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你家有吗?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好,都想让孩子学习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其所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好,但是有相当一些父母却大失所望。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孩子都没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家庭教育上,正是“成也父母,败也父母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也是一些孩子“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具体如下:

01  知识学习:重“碎片系统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是第一任老师应当什么?第一所学校应当给孩子什么环境?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知道。年轻家长特别是80后、90后的家长为教育孩子,愿意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并如饥似渴地花时间听免费网课、看网上一些碎片化知识,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点——“我也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可是我就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其实,家庭教育是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最起码一点就是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分阶段进行。不论家长拥有多高学历,其专业知识都不是家庭教育专业,因此要俯下身来学习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只有按系统做,才能省时、省力、省钱;而碎片化的知识杂乱无章,看似都可以用,但又没有多少用,因此,费时、费力、费钱。

02  早期教育:重“结局格局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视孩子能考多少分、能排多少名、能获什么奖等这样比较现实的“结局,殊不知,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真正的结局。比如发生在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杀死同学的学生林森浩,其原因很简单,林森浩和他同宿舍的同学小黄在生活上发生了一些小矛盾,于是斤斤计较,便在小黄常喝的饮水机里投了毒,造成小黄中毒死亡,林森浩最后被判死刑。之所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和林父有关,如果事发后林父积极向小黄家人进行经济赔偿和道歉,获得黄家谅解,林森浩不至于被判死刑立即执行;依照法律常识,林森浩想减轻判罚必须先认罪再积极进行经济赔偿,然后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尤其是经济赔偿,几乎可以左右法院的判决,司法实践中死刑死缓的区别也在这里。但林父在一审判决出来之前,整整8个月时间,林家没有向黄家道歉,林父更是拒绝一审律师提出的认罪赔偿求轻判路线,坚持让律师无罪辩护。

试想一下,如果林父格局大一些,林森浩就不会因生活琐事而投毒;如果林父格局大一些,在林森浩投毒事实确定以后,就是倾家荡产也积极进行经济赔偿和道歉,林森浩不至于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相当一些家长听不进去“父母格局就是孩子结局这句话,因为格局在孩子身上的显性结果需要等若干年才有结局

03  教育环境:重“校育家育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得到空前重视,但还是有些家长认为“我把钱交到学校,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不然要学校做什么?我家孩子学习好,是我家孩子聪明;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没本事教好。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完全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开来。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和习惯养成,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传授给孩子知识然后才是做人及习惯养成,如果学校不传授给孩子知识而是重视培养习惯和如何做人,我相信没有几位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除非孩子犯了罪被判了刑才不得不去学做人。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配合起来实行共育,才能实现家庭、学校和孩子共赢,否则,没有赢家,最大的输家是孩子。

04  习惯养成:重“释放约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外一些“先进家庭教育知识也打开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大门,比如快乐成长,有些家长认为很有道理,孩子只有一个童年、一定要让他快乐成长、要释放孩子的天性、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这样才不至于留下遗憾。因此,一些父母在孩子的童年该养成的习惯没养成,该有的规矩没有给,使孩子成了不受约束的小霸王,比如课堂坐不住、在餐厅等公共场所乱跑乱叫、随手抛物等等,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句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十几岁也就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七岁就可以看出他年龄大也就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看看那些少年犯就知道这句话不无道理。所以,父母在孩子童年释放天性应当有原则和底线,没有规矩就没有爱,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05  问题解决:重“实用储备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在问题中成长的,没有没问题的孩子,只不过有问题大小之分,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应当是为预防和解决孩子的问题,但相当一些父母把当前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知识当作学习的重点,而对将来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用得上的知识非常轻视,不知道储备,结果等想用的时候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我想打一个简单比喻——我们国家在经济非常困难的年代,倾全国之力花了几百亿元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但一次实战都没用过,从这方面来说,好像是浪费了,但正是因为有了它,美国和前苏联才没敢对我们动武,这才是它的最大价值表现。但是如果没有两弹呢?他们动武我们只有眼睁睁的干看着。

