力的书家,曾一窥王老师书写,洒落而劲健、激荡而稳健、苍茫而圆润、极富感染力,一件件作品不但体现了他的综合学养,也正反映了他的一种精神状态。

王老师致力于书艺传承,这些年潜心经典,兼收并蓄,临池不懈。他说:“书学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
                                   
  习墨去 刘伟杰

本期名家推荐:书法家 王国柱


艺术简历

书法家王国柱

王国柱,山西万荣人,字清石,号河东孤山,三舍堂主。先后受聘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铁建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书法院研究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协第五届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

在太原、侯马、大同等地成功举办了王国柱书法小品展;“春色满园”王国柱书法作品展;“师古大同”王国柱书法作品展;“滋兰树蕙”三舍书院书学交流展。

先后成功策划“追梦兰亭”中国书法“兰亭奖”山西作者精品展,中国书法“兰亭奖”山西作者提名展,“山水交城”全国知名书法家邀请展。

获奖情况:

● 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 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三等奖

● 获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 获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三等奖

● 获第五届“永乐宫”书画大赛百佳奖(书法50人)

● 获中国美术报“最佳人气奖”

● 2019年被中国书协评为第四届基层“文质兼美”优秀书法家

● 2020年特邀参加中国书法传媒主办的《当代书坛知名老书法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及开幕式。


作品赏析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王国柱作品


自评

我对写字画画既是兴趣使然,同时也受家风熏染。自上小学起,我就对写字画画产生了兴趣。10岁时,被家里老宅正堂悬挂的一幅晋南“铁笔”卢道南(翰林学士,与祖爷爷为结拜弟兄)所书的行书对联和题写给我祖爷爷的一块牌匾所吸引,便有了把字写好的念头。此后,除了每天在学校写仿,放学后常常临摹墙上的对联和匾上的字。

家父的学历虽然不高,却在闲暇时常为我们讲述他所知晓的人文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逐渐痴迷上了舞文弄墨,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写字画画中,乐此不疲。

上世纪70年代(1974年)尚未恢复高考,我便以写字画画特长特征入伍。从戎十载,由电影放映员到团政治处书记,一直从事军营文化宣传工作,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营区大幅宣传油画,部队礼堂的领袖画像等均为我的杰作。

部队移师山西后,我先后拜访过省城著名的书画家林鹏、王朝瑞、姚天沐、董其中、田树苌、王治国等先生,开始接触到当年山西的书风画派。自结识林鹏、田树苌等先生后,受其二位影响至深。那时, 手头仅有的两本二王、傅山法帖便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伙伴”,时时揣摩临习。每隔段时间,我便拿上临作请教于二位先生。由于诸多原因,一晃十年,虽费纸三千,苦练不辍,但无大成绩。过后十年才略有长进,先后在七届、八届省展,省首届精品展,首届省青年展入展并获奖,基本达到了省级入展获奖水平。曾有朋友对我说,达到如此成绩已经不易,也算可以了,没必要再吃苦下功了。不少书友正是因为有了此种想法,过早地划上了“句号”。智者寻找机会,愚者等待机会,成功者绝不会放弃机会。于是我决然走出山西,直奔中国书法最前沿窗口,连续三五年的求学问道,先后聆听过诸多全国名家教授的学术讲座,接受过诸多导师的技法传授,短短几年,我先后拿下中书协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三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四届兰亭奖佳作三等奖、第十届国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五届永乐宫国际书画百佳奖,近20次入展了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其中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级奖,成为山西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作者,填补了此项奖项的空白,为山西争了光。

获奖尤其是获大奖,对于书法作者来讲,自然是一次次跨越式激励平台,但昨天获奖只能是昨天,代表不了今天,更说明不了明天。因为在全国学习书法热潮空前高涨的今天,大家都在学书路上奋进前行,接收的信息更多,研究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范围更广,不要说你不进则退,你若慢进就是退步,如果停留在过去的功劳薄上吃老本,停止不前,迟早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所以,必须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扎实稳健前行。

