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地理篇
userphoto

2023.06.11 山西

关注

物理科目
01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02 高中地理南亚的人口与经济



初中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1.题目: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有提问环节;
(2)读图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及土壤方面的特征。
2.通过分析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运用故事,引入新课
以故事《晏子使楚》导入,讲到晏子的名言“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时提问,通过回答引入我国南方地区。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一)南方地区的范围与地形
1.提问:怎样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要求:学生自行浏览地图,提问学生总结答案。
明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提问: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怎样的?
要求:教师出示地形图,分为西部、东部以及沿江地区各自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二)南方地区的气候与植被、土壤
1.提问: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要求:教师出示南方地区的气温降水年分布图,学生结合图表,分组讨论。
明确: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气候类型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提问: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什么?
要求:学生结合南方植被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说出南方植被的特征。
明确:南方植被冬季不落叶,为常绿植被。
3.提问:南方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土壤特点是什么?
要求:结合南方土壤图片与教师准备的土壤实物,总结出结论。
明确:南方地区的土壤为湿热的红土地,并且土壤的特征与气候类型息息相关。
三、巩固提高
对比填写南方、北方地区在地形、植被、土壤及气候这几方面的不同特征的表格,同桌间相互校对。
四、总结体会
课堂的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合板书理顺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课下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试讲逐字稿和答辩

试讲逐字稿

一、运用故事,引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
生:听过。
师:大家都点头,说听过这个故事,那应该还记得在这个故事中晏子为了应对楚王的刁难,说过一句话——“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风土不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南方地区的特征。(教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先自主阅读教材或者是大屏幕上的南方地区范围图,思考:我们要怎样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师:说得很全面,读图能力很强,请坐。
师:大家观察屏幕上的南方地区地形图,看看南方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分布特征?两个问题我分别找同学来回答。
生1: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生2: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师: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吗?看来和大家心中的答案一致,那大家的答案非常正确,两位同学请坐。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我们在分析气候时是从哪两个方面考虑?
生:气温和降水。
师:没错,现在大家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气温、降水年分布图,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五分钟后老师找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时间到了,3组,你们刚刚讨论得最激烈,派代表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吧。
生: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气候类型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师:说得不错,请坐。有没有哪个小组有要补充的内容或者有不同的答案?4组,我看你们好像有不同答案,你们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的观点。
生:南方地区有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属热带地区,所以这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季风气候。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仔细,补充得非常正确,请坐。接下来老师总结一下两个小组的答案。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师:现在我把南方地区常见的植被照片展示在屏幕上,有春夏秋冬四时的美景,大家看有什么特点?
生:南方的植被四季常青,枝叶没有枯萎。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南方的植被是四季常绿的植被。这样的植被是扎根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呢?大家接着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南方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红色的。
师:对,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包南方的红色土壤,各小组传着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触感是什么样的。
生:摸起来湿湿的。
师:老师听到大家说,这红色土摸起来湿润,不像沙子那么干燥,大家想一下这是为什么啊?课代表,你起来说说。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所以土壤也是湿的。
师:嗯,这个原因回答得非常准确,土壤的特征确实受到气候的影响,请坐。刚才我们学习过,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暖湿润的,那么南方的红土地应该还有什么特点?
生:温暖的。
师:对,所以老师总结一下,南方的土壤应该表述为——湿热的红土地。
三、巩固提高
师:本节课就学到这里,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将屏幕上这个关于对比南方、北方地区在地形、植被、土壤及气候这几方面的不同特征的表格填写完整。
师:我看大家都写完了,老师把答案呈现在屏幕上,同桌间交换批改。
四、总结体会
师: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生1: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生2:了解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生3:知道了南方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的特点。
师: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多!
五、课后作业
师: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预习下节课内容。
师:下课。
六、板书设计
答辩
1.请简述我国各地区主要分布的土壤类型。
【参考答案】
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的、能生长植物的未固定的结构层,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
①砖红壤分布于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②赤红壤分布于滇南的大部、广西和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③红壤和黄壤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④黄棕壤分布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⑤棕壤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2.请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及土壤方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高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片段教学