06  孩子成长:重“顺利挫折

现在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即使国家放开了二孩子政策,很多父母也因养育孩子的成本太大,放弃要二宝,原因就是想让孩子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地成长,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遮风挡雨,结果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了一点风雨,吃不了一点苦,受不了一点挫折,看看近年来媒体上报道的孩子因为要写作业跳楼的、因为受到老师批评自杀等一些案例,就是因为孩子的成长太顺利了;“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院子跑不出千里马。一个孩子如果吃不了生活上的苦,也克服不了学习上的困难,大家网上搜一下被清华录取的自强之星男孩庞众望、被北大录取的感谢贫穷的女孩王心仪、暑假在父母的建筑工地上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还有第一个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上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何江,等等,也许您会明白,挫折是对孩子不可缺失的教育。

07  学习成绩:重“当前长远

目前,当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时候,绝大多数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报一个补习班,家庭不差钱的,报一对一(北京高考前一对一补习班有的价格高达每小时2500元,而且要至少补80小时);否则,报一对多。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补,一路补到高中毕业,导致孩子看到书就恶心,这也是有的孩子到了大学不再努力学习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补习班也能做到“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让孩子学习成绩在两三个月有所提高。当家长看到孩子当前补习有效后,会继续交钱。但也有家长会发现,孩子一旦不补课,成绩就会下降。家长可能不会明白,所有补习班不会教孩子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方式方法,因为如果孩子知道了这种秘方,不补课成绩也能提高,就不会到其补习班来了,等于自断财路。家长真正想让孩子学习好,必须从长远出发,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想尽办法把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孩子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就不用补习了。

08  德才教育:重“才智德育

孩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是所有父母的愿望,但这种重视孩子成才教育轻视孩子成人教育的后果却非常严重,重“才智德育的危害潜伏期很长。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李斯达强奸未遂杀人案。应当说,能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是有才的,也是凤毛麟角的,李斯达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如果其家长重视李斯达“的教育,李斯达就不会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李斯达最后被判死刑,的缺件留给父母的是永远的痛苦。

然而,因失德而痛苦的也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孩子——几年前发生的北京大学生吴谢宇杀死母亲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吴谢宇在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妈妈谢天芹含辛茹苦努力工作创造条件让他学习,吴谢宇最后考上北京大学。可以想象,他妈妈那时是多么幸福。但是吴谢宇在北大认识了一个妓女,频繁和妓女交往要花很多钱,但他没有钱,于是便变着法子向妈妈要,当母亲不能再满足他的欲望时,他便有计划地杀死了母亲,然后以母亲的名义向亲戚朋友借钱100多万挥霍。毋庸讳言,吴谢宇的母亲只注重了吴谢宇的才智教育,忽略了德育教育,也可能谢天芹在死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也因此尝到了德育缺失的后果,她死了,不再难受,不再痛苦。但吴谢宇还活着,并已在今年4月在重庆被抓获,不知道他还要难受还要痛苦多少年?

这里,我提醒所有父母,孩子成人比成才重要,当然品学兼优最好。那种认为“孩子学习优秀才是最好的,一优遮百丑的观念会贻害无穷。

09  家庭建设:重“经济亲情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正是孩子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养活孩子需要钱、侍候父母需要钱、孩子将来上学需要钱、家庭买房需要钱……几乎没有不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小不需要什么教育,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于是只喂孩子母乳几个月甚至孩子一满月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出外打工挣钱搞家庭经济建设去了,等打工几年,钱有了,在当地或在老家也买房了,于是把孩子接到身边或回到老家能和孩子在一起了,可是这些父母也会发现——孩子和自己不亲了,甚至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

其实,这种原因很简单,孩子婴幼儿时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陪伴能建立最好的亲子关系,如果这个时候缺少陪伴,一两年的分离即可让亲子关系处于断层状态,要想修复需要几年都不一定能恢复。而由祖辈教育的孩子,多数是溺爱、无原则、无规矩,2018122日发生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西南村的12岁男孩吴某杀死母亲案、1231日衡南县三塘镇13岁男孩罗某杀害父母案,都是家长重经济建设轻亲情关系的严重结果。但有多少家长能警醒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情商家庭是最好的学校
教育路上,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读一读)
高考,从“干掉千人”到认识自己
可千万别忽视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声音
清华教授:教育孩子要会偷懒,孩子才能越有出息!
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偷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