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分析叶天士医案中“脾阳宜动,肾阳宜藏”一论

“脾阳宜动,肾阳宜藏”一论屡见于叶案之中,故笔者纵览叶案诸书,搜罗相关医案,对比揣摩,诠理释用。

医理诠意

脏腑的阴阳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发展而来,是藏象理论的一部分。脏腑的阴阳不是对气血属性的概括,而是与脏腑气血并列的概念,脏腑的阴阳、气血、体用等均是不同视角对于脏腑的解读和认识,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脾阳宜动,肾阳宜藏”是叶天士参合脾肾二脏生理特点、功能表现及二者联系提出的理论观点,叶天士谓:“凡身中脾阳宜动,动则运;肾阳宜藏,藏则固,斯为命根。”脾主运化,肾主闭藏,脾阳动,升降复,则运化作;肾阳藏,则龙相宁,肾脏固。这一理论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徐大椿在《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的评判中指出:“脾阳肾阳,宜动宜静,各有所主。此二语医理中玄妙,该括无数妙义,后学牢牢记着。”
脾主运化,“运”为运动、转输、布散之意,“化”为变化、消化、转变之意,运化之机,因于脾阳之动,故疗脾取动药、刚药。叶天士云:“脾为柔脏。惟刚药可以宣阳驱浊”。肾蛰藏之本,肾脏具有纳气、藏精、化血、摄水液、固胚胎、司二便、关胃腑、潜命火等功效,叶天士谓“肾主摄纳之柄”。亢则害,承乃制,肾阳宜藏,藏则命火温煦,而不作乱。叶天士有言:“肾阳自下涵蒸,而脾阳始能运变”,静则龙潜于渊,自下涵蒸,益火补土,脾阳运化,故藏肾阳即所以动脾阳。严用和《济生方·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补真丸》云:“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开能食矣。”釜底有薪,脾则运化,薪柴燃烧,宜文火徐图,大火燎焰,势必釜坏食烂,故二脏一静一动,此生活之理,亦中医之理。叶天士依据“脾阳宜动,肾阳宜藏”理论,而立固藏肾阳,温运脾阳同治之法,广泛适用于泄泻、呕吐、肿胀、虚劳、痢疾等多种疾病。

叶案管窥

《眉寿堂方案选存》中载一病案,患者秋令之时,暑湿食瓜,寒凉戕害,湿浊蒙蔽,脾阳受损。与人参、陈皮、浓朴、益智仁、茯苓、木香。方中厚朴、陈皮、木香芳香运脾,理气通浊。叶天士有云:“大凡脾阳宜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滞皆非,其通腑阳间佐用之”,茯苓通胃阳,此通胃助脾之用。叶氏有“脾药”之论,人参为脾药首选,于方中补虚助脾,气充则运。益智仁一味,为叶天士运脾阳、藏肾阳之第一要药,益火燠土之用。全方脾肾同治,佐以通胃腑之阳,脏腑兼理。
《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中又载有一案:“龚五二,诊脉两关缓弱,尺动下垂,早晨未食,心下懊忄农 ,纳谷仍不易化。盖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固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藏,是医药至理,议早进治中法,夕用四神丸。”纳谷不化,是脾中无火;早晨未食,心下懊忄农 ,是气不舒展,邪浊蔽阻;诊脉见两关缓弱,尺动下垂,是脾胃阳微,肾精受损。叶天士之“盖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固摄失司为瘕泄”即诠其病机。叶氏又言“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藏,是医药至理”,据理立法,旋运脾阳,封藏肾阳,分别治之。早进治中法,合阳气之动,夕进四神丸,合闭藏之意。叶天士谓四神丸“辛温香燥皆刚”,通阳泻浊,又言其“温固”,温肾藏纳,一方多功。
笔者体悟“脾阳宜动,肾阳宜藏”之论非只见于四神丸方,如金匮肾气丸、吴茱萸汤具有此功,皆可用之。“脾阳宜动,肾阳宜藏”藏于叶案,隐于方药,医者倘不细心品读,难得其要,案中蕴理,方中藏法,此叶案之妙也。兹抛砖引玉,冀望发微叶学,有益于岐黄。
文|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姚鹏宇 
编辑|徐婧
审核|厉秀昀 白晓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气血阴阳俱虚,叶天士治从中焦,我常用繆希雍的资生丸
茯苓通胃阳,具体怎么说?
叶天士奇经法
叶天士是这样用小方的,你get到了吗?
重脏腑辨证,尤重肝肾,兼顾心、肺、脾
叶天士治疗阳痿医案二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