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   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基本思想包括三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完成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问题。(2)、协作性学习:能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查询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通过信息收集和推理之类的智力活动,得出对预设(通常由教师给出)问题的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并且以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会独立存在,将被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研修日志
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回归学科 回归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天元路漫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