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记住“2不睡,2不吃,2习俗”,遵循传统,为家人祈福纳吉
userphoto

2023.08.04 山东

关注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7日或8日之间。这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令之一。立秋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立意即“开始”,秋指的是“秋季”。在立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35°,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移至北回归线,表明夏至后太阳逐渐偏离北半球,进入到北半球的秋季。
立秋之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白天变得凉爽宜人,夜晚也会感觉有些寒意。在农村地区,立秋往往是农民朋友们开始准备秋收的时候。而在城市,立秋标志着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人们可以逐渐摆脱炎夏的酷暑,享受凉爽的秋风。
立秋节气不仅意味着气候的变化,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立秋为题材,吟咏自然的变幻和人生的感慨。许多诗词歌赋中都能见到描绘秋风萧瑟、白露初降、悲秋之意。立秋也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时节,根据中医理论,秋季肺气最旺盛,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护肺脏。
在现代社会,立秋仍然是人们热爱的节气之一。很多地方会举办庆祝活动,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各种秋季美食,如蟹、柿子、瓜果等。同时,一些景区也会迎来游客的涌入,大家欣赏着秋天独有的景色,登高望远,赏月赏菊,感受秋天的韵味。老祖宗说,立秋,记住“2不睡,2不吃,2习俗”,遵循传统,为家人祈福纳吉。
“2不睡”
1:不宜湿头发睡觉,是因为立秋时节,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晚的湿度也相对较高。当头发湿漉漉地睡觉时,容易导致体表温度下降,使人体感觉寒冷,甚至有可能引发感冒、风寒等健康问题。
此外,湿发睡觉还可能造成头发受损。湿发的头发比较脆弱,易于打结和折断。长期湿发睡觉可能导致头发变干、变粗,失去原有的光泽和柔顺。
对于女性来说,湿发睡觉还可能导致头皮问题。湿发后,头皮上的水分滞留,不易蒸发,容易滋生细菌,造成头皮屑或者头皮瘙痒等不适症状。
2:不宜开窗睡觉。立秋后不宜开窗睡觉主要是因为立秋时节,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晚变得较为凉爽,开窗睡觉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容易引发感冒、风寒等健康问题。
在立秋后,由于气温下降,特别是在清晨和晚上,温度较为寒冷,开窗睡觉可能导致室内温度过低,使人体受凉。人体在睡眠时,新陈代谢减缓,体温也会相应下降,此时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就会加大身体对温暖的需求,容易导致感冒或者风寒。
此外,开窗睡觉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在开窗的情况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较多的湿气,尤其是在潮湿的地区,容易导致空气湿度过高,引发湿气侵袭身体,对健康造成影响。另外,开窗睡觉还可能引起蚊虫的侵扰,影响睡眠质量。
“2不吃”
1:不宜吃太多凉性食物。
立秋后不宜吃凉的食物主要是因为立秋是气候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节气,人体的阳气逐渐减退,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吃凉的食物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衡,引发脾胃虚寒,影响消化吸收。
在中医理论中,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逐渐减退,脾胃的阳气相对较弱,脾胃功能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吃凉的食物会刺激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寒,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2:不宜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立秋后不宜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主要是因为立秋时节,人体的阳气逐渐减退,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而生冷食物性寒凉,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影响消化功能等健康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立秋是气候逐渐转凉的时节,人体的阳气开始减退,阴气开始增长。这个时候,人体对寒凉食物的耐受性较弱,尤其是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吃过多的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脾胃失调,表现为脾胃虚寒的症状。生冷食物包括生蔬菜、冰淇淋、冷饮等,它们的性质寒凉,会刺激胃肠道,使脾胃功能受损。
“2习俗”
1:“啃秋”。是中国传统民间的习俗,类似于立春时的“咬春”。它在立秋这一节气出现,代表着人们迎接秋季丰收的喜悦心情。在立秋时节,夏季的一些瓜果已经成熟即将下市,同时秋季的水果和蔬菜也开始上市,因此“啃秋”就成了一种庆祝和欢乐的方式。
在“啃秋”的习俗中,人们尤其喜欢啃西瓜。西瓜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但由于立秋时节夏季即将结束,人们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所以“啃秋”时尤其喜欢以西瓜作为象征,象征着带走夏季的热浪,迎接着凉爽的秋季。吃着凉爽多汁的西瓜,也让人们在立秋这一天感受到一丝丝的清凉和快乐。
除了西瓜,人们在“啃秋”时还会品尝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如葡萄、梨、苹果、瓜子、花生等。这些水果蔬菜在秋季丰收,品质鲜美,吃起来既健康又美味,也增添了秋天的味道和色彩。
“啃秋”不仅是一种食物的享受,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新季节的期待。它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情感的共鸣。
2:"晒秋"。是中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习俗,随着立秋的到来,人们开始忙着将成熟的蔬菜和水果晒干储存,以备冬季食用。秋季是万物成熟丰收的季节,玉米、大豆、瓜果蔬菜等开始成熟,而天气虽然有些凉意,但仍然较为炎热,因此晒秋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晒秋的过程是将采摘回来的蔬菜水果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脱水,水分蒸发。这样处理后的食物能够长时间保存,防止因湿气和霉变导致食物腐坏。晒秋的食物包括干辣椒、干豆角、干豌豆、晒瓜子、晒花生等,它们都是秋季丰收的主要作物。
晒秋的习俗不仅有助于储存食物,还反映了中国农民智慧的传承。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冷藏技术,晒秋是农民们在秋季保存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晒干食物,农民们能够在冬季时期继续享用新鲜的蔬果,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满节气习俗曁养生要略趣谈
小满,太美了!
大暑 | 热气犹大也
今日小满 | 防内火攻心!6件事千万要小心!
小满|防内火攻心!6件事千万要小心!
舌尖上的民俗 | 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