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史丨为什么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没能推翻清廷?

很多历史爱好者调侃晚清武备废弛,往往会举出这样的例子:那就是英国人征服阿富汗、征服缅甸,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甚至英国人和祖鲁人打仗,都要遭遇大量损失,但唯独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付出的战损最小。因此很多人调侃清朝,认为清朝的综合实力还不如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祖鲁人。

其实鸦片战争中清军表现十分拉胯,根本原因在于清军武备松弛。事实上多数王朝到了后期,都存在武备松弛的状态。比如晚明的左良玉就是典型。其实清军的武备松弛,最起码在乾隆后期就已经存在,到了嘉庆时代开始明显。

比如白莲教起义就是典型。

1、两起农民起义的共同点

在清朝历史上,爆发过两起最具备代表性的农民起义:一起是嘉庆(其实早在乾隆后期就有筹备)元年的白莲教起义,一起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两起农民起义,在最初都处于星火燎原的状态:白莲教起义转战湖北、四川等省份,多次给予清军重创;太平军从广西发动起义,其前锋军队一度逼近京城。可以说,两次农民起义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清廷沉重打击。甚至太平天国运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

其实嘉庆时期清军的武备松弛程度和鸦片战争时期相比大体差不多。事实上嘉庆皇帝对付白莲教起义军和后来的咸丰皇帝对付太平天国起义军,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团练武装——也就是地主武装,或者说乡勇来完成的。

总结起来就是: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拥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两者都是以秘密宗教为最初的组织工具;

第二,两者都给清廷沉重打击。甚至白莲教的分支之一天理教,还在白莲教起义被镇压的N年后,一度在直隶、山东等地起事,并一度攻入紫禁城;

第三,败亡因素都和地主武装有关。

2、士绅集团的态度

其实之所以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没能推翻清廷,秘密就在于士绅集团的态度。地主武装是士绅集团搞起来的。当然,地主武装的崛起,往往处于王朝衰败阶段,从历史角度来看,王朝后期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并非是因为朝廷官兵镇压的因素,而是乱世中崛起的军阀和地主武装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力量。甚至很多农民军领袖本身就是死在地主武装手里。典型的就是明末的李自成——李自成既没有被清军杀死,也没死在南明军手里,而是被地主武装杀害。

嘉庆朝廷对于白莲教起义的镇压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毕竟清军战斗力滑坡。而士绅集团愿意响应嘉庆帝号召组织团练镇压白莲教,说明在士绅集团眼里,嘉庆朝廷还具备帮扶的价值。

同样,当咸丰帝深感太平军无力镇压的时候,士绅集团也愿意响应咸丰帝的号召组织湘军、淮军这样的武装镇压太平军,本身也说明在这些士绅眼里,咸丰朝廷具备值得帮扶的意义。

很多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这次士绅集团没有站在当时的宣统朝廷一方,因为在士绅眼里,宣统朝廷已经不具备值得帮扶的价值。所以,清朝灭亡了。

换而言之,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的败亡,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引起了士绅集团的仇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大名鼎鼎的白莲教是怎么兴起的,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战安庆:曾国藩的中年突围
清朝农村起义领袖们的下场如何,最惨的遭遇点天灯和骑铜马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盘底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事件(4——明清)
清朝史上嘉庆皇帝统治时期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嘉庆手书《大捷诗》,背后揭和珅跌倒铁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