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氏家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古文名篇、书法名作。作者便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是东晋着名书法家,他的书艺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开创妍美流畅的新书体——行草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兰亭集序》更是为历代名家所竞相临摹。

令人称道的是,王羲之身上既具有超逸脱俗、任性自然的魏晋风度;也流淌着儒家济世救民的精神因子。他曾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任内皆忠于职守、勤恳有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和以民为本的意识一直贯穿在他的言行之中。

353年,江东发生旱灾瘟疫,作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不忍见民生涂炭,向当时的会稽王司马昱提出了免征田赋、开仓赈济等一系列安民主张,然而司马昱不但不听,反而命人出兵北伐,并为此追征税赋。王羲之劝阻未果,遂愤然辞官回乡。

琅琊王氏

王羲之原籍琅琊(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所属家族琅琊王氏是着名的望族,素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礼教。王氏先祖曾留下以“信、德、孝、悌、让”五字为核心内涵的遗训,告诫子孙:“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琅琊郡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王羲之即出自琅琊王氏。

“十八缸故事”

王羲之教导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的“十八缸故事”,更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治家风范。据说当年王献之跟着父亲学习书法,问父亲有什么窍门,王羲之便把献之领到院子里,指着十八只水缸说:“吾儿若问窍门,劝儿练尽缸中水”。

可王献之练完一缸水后,自我感觉不错,就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给父亲看。王羲之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王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仔细揣摩,许久才叹了一口气,说:“我儿写了千日,唯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走近一看,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王献之顿觉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还很差,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世称“二王”。

执事有恪 厥功为懋

王羲之辞官后,隐居于剡县金庭(今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谢世后葬于故居不远处瀑布山南麓。后来,子孙筑室为庐守墓,久而久之,王氏子孙遂在此繁衍生息,并取村名“华堂村”。他们把王羲之的治家思想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到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家谱时,将思想的精华提炼总结,写入族谱序文中,共24字;为:“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

译文:国治家治,家国同治;和谐稳定,国泰民安。孝敬长辈,和睦家族;与人为善,融洽相处。管事办事,讲究法度;谨慎严密,遵守规矩。立功尽职,人之本分;不应自傲,更需努力。行忠厚,礼让三分;多做善事,造福子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问集》189、王羲之是哪个地方的人?
王羲之的家风
中国中古第二豪族,为何盛极而衰?
江南规矩第一村:王羲之后代中120余位官员无一人因贪被罢
历代文人书法之十八??江左兰亭千古帖冠
东晋文学家族: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承包当时半个文学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