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年轻人

  父母过世后,回家乡的次数就越来越少。虽说还有个老宅,毕竟兄弟们也都搬出来住很久了,所以能回去就更少了。

不过每次回去,都能让自己有所感受。家乡变化好大,除了生活富裕,建了不少高楼,买了不少小车,而最令我欣慰的就是年轻人更有朝气、更具活力、更有一股闯劲。

我们村很大,20年前我从村子里出来的时候就过500户,现在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住户。一些儿时的伙伴,也都不再年轻,有些经过风雨的洗礼,变得岁月沧桑,有些虽有一些冲劲,毕竟不再是往昔。而今,让我看到的却是一群活泼、有奔头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大都已经成家,他们大都遍布在外,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有的是企业老板,经营着若在的公司;有的是管理人员,成为中坚力量;有的是技术人员,发挥着领头作用;有的是承包商,有着自己的一席地盘;有的是服务商,经营自己的快乐……总之,很多是我们原来想不到的,他们做到了。在我心中,他们确实了不起。

这些年轻人,我从家乡出来的时候,他们还很小。加上当时全村都不怎么富裕,小孩子就更不出众。我和他们接触不多,除了邻居,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现在见了,基本上认不出来,就更别说叫得上他们的名字。

这些年轻人,根本就看不出是我们村的,初见还当是外地老板或是大商人,无论从外表、从气质、从谈吐,一点也不能感觉到就是坪上人。以前村里穷,出外卖苦力,特别是挑着缸、坛之类叫卖的,人家张口就会说,你是坪上人吧。而今这些年轻人,不但有丰富的经历,老练的社交,他们还有深远的眼光,瞄准的不仅仅满足富裕的生活,建设美好家园,还把优秀传统的东西带出去发扬,一批年轻人当上了致富带头人,带领村里其他年轻人一起外出创业,创出了新路,创出了大路。

以前我们只知道在那人均只有几分的田里滚,从春忙到冬。年份好的时候,少部分家够吃,大部分人家还是不够。年份差的时候,那就得完全靠政府救济。种的杂七杂八,只够满足下小小的欲望。萝卜、红薯是常菜,还能充饥当饭吃。于是,年轻人的就喜欢几个凑凑水塘弄鱼,围河笼鱼,改善生活。没有很长远的眼光,除了农活就是农活。所以家家都想送个会读书的出来,能丢掉了累人的锄头,光宗耀祖不说,就想离开这个穷地方,享受和城里人、富人一样的生活……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去了部队。回乡探亲,身边的同龄人就开始有人外出打工,陆陆续续这些人就有了门路,慢慢的一个带二个,二个带三个的,一批批走出去了。十余年前,村里很多人的口袋就鼓起来了,几乎就在那一刻开始,村里就开始大量的新建房子,平房也跟着改造,建起来的楼房都是里外装修得很漂亮。一些在外学到手艺的,也能回到家乡创业,开拓自己更广的路。

村里的年轻人很有凝聚力,虽说全村杂姓多,大家还是较团结。现在富裕了,田也流转出去了,大家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质量上,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出资建公益,丰富文化生活,都是年轻人在牵头,也是他们自愿出资。

村里年轻人的眼光越来越长远,很多人把自己的创业目标定得越来越高。能吃苦,敢于闯,新时代他们干劲更足。现在走出去人家说,哇,你是坪上人吧,你那很多人怎么怎么厉害,竖大拇指,忽然觉得有种自豪感,不再怕人家说是坪上人。

村里的年轻人,将会承载更多的希望,在富裕美丽幸福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了他们的努力,家乡会越建越好。

年轻人有奔头,家乡就有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诗 || 大美坪上
在“现代化”的乡愁里好的坏的都过去了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的回乡笔记,印象深刻
不要着急去攀附着别人,先让自己学得优秀一点
生活中抱怨没有用,要去想办法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