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同时让儿童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儿童对失败的承受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做,让孩子明白,即便结果不那么圆满那也是自己的决定,没办法责怪其他人。

2、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过份依赖的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的形象,事事会以别人为依附。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同时,家长还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3、加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所以为了消除儿童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去邻居家玩,到小区广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生活。

4、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马上制止,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总的说来还是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例如,今日事今日毕,按时交完成任务,家长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有的孩子喜欢在临睡前听故事、听音乐,遇到不懂的问题刨根问底,家长不但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欲,还要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答案。家长热情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要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5、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入微、了解透彻、记忆牢固。因此,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家长最应重视的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对小学知识和生活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成为一个小学生无疑是一件新鲜和令人兴奋的事情。

所以,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回到家,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家(有小学生的)和大哥哥姐姐玩,在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哥哥姐姐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赶快当个小学生的愿望。其次,保持孩子对知识和未知世界探索精神的热情,也能促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并将有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儿童入学准备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要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儿童的行为。这些准备和能力的培养要在长时间形成,因此必须靠家庭。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并且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开始行动起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为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做出努力,以便更好的帮助孩子完成这个阶段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苏伟: 幼小衔接问题之我见, 山东学前教育网。

[2]周蔓雪: 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新认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张朝晖,吴朱红: 美国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学前教育1996年第9期。

[4]李竹梅: 幼小衔接中家长角色的定位, 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

[5]蔡黎蔓: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是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教育导刊1997年第4期。

[6]林嘉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方针策略, 启蒙1996年第2期。

[7]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

[8]梁燕颜: 试析五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教育导刊1999年第5期。

[9]陆凤巧: 利用多渠道搞好幼小衔接, 早期教育2005年第5期。

[10]杨凤英: 幼小教育衔接之我见,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9期。

作者简介:李秀,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陈宝华,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教师。

140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幼儿园升小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幼儿园期末幼小衔接家长会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讲座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