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经穴巧记歌诀

中医药爱好者、推拿按摩爱好者,初学中医的学生等

01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为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巧记方法,主要针对广大的中医“门外汉”,方便其学习记忆中医经络穴位的基础知识。作者秉承“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宗旨,创编了《巧记手指六经》《巧记手足三阴三阳歌》《十四经腧穴名称歌诀》等中医歌诀。

本书无论原创,还是改编,全部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让读者随手翻看本书,不会产生畏难的感受,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学习中医的兴趣。全书分为二十三章,按中医十四经和重点穴位等分别介绍巧记歌诀。

02
目录

第一章巧记手指六经
第二章巧记手指六经穴歌
第三章巧记手足三阴三阳歌
第四章巧记十二经络循行方向歌
第五章巧记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第六章巧记手太阴肺经穴歌
第七章巧记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第八章巧记手少阴心经穴歌
第九章巧记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第十章巧记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第十一章巧记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第十二章巧记寸口诊脉定位歌
第十三章巧记足太阴脾经穴歌
第十四章巧记足厥阴肝经穴歌
第十五章巧记足少阴肾经穴歌
第十六章巧记八会穴歌
第十七章巧记足阳明胃经穴歌
第十八章巧记足少阳胆经穴歌
第十九章巧记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第二十章巧记任脉穴歌
第二十一章巧记脊柱穴分寸歌
第二十二章巧记督脉穴歌
第二十三章巧记手足十二经归属歌
附录一巧记十八反歌
附录二巧记十九畏歌
附录三巧记六陈歌诀
附录四巧记《黄帝内经》九气歌
后记

03
作者简介

刘勇,男,年龄60,职业为退休公务员。20世纪70年代的中学时期,作者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20世纪80年代起,作者系统地自学了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和“北京中医学院”共同编辑出版的《中医刊授丛书》。

其后,长期反复研读199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附白话全译)。输入其网名“落笔千秋刘勇”便可搜索其在网上发表的文章。因为作者特殊的中医学习经历,或许这次作者编写的中医经穴巧记歌诀,对于其他中医药爱好者或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4
前言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芸芸众生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论是防病(治未病),还是治病,中医药都有很好的效果。

华夏子孙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中医的护佑,故此,我认为可以这样定位:在古今所有学问里,《黄帝内经》及中医的地位,应该远远高于《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等等诸子百家的其他著作,因为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产生和传承过程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他曾提出全民知医理念:家家自学,人人知晓。“人人知晓”和“知医”不是要求“人人成为医者”,而是现今中西医相关保健和急救常识应该普及,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及应对的方式、方法,应该最大限度地普及到人人知晓。

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有经络及腧穴,可叹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目前,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针灸医疗。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语言基础,所以更应该知晓《黄帝内经》记载并传承下来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经络及腧穴。

《扁鹊心书》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明代李橚也在他的《医学入门》中说: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古人对经络功能的阐述有运气血,调阴阳,决生死,处百病,内联脏腑、外达皮毛,沟通四肢百骸。也可以这样通俗补充: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循环往复,遍布全身,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众所周知,人有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

五脏对六腑,五加六等于十一,单数,五对六,不对称,所以中医在五脏功能外,特地又增加了一个称谓叫“心包”。简明而言,“心包”具有包裹、保护心脏的功能。

为了加深记忆,不妨在此多点笔墨。

中医的心包与西医的心包,其各自的概念及功能均不同。从西医解剖学上讲,心包是包裹心脏的筋膜,在心包与心脏之间有心包液。

五脏加了一个“心包”与六腑合起来等于十二,中医就有了十二正经之说。《灵枢·五乱》中有“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这是古人诠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即一年中有十二月,对应人体有十二正经。

叩门中医,不妨简明诠释一下六腑中的“三焦”之意:胸膈以上、脖颈以下的内部器官称为“上焦”。上焦有心、肺。胸膈以下、肚脐以上,这之间的器官称为“中焦”。中焦有脾、胃等。肚脐以下、下阴以上,这之间的器官称为“下焦”。下焦有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中医把十二正经分为手与足,又都划分为阴经与阳经。即通行于手的有六条经络:三条阴经、三条阳经;通行于足的也有六条经络:三条阴经、三条阳经。手与足加起来等于十二条正经。手部的三条阴经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条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部的三条阴经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除十二正经外,人体还有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在奇经八脉中,只有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腧穴,其余六条都寄附在这两条脉以及十二正经中。

本书主要内容为巧记十四经络腧穴等中医常识的歌诀,秉持“承前启后,革故鼎新,传承不拟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力求全部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自古至今,大家只见诸多中医歌诀,但鲜有作者逐句诠释创编歌诀的依据及巧记联想思路,本书在每句歌诀后均附说明,指导读者通过联想巧妙地背记,降低背诵难度,提高记忆效果。

古今有许多关于“中医入门”的书籍,但以立在中医大门外,“叩门中医”的相关名称,自古至今没有,这就给予我最大的创编余地,传承不拟古,创新不离宗。

本书定位于最基础的中医叩门常识的巧记之法,针对广大的“门外汉”,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其学习中医的兴趣,属于中医文化的普及读物。书中歌诀无论是小学生,还是离退休者,均可普及背诵,一旦记住,极难忘却,且可终身受益。

图书有一特色,越是权威、越是专业的内容和表述,读者群相对越少;反之科普读物,覆盖的读者范围较广。自学中医似高山仰止,望而却步,难寻其门而入。

本书特地不追求文辞“高大上”、篇章大而全,从而避免了让许多非中医学者或中医自学者随手一翻就感觉头脑发涨,产生畏难的感受,目的在于使广大的“门外汉”产生、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可作为华夏文化圈中,普及中医文化之读物。

知晓了叩门中医的相关常识,便可顺利地步入中医文化的智慧之门,能更好地爱子、尽孝、助人行善、护体养生、延年益寿。

刘勇

2020年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经络歌诀——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十二经络”与“三阴三阳”及“六脏六腑”对应歌诀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歌诀#十二经络#传播健康弘扬中医文化#经络穴位
十二经络歌诀之――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歌诀新编』一、经络腧穴总论歌 2、十二经循行走向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