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气重,所以血压高!讲一张方子,散寒降血压,请你静心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跟你讲,中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同样一个病,中医非要分出好多不同的情形来。

好不容易把这些情形弄懂了,却发现,临床还有很多患者,无法用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来衡量。

比如说吧,高血压这个常见病。

谁能想到,它可能和寒气内伏有关系?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6岁。

她从40岁出头开始,就有高血压,常年服用降压药。但是,效果总是时好时坏。

渐渐地,她对西医西药有点失去信心了。有这么一次,她的血压又高起来,头晕、迷糊、站不稳、心中如悬空一般,心烦意乱得很,而且腰部酸痛。

这一回,他决定去看中医。

刻诊,见这个患者舌暗红,少苔,面色暗红,即刻血压高压150,低压100。

看脉象,主要是沉弦紧滞,但是仔细品味,其中还兼有一点滑数。

你注意啊,这个脉象,是有点特别的。一会儿我要说它背后的详细意义。

这时候,医家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麻黄6克,桂枝9克,荆芥7克,防风8克,僵蚕12克,蝉蜕7克,赤芍12克,地龙15克,石膏20克,黄芩9克,栀子9克,大黄5克,连翘12克,薄荷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开3剂,一日三服。喝完以后,喝稀粥,盖被取汗。

这个患者有五六年的病史,对各类降血压的中成药也比较熟悉了。在她看来,这方子似乎不像是降血压,反倒是治感冒的。

面对疑惑,医家道:现在的问题,就是寒邪深伏体内。我们把寒邪逼出去,血压就下来了。

患者回去以后照办。结果,让患者意想不到的是,用药以后,汗出来了,同时还拉稀了。这以后,周身有说不出的舒适感。这时候再量血压,发现有明显下降。高压140,低压90 。

后来,医家又遵原方进行化裁调治,患者最终高压降至130左右。

这张医案,源于一对杏林伉俪,即李士懋、田淑霄夫妇。他们都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特别重视脉诊。这在当代杏林中,是难能可贵的。

我说一下这里的学问吧。

当然,我说得不够好,你就带着批判吸收的眼光来看。

这个人,舌暗红少苔,面色暗红,这给人的感觉,就是血行不畅,而且有热伤津,对不对?暗红舌,可以主热,可以主血行不畅。少苔,一般可以主阴津不足。

再结合脉象,你会发现,这个人脉略滑数。滑数,可以主热。那好了,现在这个人,有热是肯定的了。

但问题是,这个热,哪里来的。

答案,还是藏在脉象里:患者的脉抛开滑数之象外,主要的特点,还是沉弦紧滞。

沉弦紧滞,怎么理解?脉沉,说明病势在里。脉弦,说明脉道紧张。脉紧,可以主寒。脉滞,主气血运行不畅。

这么一看,我们就知道了,患者这是有寒邪藏于体内,使得气血运行滞涩受阻、脉道紧张。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为啥这个患者,从脉象看,既有寒,也有热?两者是不是矛盾的?

其实,仔细想,也不矛盾。寒邪郁滞于内,郁久则化热。热邪属阳,主动,必然在其内奔突不停,于是就形成了滑数之脉。

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其实这个患者,根本问题在于体内有寒邪。而且,这个寒邪,深伏于内,患者并没有外感寒邪的症状,比如发热、身痛等等。寒邪郁滞日久,则化热。热邪在体内奔突,再加上脉道因寒凝而紧滞,于是两相作用,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要想解决问题的话,就必须把那一层寒邪去掉,再把那一股热邪化掉。你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啊。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其实,当时医家用的是防风通圣散的化裁。我们再来看看:

麻黄6克,桂枝9克,荆芥7克,防风8克,僵蚕12克,蝉蜕7克,赤芍12克,地龙15克,石膏20克,黄芩9克,栀子9克,大黄5克,连翘12克,薄荷6克。

这里头,药材基本分两队。一个,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僵蚕、蝉蜕、薄荷,这是用于解表散寒的。

赤芍、石膏、黄芩、栀子、大黄、连翘,这是用于清里热的。

地龙,通络清热,有降血压的功效。

如此,患者应用以后,因大队解表药而发汗,使得体内寒邪得以发散,又因为清热药而下利(拉稀腹泻),使得热邪得以化解。如此,体内寒束热郁的状态得以解决。其血压自然就可以下降了。

读者朋友,这个降压的思路,你看懂了吗?

说实在话,高血压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我们国家,应该说是高血压大国。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往往重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问题。对上述这种寒邪深伏于内所致的高血压,几乎很少提及。但是从临床观察来看,这类患者又不乏其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这条病因病机。

其实,这个道理十分容易理解。高血压的本质,是血液冲击血管的力量增强。之所以增强,和血管失去弹性、紧张有关系。而感受寒邪,又恰恰是血管紧张、弹性降低的原因之一。寒邪主收引,主凝滞。如果把寒邪散出去,血管恢复了弹性,那患者的血压自然就正常了。

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警惕身体受寒啊。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季节,我个人认为,50岁以上的人不要用空调了。弄不好,寒邪引起血压升高,那就得不尝试了。你说是不是?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我自己的粗浅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您能多批评。

总而言之,血压高,很有可能是寒气重。高血压患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普通人养生,也要对此深有戒备。文中所述的配伍,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高血压不属于寒束热郁,血行不畅的人,不能这么用。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上热下寒型高血压”的方子!化解脚凉腰酸、血压偏高,请体会
讲一张散寒降血压的方子!中医就是这么神奇
我用一张散寒的方子,降下患者6年的高血压...
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请用心琢磨
一张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
十年的高血压,不用一味降压药治愈的,有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