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垣脾胃用药君臣佐使(再读《脾胃论》七)

如何确定各种药味的用量?用法?陈东垣在君臣佐使篇讲了一些原则:

《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一法,力大者为君。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气味生成,而阴阳造化之存焉。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假令治表实,麻黄、葛根;表虚,桂枝、黄芪。里实,枳实、大黄;里虚,人参、芍药。热者,黄芩、黄连;寒者,干姜、附子之类为君。

这段主要说了李东垣如何确定诸药的关系,他提出两点,一是主病者为君,二是力大者为君。“主病者为君”,就是指治主证的药物,作为君药,一般是没有异议,但是“力大者为君”怎么理解呢?有人可能有异议,但是我认为一条与前者并没有区别,我一般当作是李东垣对君药的不同描述而已。主证就应该是花最大的力气去克服,所谓”力大者“作为君药应该没有问题。东垣在此章后续中有”附君药,分两最多”之辞倒是需要斟酌,历来争议比较多。

李东垣在这里说中药的四气主要指味的薄厚,而温凉寒热则指气之阴阳。现在医药分开,确实对中医来说是一大遗憾,本人对东垣中药四气味之厚薄亦无深体会,这是题外之话。辛、甘、淡、酸、苦、咸为味之阴阳。我们现在说,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温凉寒热,而五味有辛、甘、酸、苦、咸,淡属于甘,分别归于五脏。

这一段的最后一部分是背诵的基础内容,《中药学》里都有。东垣主要是补脾的思想,在治疗时讲究顾护脾胃,后面将学到他的方剂。临床用到的可以留言交流。不胜欣喜!

本文由张美莲医生发布,2021年1月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四气五味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h1 style="color: rgb(0, 0, 0);">气味阴阳</h1>
ε25重寒重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内经笔记之阴阳基本内容条文集解4-1》
气味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