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正在建设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南极会出现北极类似的争斗吗

我国目前在南极有4座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还有一个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叫罗斯海新站。

目前,世界上有3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极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使用时段和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我国的考察站中,长城站和中山站是常年站,泰山站和昆仑站是夏季站。目前各国南极考察站较多的国家是:俄罗斯(8)、阿根廷(7)、美国(6)、智利(5)、中国、德国、日本(4)。

以下是我国四座考察站的情况简介

长城站:建设时间1984年12月31日-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经过扩建后,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有各种建筑25座,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经过多次扩建,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站上生活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前往昆仑站和泰山站都是以中山站为后援基地和出发点。

昆仑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2009年1月27日建成。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而 “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科学考察价值。主体建筑面积为348.56平方米。

昆仑站

矗立在冰穹A的中国昆仑站,是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地球磁场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泰山站:201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竣工并开站。从上年12月26日开工,历经45天。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启动了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

建站地址选择的着眼点

长城站:由于中国当时无破冰船,位于南极洲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东临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夏天无大面积冰层覆盖,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夏季露岩多,地衣、苔药等植物发育也比其他地点好,企鹅和其他鸟类在此栖息繁殖,适宜开展多学科考察。最后,中国南极长城站就坐落在这里。

中山站:属露岩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

昆仑站:自不用说,是南极最高点,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国际公认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位于臭氧层空洞中心位置,是探测臭氧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冰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是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

包括我们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在内的绝大多数永久性考察站都是建立在南极大陆沿海岸,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考察船停靠以及补给。相比而言,建立和维持一座内陆考察站则困难和代价高昂得多。有些站点所有物资补给及人员替换,就是完全要靠飞机来运送的。

各国在南极纷纷建立科考站,南极洲的归属是不是会成难题?联合国有规定

南极洲是一个气候非常恶劣,没有人来居住的地方,因此南极洲也是属于公共的陆地。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放到了南极洲上,在南极洲上建立了科考站,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各个国家在科考站的选址上有着什么限制吗?或者说在科考站的选址上要遵循哪个国家的法律呢?

其实南极洲的所属权是在联合国上,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不仅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在公海以及南极洲等世界公共区域管理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的法律当中规定,类似南极洲以及公海等地区的使用上,各国都只有使用权或者开采权,没有拥有权,对于公共区域上的某个地区使用,只需要提交申请就行了,一般来说,只要没被其他国家占据,联合国就会通过该申请。

既然建考察站那么难,花费人力物力巨大,那为何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一定要在南极大陆建设那么多考察站呢?

各种重要的科研价值那自然不需赘言,恐怕南极大陆蕴藏的众多资源,以及特殊的战略利益,才是各国热衷于这片冰雪荒原真正的焦点。

尽管多年前所签订的《南极条约》否决了任何国家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规定只能用于科研等和平利用目的。然而,《南极条约》2040年前后正式到期,这之后会有什么变数,谁也说不清。所以这才是刺激所有国家的那碗“鸡血”。所以有人担心,数十年后,南极这片净土有可能会成为人类下一个竞相角逐的“战场”。这并非都是危言耸听,因为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在北极上演。

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虽然都距离我们的国家十分遥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都与我国的长远战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联。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中国以科考站为基础,正在成为南极圈内活动的主角,已经跻身南极探索的“第一方阵”。

举报/反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极地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在“白色沙漠”书写传奇
83年,中国代表在国际会议上被请出场外
南极泰山科考站选址:周围多陨石 携带外星秘密
《两极地区》课件
一个比中国领土面积还大,引各国疯抢的领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