1.题目:必修三《南亚的人口与经济》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其包含的国家,了解南亚的气候、人口和经济。
2.通过观看图片、纪录片,阅读教材,提高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其包含的国家,了解南亚的气候、人口和经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印度火车出行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图片上是哪个国家么?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地区的人口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后,引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
(一)自主阅读,了解南亚的位置和人口
1.要求: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请同学观察南亚的位置以及南亚有哪些国家,提示同学们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个方面分析。
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明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
2.提问:南亚人种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作出回答。
明确:南亚是亚洲和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居民种族和民族构成较复杂,以白种人为主,次为混血人种和少数黄种人。分属几百个民族和部落,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旁遮普、孟加拉、斯里兰卡。人口以印度人口最多。
(二)利用视频,深入探究南亚的经济发展
1.要求:教师播放关于南亚的纪录片,学生同桌讨论后说出南亚的气候类型,以及主要种植哪种作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教师追问:这种气候适合哪种农作物生长?
明确:适合水稻的生长,且适合发展畜牧业。
2.提问:印度的哪个城市相当于美国的硅谷?
要求:教师给同学展示印度的地图,请学生找一找印度主要的产业中心。学生回答,师生总结。
明确:印度的主要城市为首都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以及班加罗尔。其中班加罗尔为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相当于美国的硅谷。
三、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印度舞蹈和文化习俗视频,请同学们进行观看。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现在印度人口问题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试讲逐字稿和答辩

试讲逐字稿:
一、图片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火车出行。
师:大家知道图片上是哪个国家么?
生:印度。
师:没错,那么,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地区的人口有什么特点?
生:人口密集。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的人口与经济》。(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幅世界地图,请同学们观察南亚的位置以及南亚有哪些国家,同学们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个方面分析。第二排靠窗的同学你来说。
生:南亚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
师:非常准确,你的读图分析能力很强。
师:南亚人种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大家自主阅读课本,进行回答。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南亚是亚洲和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居民种族和民族构成较复杂,以白种人为主,次为混血人种和少数黄种人。分属几百个民族和部落,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旁遮普、孟加拉、斯里兰卡。人口以印度人口最多。
师:你了解的可真多!
师:同学们请看这段关于南亚的纪录片,看完视频同桌讨论后说出南亚的气候类型,以及主要种植哪种作物。最后一排的那位同学,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
生: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师:这种气候适合哪种农作物生长?
生:适合水稻的生长,且适合发展畜牧业。
师:你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印度的地图,找一找印度主要的产业中心,思考:印度的哪个城市相当于美国的硅谷?第五排靠过道的同学你来说。
生:印度的主要城市为首都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以及班加罗尔。其中班加罗尔为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相当于美国的硅谷。
师:你读图读得很仔细。
三、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印度舞蹈和文化习俗的视频感受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
四、总结体会
师: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生1:了解了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其包含的国家。
生2:了解了南亚的气候。
生3:了解了南亚的人口和经济。
师: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多!
五、课后作业
师: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现在印度人口问题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师:下课。
六、板书设计



答辩:
1.简单介绍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几类。
【参考答案】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1)国际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主要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
(2)国内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怎样做能使你的课堂轻松愉快呢?
【参考答案】
我认为教学观念很重要,教学方法是关键。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是一门带有生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学习地理能够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如果地理课上,教师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将幽默的教学风格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其学习兴趣必然大增,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学习效果定然不容小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用幽默的语言表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阐述,并配合相关的实验,学生就不会觉得课堂教学乏味枯燥,相反还会觉得轻松愉快,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的兴趣。
我可以在课前提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询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一年会有春夏秋冬四季,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学生会迫切地想了解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教师顺势引入知识点,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爆发在非洲东部的“沙漠蝗虫”灾害,为什么会影响到南亚的印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了解地区—南亚》练习题及答案(湘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南亚地区局势
七年级下册部分简答题——了解地区《南亚》
知识梳理:印度(南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