如何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找来找去,答案只有一个:即“翰墨惟道”!这个道就是不断向古人问知,更深层次与古帖对话,把临古作为一门终生功课进行到底。作为一个书家,这些年来,我就是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在书学路上,与古为徒,持之以恒,扎实前行,一以贯之。

关于“为人生而书法”,还是“为书法而人生”的问题,始终是摆在诸多学书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也是必须明确的观念问题。“为人生而书法”的功利思想自古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当下很多初学者,大多学书的目的是为了入展、获奖、入会、就业、名利、生计等,想法并不为怪,也很现实。但是想法过重,势必影响学业有成,甚至事倍功半。只有放下包袱,把书法艺术作为一门基本的国学内容学习,并且把它上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潜心钻研,虚心求知,方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当下社会上不乏很多注重名利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为招牌,替代自身书学之能力,初学者万万不可攀比与效仿。要知道,不是因为你是“学者”,你就有学问,而是因为你有学问才称得上是学者;不是因为你是“书法家”,你就有理论与实践水平,而是因为你有理论与实践水平,你才被称之为书法家。不一定要求书家都是学者,而作为书家,你必须要有学问。不一定要求书家都是哲学家,但作为书家,你必须懂得并会运用哲学。

古人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当代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都是因为作者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学养而创作出来的有品味格调的经典作品。品位格调的高低,在于作品是否含有浓郁的古意、雅致的文气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元素的有机融会,都必须通过书家的综合学养和深厚的笔墨功力来表现出来。综合学养是字内字外的功夫积累,而技法则是基本功力之重要基础。历代前贤都一直强调品位格调永远是第一位的,技法是第二位的。但是技法永远是品位格调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基本技法,品位格调则无从谈起。

《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书者应忠墨道,厚书德,善墨仁,诚至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缆绳,所谓“书以载文,文以载道”,足见其能量之大、影响之深。因此,不论是初学者也好,还是书家也好,不懂得基本技法,说什么也是纸上谈兵。换句话说,不懂得技法则没有资格谈品位,谈格调,历代书家也无不是从基本技法开始而步入艺术殿堂的。对于初学书法的爱好者,首先要调整好书学理念,端正学书心态,功利思想要不得,捷径是走不通的。其次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明确“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正确路径。学习书法虽无捷径可走,但方法科学可以缩短路径。然后是强化字外功,多读书,读书法史论、技法理论,包括历代名家的书学评论,还有汉字解析、文学、诗词、美学、哲学、鉴赏等与书法相关的系列知识,滋养大脑,充实自我。在实践中,内外兼修,用手书写,用心体悟,以理性思维驾驭好感性抒发,不断锤炼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一条深入扎实的学书途径。总之,作为学书者,不仅要善学,还要勤学,更要会学。 

王国柱

二〇一七年五月随记


名家品评

为书法而人生一以贯之

张启之 

祖籍“笑话之乡”的山西万荣人王国柱先生,近年来却不断地创造着一个个传奇的“神话”。接踵而至的奖项,朱迹赫然地添充在他艺术生涯的档案页上,频频刷新着个人及省内书坛记录。因云洒润,则芳泽易流;乘风载响,则音徽自远。三晋大地因此而传闻着蜚誉书坛的“王国柱现象”。


“学书之道,吾有三舍:曰舍时、舍力、舍银子”。这是王国柱先生一以贯之的勤学写照。他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笔耕不息,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实力派临创书家。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的频繁性流动,足迹所涉,不同的地域环境,赋予其多元的文化基因,地缘魅力的相互交融,时刻灌溉着他的人文品格。在漂萍跋涉的文化苦旅中,凭藉独具的先天禀赋,以“三绝其绳”的轫性,潜心于碑帖版本之间,浸润于水墨丹青之中,寝馈日深,渐志模范,与古人厮磨了无数个春秋,不知不觉间竟卓尔成家。

早年学书,初先涉足明清,攻习王铎、傅山,因取法高而不古,并受地域书风所趋,仰人鼻息,虽也偶发萤火之光,但绠短汲深,终究未能尽窥堂奥。早期的迷惘体验促使他必须明确自我的定位与选择,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是一直困扰他踯躅不前的疑问。为求通达,在苦心探索的待晓长夜中,深入运思,专注体悟,及至晨露将?豁然开朗!

