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剪纸经典】窗裙艺魅·李强的剪纸收藏<div>来源:搜狐号:中剪会  2019-05-08<div><br></div></d

■ 李强

广告

▍李强 / Li Qiang

李强,1960年生,男,山东烟台芝罘区人,9岁便跟随祖母陈凤枝学习剪纸艺术,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会员、山东剪纸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烟台剪纸博物馆馆长、剪纸文化学者。

多年来,其剪纸作品具有烟台剪纸特有的线条细如发丝、刚劲有力,打毛细密,剔透细秀的主要特点。其传承烟台独有的剪纸种类——窗裙,并熟练掌握了窗裙的设计、制作,以及窗裙体裁的创作。经过多年的研究,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能掌握制作金箔剪纸技术和进行装裱的传承人。

先后在国家级的专业报刊,如《中国文化画报》、《中华手艺》、《艺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剪纸报》、《中华剪纸》、《山东画报》等发表有二十多篇剪纸论文,包含论文《烟台剪纸》、《烟台剪纸与基督教》、《烟台面塑艺术》、《胶东文人剪纸》、《胶东窗裙》、《胶东园林剪纸》、《烟台斗鸡玩具剪纸》、《胶东婚俗中的剪纸文化》等。

1988年以来获得的剪纸艺术成就:

1988年,全国剪纸展获三等奖;

2007年,杭州国际剪纸艺术节获银奖;

2008年,北京全国第三届剪纸艺术节作品《福娃窗裙》获银奖;

2010年,全国婚俗剪纸大奖赛,作品《胶东婚俗》获得全国剪纸最高奖项“金剪刀”荣誉称号;

2010年,剪纸论文《毓璜顶基督教剪纸》,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一等奖;

2011年,全国年俗剪纸大奖赛,作品《胶东年俗》获得“一等奖”

2012年,全国四花剪纸大奖赛,作品《胶东绣花样》获得“一等奖”荣誉称号等国家级奖项10余次;

2013年,论文《烟台剪纸与基督教》,获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华剪纸艺术学术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中华剪纸艺术论文成就奖”;

2013年,由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个人撰写的中国剪纸史书《中国剪纸》出版发行。

2015年,《中国剪纸》被评为烟台市第十三届文艺创作一等奖。

■《燕青卖线》民国 / 招远

中国的民间剪纸,自它诞生以来,可以用“波澜不惊”四个字来形容。继承传统是常态,创新出奇是历史中偶尔为主的调剂。如果在中国剪纸史里有什么波澜壮阔的惊人剪纸艺术,那一定是地域文化中为人们司空见惯乃至于根本忽略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在长达千年的剪纸史中,很少被提及的窗裙。

烟台窗裙,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和民间艺术特色,薪火相传,绵绵不绝。作为区域性民间艺术,它有其特殊性,但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大观园里,它却包含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剪纸与年画。

■《天仙配》民国 / 招远

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动,思想解放的大潮风起云涌,并广泛深入到艺术各领域。招远市辛庄镇的富庶之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同时,也觉得传统剪纸和木版年画等民间室内装饰艺术,在佳节吉庆时没有完全达到审美要求,他们不遗余力地聘请高级画工,不断设计新的剪纸品种。于是产生了一种剪纸与手绘年画相结合的新品种窗裙。

■《八仙》民国 / 龙囗

窗裙的流行与剪纸的繁荣有直接联系,特别是清朝统一天下后,经康、雍、乾三世历百余年而大治,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将几乎烟台历史上所有存在过的剪纸艺术发展到了高峰,后来都需仰而视之。

■《拾玉镯》民国 / 招远

同治和光绪时期是烟台窗裙发展高峰期,但这是一个在流水线上制造经典的时代。那个时期,在私塾文人、年画艺人,作坊和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下,艺术流派纷呈,优秀作品迭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传统的婚嫁祈子型窗裙在光绪时期达到顶峰,而且借鉴中国建筑传统木雕中的雀替、挂落、花罩等艺术造型的花式窗裙也在同治时期蔚然勃兴。同治和光绪时期的窗裙的样式异常丰富,烟台高端民间剪纸领地,窗裙统领半边天下。

