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16相关问题杂谈

作为肿瘤抑制基因,p16早被病理医师所熟知并已广泛应用于日常诊断及鉴别诊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病理专家Serra、Chetty就p16基因、蛋白、调控、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问题撰写了相关综述,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杂志。为帮助病理医师更好的了解该基因并合理应用于日常实践,我们将该文中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概述 


肿瘤抑制基因p16属于INK4基因家族,该家族主要包括四个成员: p16INK4A、p15INK4B、p18INK4C、p19INK4D,它们在肿瘤抑制方面的生物学特征近似。仅就p16而言,也曾用过诸多名称,如MTS-1、INK4a、CDKN2A等。P16基因定位于9p21.3,其编码的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调节中的两条重要通路- p53通路和RB1通路。P16基因中包括五个外显子,E1β、E1α、E2、E2γ、E3,可产生四种转录亚型:p16INK4A、p14ARF、p12、p16γ。

P16INK4A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可对细胞周期中的pRb-E2F通路进行负性调节,导致细胞增殖在G1/S期出现阻滞;还可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阻碍RNA多聚酶II的C末端磷酸化,从而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或与其他激酶相互作用而阻滞其激酶活性。

有研究表明,约26%的恶性肿瘤存在p16的失活,不同肿瘤具体比例不一。详见表1。具体失活方式有突变、纯合性缺失、杂合性缺失、启动子高度甲基化。其他某些信号通路中的基因也可影响p16的功能,如CDC6、cyclin D1等过表达也可导致p16功能性失活。肿瘤中p16的过表达尚未完全阐明,某些肿瘤中(如神经母细胞瘤,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突变型或野生型p16过表达与预后差有关。

表1. 部分肿瘤中的p16失活比例


 
具有p16突变的肿瘤


1.恶性黑色素瘤

P16与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关系尤其密切,但也与散发性病例有关。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约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5-10%。该肿瘤发生于家族性非典型性多发性痣/黑色素瘤(familial atypical multiple mole/melanoma,FAMM)背景下,而FAMM的亲属中可见p16种系性点突变。

有研究表明,Spitz痣中p16表达缺失并不常见,但非典型Spitz痣中则有26%出现p16表达缺失,而Spitz型恶性黑色素瘤中16%出现p16表达缺失。值得注意的是,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型恶性黑色素瘤中免疫组化p16阳性,这一指标结合HMB-45及Ki-67等可对其作出鉴别诊断。

图1.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p16阳性(细胞核着色)。


2.脂肪性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与良性脂肪瘤鉴别起来非常困难。尽管根据部位及形态学细节可以作出一定判断,但大部分情况下均需借助免疫组化等辅助检查,具体如p16、CDK4、MDM2。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均有p16的细胞核阳性表达,而良性脂肪瘤中p16一般是阴性的。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脂肪坏死区可出现p16的细胞核着色。

图2. 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免疫组化p16阳性(细胞核着色)。


3.间皮瘤

恶性间皮瘤中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9号染色体的改变;因此约30%的恶性间皮瘤p16基因具有甲基化、缺失、点突变这三种异常之一。大部分(86%)良性及反应性间皮增生均为p16细胞核阳性,而部分(30%)恶性间皮瘤则p16细胞核表达缺失,当然并非所有的恶性间皮瘤均如此,FISH检测p16基因更加敏感,也可同时免疫组化检测BAP1(恶性间皮瘤中BAP1不表达)。


4.肛门生殖器病变

宫颈、肛门、外生殖器处鳞状上皮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常见部位。HPV感染后其 E7蛋白导致Rb蛋白失活,因此失去对p16的抑制、后者蓄积至一定程度则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出来。因此,p16免疫组化可作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替代指标:细胞核、或细胞核及胞质的弥漫性强着色则视为阳性;仅有胞质着色、或局灶着色、着色程度弱、散在单个细胞着色均视为阴性。结合Ki-67,其鉴别意义更加显著。

图3. 宫颈处正常鳞状上皮免疫组化p16为阴性(左;仅有胞质着色);而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则为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弥漫、强着色(右),结果为阳性。


需要指出的是,宫颈处形态学类似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萎缩性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化生均为p16阴性,但未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可出现p16阳性;加之小活检标本中定位欠佳时,良性纤毛细胞也可呈p16阳性,因此这些情况下的解读还是要以形态学为基础。另外,p16免疫组化无助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正常及反应性鳞状上皮之间的鉴别。


5.宫颈腺上皮病变

正常宫颈腺上皮一般为p16阴性,偶有弱阳性。与宫颈鳞状上皮类似,腺上皮也存在HPV感染的问题,因此可出现相似的p16染色模式。

该指标可用于宫颈原位腺癌与其他类似病变的鉴别:前者为弥漫性强阳性,而其他类似病变为阴性、或仅局灶弱阳性。这种情况下p16结合Ki-67及bcl-2鉴别力度更强。

图4. 宫颈原位腺癌p16强阳性,且阳性模式类似宫颈HPV感染相关的鳞状上皮内病变。


此外,p16还可用于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鉴别,尤其是小活检标本或锥切标本中。前者p16弥漫强阳性,而子宫内膜癌一般为阴性或仅局灶阳性。


6.其他妇科肿瘤

外阴的上皮内病变与HPV感染有关,因此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类似,也为p16阳性。子宫内膜的小细胞癌、浆液性癌及Mullerian源性高级别浆液性癌均为p16强阳性。有研究称子宫平滑肌肉瘤具有p16的过表达,可有助于和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的鉴别。


7.口咽部鳞状细胞癌

与生殖道处病变类似,p16阳性可作为鳞状细胞癌HPV感染这一病原学的替代指标。不过,有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有一定假阳性,因此相关建议指出,70%以上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核及细胞质呈弥漫强阳性,方可视为HPV相关。

图5. 口咽部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p16强阳性(细胞核及胞质着色),其中正常的鳞状上皮未着色。



 P16相关Tips: 


▷ P16是所有恶性肿瘤中第二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仅次于p53;

▷ 由于p16与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关系尤其密切,因此被视为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基因(familial melanoma gene);

▷ 诊断恶性间皮瘤时,FISH检测p16的敏感性要高于免疫组化;

▷ 高分化及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免疫组化p16均为阳性;

▷ 免疫组化p16阳性可视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替代指标;

▷ P16阳性结果一般是指弥漫、强着色,部位为细胞核或细胞核及细胞质均着色。



 参考文献


Serra S, Chetty R.[J].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2018,71(10):853-858.

DOI:10.1136/jclinpath-2018-205216


 迈新自研克隆抗体 p16


产品编号:MAB-0673

克隆号:MX007


p16蛋白又称P16INK4A、MST1和CDKN2,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特异性地和CDK4或CyclinCDK4复合物结合,抑制CDK4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由G1进入S期,对Rb基因控制的细胞增殖周期中起负调节作用。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如肺小细胞癌、恶黑、乳腺癌的研究。目前研究表明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肿瘤和高危型HPV感染的肿瘤中高表达。在宫颈腺上皮内肿瘤和宫颈腺癌中也有表达。故该抗体对宫颈癌的检测有极大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三)
宫颈癌脐部转移一例
好文分享|头颈病理十大之鼻腔鼻窦基底细胞样肿瘤十大(二)
妇科癌的常用免疫组化详解(一)
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例分享
HPV相关的下生殖道鳞状上皮肿瘤性病变(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