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这种以大调整为特征的时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结构升级,受到了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而在我国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之下(注:随着工业化持续不断的推进,农业部门逐渐丧失了过去的决定性地位,就像库兹涅茨所说的那样,发生了“告别农业”结构转变。但是,在我国,由于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已经高度密集和体制转换中“路径依赖”,将会使得经济结构转换明显不同于发展经济学上所说的“标准模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会在较长时期里,一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首要的任务是要采取切实的办法,改变农民收入增加过缓甚至下降的局面。

  增加农民收入,无疑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为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小农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和获利机会,降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的风险和成本,扩大农村的能量与容量。就像“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那样,中国需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理论认识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按照罗恩斯坦?罗丹(1943)的解释(注:G?M?迈耶等编:《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2213页。),它与“私人资本”(Private CapitalPC)相对应, 属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SOC)。据我们的观察,纳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范畴的主要内容可具体细分为农田水利设施,农业资源控制、维护、复原、保持和利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村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农村能源提供和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设施,农村教育、科研、试验、推广、普及和技术咨询服务设施,农村金融、信贷和保险支持设施,农村计划、统计和信息服务设施,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和管理服务设施,动植物检疫、防疫设施,以及为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设施等。

  与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一样,农村基础设施也具有不易移动性、不可分性和外部性等特征。除此之外,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其特殊性(陈文科,2001),主要表现为,与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其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通常要低得多,所使用的技术相对简单,且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积累,由较多的活劳动与少量的资本相配套,活劳动直接转化为凝结的资本形态。此外,由于农业活动具有空间上的扩散性和时间上的季节性,而工业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具有空间上聚集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点。由于相对于农村的分散而言,城市的正常运转需要更为集中和巨大的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以,在一定的空间单位标准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分布密度要远低于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利用系数也相对较低,投资回收期一般也会更长。当然,在一些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的国家,由于公共投资决策机制的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可能显著超前,这种情况之下,对农村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会取得更高的回报率和综合效益。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把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会降低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总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如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会减少农产品的产后储藏损失,起到保值、增值、保温和保鲜的作用。发达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和销售设施还会降低销售成本和流通费用,并能加速农产品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会降低农民面临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如发达的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发达的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系统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发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可以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如建设乡村道路、信息通讯、供排水及市场硬件设施,将会促进农村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产业规模的积聚和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总量在空间上的积聚,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对配置(农业)劳动力,增加社会就业还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实行“以工代赈”,既可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也可以提高农业富裕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从而为转移农业富裕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领域。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改变投资环境,增强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将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动员和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中去,促进外向型农业和创汇型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既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应予重视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在集体经济时期,依靠大规模的劳动动员和积累,中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改革初期农业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注:中国农村改革以前,通过政治动员和大规模协作,农田整治和灌溉设施方面取得了足值称道的成就。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启动内需

  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启动农村市场、解决内需不足的客观要求。最近几年,面对严重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不能不说,此项政策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央财政投入并没有形成显著的乘数效应。这与财政投向偏离农村需求有密切关系。

  四、调整财政政策趋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着空前的困难,不仅有来自市场制约的影响,而且也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密切相关。我以为,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制定一套有的放矢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在更加平衡的宏观经济增长的范围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给予更大的支持。现在,最为重要和急需的就是要调整宏观政策趋向,应当及时地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调整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上,加大政府对农民增收的支持(注:当前广大农民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已经限制了其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支出,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面临着较多困难,甚至急需要用钱(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国家能够设法让他们增加一些收入,可能很快就会转化为最终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投资需求),形成整个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都说明,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扩大内需需要刺激的重点应是消费需求,中间需求固然重要,但要使经济增长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障,还必须得到社会最终需求的足够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粮食涨价能解决“三农”问题吗?同时用上这3个措施,或许才有效
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
发挥好农村基建促投资作用
乡村振兴即将提速实施,你准备好了吗?—经济与经营社区对谈录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制度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