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疫情冷思考:我们还要必要发展特大城市吗?

新哥

不一样的角度看商业

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而小城市情况则恰恰相反。


上海到底怎么了?这是不是这段时间以来,你内心中蕞大的一个疑问。

对于此次上海疫情,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未来我们还有必要发展类似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吗?

毋庸置疑,发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有很多好处。比如,举全省或全国之力,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能够对人才和产业形成聚集效应,进而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当大量的人口聚集后,依托庞大的人口消费红利,会再度刺激经济发展。

拿上海市来说,去年和消费相关的第三产业对上海市的GDP贡献率为73.2%。

而正是这种循环发展模式,也让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每年GDP排名靠前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但这种发展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

各位试想下,此前疫情是不是都集中爆发于大城市,武汉、西安、青岛、广州,深圳,天津等等,这些城市那个城市不是大城市?

当然,由于这些大城市本身都是区域经济中心、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相对于中小城市和农村来说,发生疫情的可能性本身就很高。

但这次上海疫情,却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型的脆弱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前段时间蔚来、理想等车企纷纷对外求助,这是因为汽车产业链本身很长,很复杂。

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汽车零件企业有17家在上海建设了34个生产基地,有9家总部则是设在中国上海。

可当疫情真正来临后,这种产业高度聚集的问题也就彻底出现了。

另外,我们是否有深入思考过一个问题呢?

在国内的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否跟上了呢?

在疫情尚未爆发前,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许能被光鲜亮丽的数据所掩盖,而当疫情真正爆发后,这些问题也就像“裸泳”似的彻底付出水面。

因此,借助于此次疫情,我们有必要暂停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脚步,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上。

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而非我们盲目地追求城市化的速度,而忽略城市化的质量。

而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其营商环境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城市化进程。

另外,你不觉得奇怪吗?当国内大型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时,国内的中小城市包括农村其实还是发展缓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你们当地大城市和小县城去年GDP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你觉得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点原因我们不能忽略,大城市对人才更加具有吸引力。

比如,一个年轻人在大城市可以拿到上万的工资,而在小地方可能工资水平也就只有两三千,年轻人肯定会选择去大城市。

我们在追问一个问题,难道说中小城市不想发展经济吗?他们也想,可有限的资源全部都被大城市所抢夺,试问他们靠什么来发展经济,这不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吗?

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而小城市情况则恰恰相反。

但这次上海疫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对大城市的真的是太依赖了,我们真的不能再摊大饼发展大城市了,这种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真的是太脆弱了!

未来我们必须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此前因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其生产中心也不能单独地放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之中。

当然,和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产业集中度是不高的。但非常时期,不可预测的未来,企业也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以分散这种风险,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最后,我们想问下大家,若上海疫情得到控制后,各位是否会考虑回归家乡呢?

若有更多的人回归家乡,这或将加速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小城市的加速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房价无利于化解人口膨胀问题
国家重磅文件明确: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该如何解读认知?
上海交大发布中国18个都市圈综合实力排行榜
长三角已形成四大都市圈,一体化需要新举措
绝对的均衡发展不太可能,各中小城市如果没...
城市越大越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