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史小品之三:罗伯斯庇尔与托克维尔外曾祖父的一场“生死”控辩

  (本文标题有点绕,但内容不绕)

法国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托克维尔(1805~1859年),前几年因其一部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而在我国名声大震。我曾兴致勃勃地找来此书及其另一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准备“饱餐一顿”,可“一嚼”才发现文化基因的差异着实不小,加之自身对法国那段历史背景的知识匮乏,只能远远地仰视着这顿“精神大餐”,纠结地咽着“口水”。

于是,我启动了百试不爽的阅读“B计划”,果断地将书“珍藏”起来,祈祷自己有一天找到了能够开启思想圣殿的“钥匙”,再来潜心“朝拜”这些名著。就在这种一方面是严重的“知识饥渴”、另一方面又忧虑“消化不良”的懵懂状态下,一种“浅尝辄止”、“胡思乱想”的“漂学”模式自然形成。

不过,“漂学”模式虽然不精,但有一个好处就是“杂”。从“漂学”托克维尔的著作,竟然“绕道”了解了罗伯斯庇尔托克维尔的外曾祖父马尔泽布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曾有一场载入史册的控辩对决——这是一场裁判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生死存亡的超级大战,也是一场展示芸芸众生在历史洪流中善恶智愚的经典大戏

一er、本可自保的律师


马尔泽布(1721~1794年),法国政治家、法学家,1750年任新闻出版总监,以其开明政策闻名。曾于1771年因批评君主制而遭放逐。

在法国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的1792年11月,路易十六(1754~1793年)坐在国民公会的被告人席前,等待着一场足以决定他生死甚至是法国国运的审判。此时年过七旬的马尔泽布,一名曾经的遭受王权迫害者,本可置身事外,但他却自荐为路易十六的辩护人。

 二、并无悬念的结


革命党人没有直接处决路易十六,而是选择由人民代表组成国民公会、通过审判来裁决国王的生死,本应视为一种社会的进步。但主持审判的国民公会,并不力图捍卫法律的公正,甚至对国王的生死早有定论。这场被政治驱使和掌控的审判,注定不能体现法律的权威,只是成为“多数人暴政”的另一幅面孔罢了。

在徒有虚名的“审判”过程中,政治企图早已凌驾于法律之上,并公然成为指控犯罪的理由。议员圣鞠斯特毫不讳言地“控诉”路易十六——“统治,就不能是无辜的。任何国王都是背叛者和篡夺者……必须以国王之死为人民被杀复仇”、“如果他(国王)是纯洁的,那么人民就是罪恶的!

被审判的路易十六也预知自己的结局。当得知马尔泽布自愿为其辩护后,他含泪对马尔泽布说“你的牺牲精神特别可贵。因为你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而又救不了我的生命。”这也是路易十六的贵族精神的体现吧!

三、有理有据的辩护


 辩护律师马尔泽布面对如此有煽动性的指控,予以有理有据地反驳——根据宪法规定,国王承担的最大责任仅是退位,而不能受审、更不能被处死;并且国民公会既是原告又是审判官,违背了程序公正

1789年7曰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虽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反抗国王等特权阶层的斗争,可并未推翻国王,人民一边高举革命旗帜、一边高喊“国王万岁”。

1791年9月14日,法国还通过了君主立宪宪法,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这部宪法尽管限制王权,但仍然规定“国王的人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路易十六仍然享有行政权和军队指挥权。 

后因路易十六勾结外国意图复辟王权、国内阶层矛盾未得到实质解决等复杂因素,激化了民众对国王的仇视,但当时的革命成果已通过宪法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如何审判国王始终绕不开宪法的规定。

宪法明确“如国王率领军队并指挥武力来反对国家,或对于用其名义实行这一企图而他不以正式手续表示反对时,即视为放弃王位。”按照这一规定,路易十六即使叛国,其法律责任也仅是退位。

宪法还明确“在正式或合法的退位之后,国王即处于公民阶层的地位,因此,对其退位后的行为,应如公民一样可受控告和审判。”根据此条规定,国王只有退位后的不法行为才能受到追诉,而不能对国王在位期间的行为提出控告和审判。

尽管马尔泽布的辩护于法有据、铿锵有力,却也丝毫不能说动国民公会接受“国王不能受审”的观点。审判依然继续! 