罗丹说:雕塑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简赅的艺术感悟,使“缺氧”的意识瞬间获取了一种精神引渡,致使其学书导向产生了基元性的蜕变,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浩瀚的书法空间中的皈依点与生存坐标,即:无情地粉碎过我积习,破除藩篱,返朴归真,以心灵的空澄开辟一个笔底的无限,找到古人的古人,从至深处着手,究委穷源。

于是登名山、涉大川、访贤达、追隐踪,其修远兮,以致于最终将视点聚焦于当代书法的前沿阵地——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中心足以点石琢玉的教学体系,导引他深入中国书法的荫袭处,采撷英华,吸取甘露,定慧兼修,使得“缺氧”的本体顿显丰盈,从而完成了自身艺术生命的脱胎换骨。心得其妙,笔始通神,临创水平的与日俱进,使其作品和思维空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美学等级。


其书扎根魏晋,直承二王,出入秦汉唐宋之间,兼收并蓄。书论远溯张怀瓘、虞世南,兼及明清诸家,广泛涉略。可谓了悟古法,妙得今趣。行之于笔端则师古不泥,机抒自出,或方刚峻宕而不乏婉约清丽,或滞涩老到而不失飘逸蹁跹。运笔神采飞动,连绵不绝;结体仪态万方,妙趣天成;章法则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极尽风樯陈马之韵致。挥洒之间,张扬出一种极负弹性和张力的个性特质,赋予其作品深邃而隽永的审美内涵。

他曾坦言:“万荣人优点是直,缺点是太直。”但其作品却极尽曲直、虚实、收放、开合、浓淡、枯润变化之能,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臻入佳境。观其书作,戏墨得法的尺牍小品、挥笔如椽的丈二巨制,无不蕴藉有度,深得二王精髓,兼具鲁公三稿意趣,并融入宋人尚意风姿,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观之令人神往!其间字字凝聚着他为之浸润的心血睿智,处处蕴含着寓精神于物象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正是从其朴实的人文品格中蒸腾出来的烟云霞霓。   

“十年磨一剑”。阶段性的他力加持与自我塑造,显然放大了释放能量的历史机遇,以至于赡宫折桂,相继摘取了“新人奖、国展奖、兰亭奖”等为书法人梦寐以求的全国最高奖,问鼎着属于他的所有荣誉。

然而,国柱先生把过去的荣誉仅仅作为过去,丝毫没有显现躺在所谓功劳簿上吃老本停止不前,他时刻在警醒自己,不仅“不进则退”,而且“慢进则退”。坚持以“生活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书法不可以不临而书”的至理。他始终秉承他的导师们的教学宗旨,以自己多年苦心孤诣凿研书艺的独到见解,弘布书学,奉行“走正路、求纯正、得古法”的学书理论,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把临帖作为终身功课进行到底,将书者永远定位于艺术的摇篮中,吮吸传统法帖的乳汁,润泽心田,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断奶。” 

“好学不厌,欲立欲达;诲人不倦,立人达人。”王国柱先生没有辜负山西省文联和省书协领导寄予他要有所担当的厚望,以他多年的学养积累和丰富的专业信息量影响和带动一方书坛继续书写刷新视听的“文化现象”。  

 “读了十几年书,还是觉得幼儿园比较好混;学了几十年书法,还是觉得学生好做,先生难当”。王国柱如是说,掩不住的万荣幽默,说不尽的任重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国柱|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首届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提名展
2018’书法名家精品展:王国柱
《书法导报》访谈 | 王国柱:醉心经典,取法乎上
赵孟頫的书法对书法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晋唐古法的追求,其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代无出其右
兰亭百家 | 钱丁盛:书法家的三个角色
方斌_书法篆刻网络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