■《连生贵子》清 / 招远

光绪时期,是烟台窗裙创作和需求的高峰时期。窗裙创作繁荣、作坊如云,百姓对窗裙需求达到狂热的地步;另一方面,商贾交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窗裙在民间的普及,市场需求量的加大,同治、光绪时期出现了专业销售窗裙的商家,窗裙的商业化生产占了主导地位。

■《穆柯》清末民初 / 招远

那时的胶东人逢年过节已经与窗裙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连莱州文人也开始在窗裙上做文章。山水、花鸟都出现在窗裙上,民间故事与各种吉祥图案更是无法胜数。民国初期,窗裙的制做水平更加高超,几乎达到了后代无法超越的水平。

■《拾玉镯 白蛇传》民国 / 招远

由于各地审美情趣不同,窗裙风格也各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辛庄镇窗裙皆出自画工之笔,在表现上摹仿文人画风,早期造型较为写实,工写并重,线条流畅、生动,设色淡雅古朴,后期色彩趋向艳丽。龙口窗裙概括、简洁、浑厚古朴,构图严谨、饱满,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具有节奏感。戏曲窗裙多为爱情故事。莱州窗裙则重于剪贴,保留了当地墙围子花的特点,衬纸、勾绘并用,整体感强;色彩典雅,庄重;开光戏曲人物具有写意年画特征,体现了民间艺人爽朗、豁达的气质,具有较高水平。

■《麒麟送子》建国初 / 招远

从民间艺人的“一统天下”,到知名作坊进入窗裙的制作队伍,窗裙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京剧的出现和繁盛,造就了戏曲窗裙。同时,戏曲窗裙以年画的方式,反映和表现戏曲场景,形成了戏曲与窗裙的完美结合。从创作群体、题材选择、地域风格和艺术成就等多方面的考察,不难发现,招远的手绘年画与逐渐丰富完美的京剧共同作用,影响着创作实践,并推动着戏曲窗裙创作和欣赏的发展。

窗裙的功能,除了装点节日喜庆气氛之外,还有教育人们、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增广见闻的作用。窗裙自清乾嘉大兴之后,其题材主要是连生贵子、年年有余,吉祥、祝愿之类,后来推广到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的题材。到了二十世纪初,更以戏曲中爱情题材的内容受到人们的欢迎。

■《白虎堂》建国初 / 招远

戏曲窗裙不只是剧照,而是具有画师、剪纸家双重身份独特心思、意念的剪纸艺术,是戏曲艺术、手绘年画和剪纸艺术的结晶。戏曲窗裙虽然有一般窗裙除旧布新,增加节日气氛,宣传道德教化,推广文化知识的功能。也往往是纯观赏性的创作。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随着社会发展、民俗的改变和人的观念的更新,具有祈子和迷信内容的窗裙艺术已经被逐渐淘汰。同时,胶版月份牌和年画以写实的手法,真实的艺术效果,博得了大众的喜爱。

■《天仙配》建国初 / 龙囗

烟台窗裙的张贴一直延续到“文革”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套窗裙的悬挂可以给物质相对贫乏的“年”带来蓬荜生辉的光彩。现在我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窗裙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窗裙经历了生产、发展、衰落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发展规律。但是窗裙中所蕴含的大量民俗学内容,诸如凝聚地域性的风俗习惯,诸如迎祥纳福、多子多寿民间文化恒久的主题等,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地方戏剧、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宝藏。

供稿 丨李 强

编辑 丨陈璐瑶

校对 丨许 君

审稿 丨张 琳

审定 丨王来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 幡花类剪纸
优秀论文 | 窗花系统:胶东民间剪纸的群集性呈现方式
(1)烟台剪纸
山西十大民俗风情
烟台招远:瞧瞧这一大家子,够热闹!
剪纸艺术---戏曲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