四、尊重历史的呐喊


到了辩护总结阶段,马尔泽布发表了一段“对历史负责”的理性陈词:

“请大家看看历史,历史将以古希腊评判女神的方式说话:路易于20岁继承王位,在位时,其品行堪称楷模,公正廉洁,没有任何缺失,没有贪污腐化。

他一贯爱护百姓。百姓要取消一项重税,路易把它免除了;百姓要废除苦役,路易把它停止了;百姓要求改革,路易实行了改革;百姓希望修改法律,路易同意了;百姓要恢复千百万法国人的权利,路易把权利还给了他们;百姓要自由,路易给他们自由。路易舍己为民的美名是不容争辩的。

但是,现在却有人向大家提议把他……公民们,我不说了,我在历史面前没话可说了;你们不要忘记,历史将会对你们的判决作出判断,而历史的判断是历千百年而不敝的。”

擅长“制锁”的路易十六,或许并不如马尔泽布形容的那样高尚,但这一评价经由他这位曾因反抗王权而遭放逐者之口、并在群情激愤的国王审判大会上言说出来,让人觉得应有几分可信。至少让人认为,路易十六并非十恶不赦、非杀不可的暴君。

五、鼓动人心的口号


在马尔泽布陈词之后,雅各宾派的权威领袖罗伯斯庇尔发表了著名演讲《关于审判路易十六的意见》:

“路易不是被告人,你们不是法官;你们是政治家,是国民的代表,你们不可能是什么别的人。你们的任务不是对某人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而是采取拯救社会的措施,起到国民先知的作用……

人民审判不同于法庭审判:他们不作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种审判比法庭审判毫不逊色……当国王被革命推翻而革命还远远没有由正义的法律巩固起来的时候,监狱也好,放逐也罢,都不能使国王的存在成为对公共福利毫无威胁的事情。

审判上所承认的这种普通法律的残酷的例外,只可能由国王的犯罪本质来解释。我以悲痛的心情说出这一重大的真理:路易十六必须死,因为法国必须生。

曾是律师的罗伯斯庇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他的才华与抱负,正如他所说这次“人民审判不同于法庭审判”,但这场“人民的审判”,将国王化为乌有,也将法律、规则、秩序一同化为乌有!虚幻的政治口号取代了具体的定罪事实和理由!可那些一心想要通过处死国王以换取法兰西重生的国民会议成员们,并不在意这些。

演讲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紧接着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马厄泽布所呼吁的“历史”责任被抛诸脑后。最后,国民公会以387票对334票宣判路易十六死刑

后来,马尔泽布也未能幸免,1794年他被作为保皇党人,以反革命罪与女儿和孙子们一起被送上断头台,唯有外孙女逃过一劫,日后诞下自由主义思想家托克维尔。      

路易十六之死,还有件吊诡的事情。喜爱机械制造的路易十六,有一次发现断头台上刀的切面是直的,认为效率较低还容易卷刃,便改造为三角形。没有想到数十年后,他亲自改造的断头刀会直接用到了他和玛丽皇后的脖子上。当然,罗伯斯庇尔不久也将步路易十六的后尘。

路易十六于1793年被送上巴黎革命广场的断头台,罗伯斯庇尔也在第二年的热月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1791年-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的三年内,巴黎断头台上被斩首的“反革命分子”,达7万之多。

据说,有人给罗伯斯庇尔留下一句墓志铭“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啊,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结尾:大众心理的隐忧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曾有一部名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论断:

“群体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观念和只言片语,便英勇地面对死亡,这样的事例何止千万!”“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这或许是后世法国人针对“路易十六之死”的成因,所作出的极为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如果勒庞的观点正确,那大众心理真不是一般的“脆弱”!“乌合之众”的称谓也并非危言耸听!

1987年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典礼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知密特朗说的“不可避免”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

但我也相信此事可能真的“不可避免”!因为当时如果是我在场,恐怕也早已被罗伯斯庇尔的精彩演说和法国民众慷慨激昂的革命热情所折服,也会投上赞成票!成为那场雪崩当中一朵“微不足道”的雪花!

马厄泽布的雕像,如今矗立在法国最高法院的大堂中,时刻警示和鞭策着法国的司法官客观、理性、担当。我们是不是也应常常回味一下他的“呐喊”,给自己容易“摇摆”的内心提个醒呢?

  作者:钟晋,湘潭市人民检察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伯斯庇尔于1792年12月3日就对路易十六的审判而作的演讲
桑松家族:合法的杀戮
罗伯斯庇尔从革命到毁灭
【法兰西王朝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四):罗伯斯庇尔
关于对路易十六判刑的意见——罗伯斯庇尔
巴黎协和广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