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制菜,下一个万亿赛道正在崛起!

*网易上市公司研究院特稿,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最近几天,预制菜成为A股市场最热的板块之一。

1月12日、13日,预制菜概念股掀起涨停潮,同花顺预制菜概念指数两日大涨16%。1月14日板块虽然冲高回落,但板块内依旧有多股涨停,国联水产3个20cm涨停,得利斯3个一字板。

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艾媒数据预测,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山西证券表示,未来3-5年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万亿餐饮市场。

国海证券认为,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刚起步,竞争格局极其分散,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有机会。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预制菜行业长期发展逻辑清晰,预制菜安全、健康、便携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单身化、宅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较强。

预制菜为什么能火?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与现做菜相比,预制菜需提前进行加工处理,但本质仍为“菜肴”,与普通加工食品相比,保质期较短,食材新鲜。

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预制菜本质是介于食品和餐饮间的中间业态,相比传统餐饮店或家庭现制菜肴,具有降本提效、便捷美味等优点。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小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相比现切现炒,预制菜可以让餐厅上菜速度和销量提高10倍以上。

预制菜也能保证产品口味稳定可以避免厨师更换可能造成客户流失的问题。人的因素被尽可能地抹去,生意的可规模性、可集中度和需求稳定性更高。

近年来,预制菜在小吃快餐、连锁餐饮、外卖、团餐食堂等场景渗透率不断提升。

对于C端来说,随着80、9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人群,面临着做饭能力退化,没时间精力,外出就餐不经济,不健康等痛点。疫情常态化下,在家就餐场景增多,盒马、叮咚买菜等新零售渠道兴起也加速了预制菜的消费普及。

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升级,餐饮和食品相向而行,预制菜应运而生。作为餐饮和食品融合发展的产物,预制菜在保证口味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工业化和扩张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效率最优。

未来市场规模可达万亿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7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预制菜在日本迎来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

我国预制菜起步相对较晚,初期受制于行业消费者认知不高、餐饮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冷链运输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发展缓慢。

2014年之后,随着外卖爆发式增长,效率的追求倒逼上游餐饮缩短制作时间,预制菜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而2020又因疫情阻断B端消费,餐厅主动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加上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C端消费加速。使得预制菜从B端开始扩展至C端,需求呈快速增加。

我国预制菜起步虽晚,但也初具规模。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在2000亿左右,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

近几年,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总体呈上升的态势,2021的人均消费量为8.9kg。日本预制菜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人均消费量达到了25kg。我国饮食习惯、文化和日本较为接近,根据日本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来看,2021年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为我国的2.65倍,我国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团餐市场规模较已超1.5万亿,2016-2020年团餐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4%,按这个增长趋势发展,2023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可超2.2万亿。我国团餐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和在校学生,目前依然存在用餐耗时、口味多样性较少、健康隐患等问题。

预制菜作为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其便捷、多样、健康的特点可解决团餐的痛点。因此,在团餐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预制菜行业可乘此东风而起,实现快速发展。

长期来看,预制菜行业发展逻辑清晰,一是预制菜安全、健康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趋势,二是随着“懒人经济”、“宅经济”的出现,消费者对于较为方便的预制菜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3459亿元,2023年将达到5156亿元。东亚前海证券认为,若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增速保持稳定在20%,到2025年达到6000亿元,在2027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行业刚起步,竞争格局极分散

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未出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单品,以及全国性龙头企业。

目前行业主要龙头基本达到10亿规模,行业内平均企业规模在1500万左右,多承担代工厂任务。

新入场的品牌通常只有能力做到1-2个系列产品,从B端流通市场或者C端线上切入,难以全系列、全渠道发展。

预制菜行业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味知香,蒸烩煮,聪厨等)、农牧水产类企业(圣农发展,国联水产等)、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安井食品等)餐饮企业(西贝,海底捞等)、零售企业(盒马工坊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各自的优劣势,也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小结

预制菜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市场规模有望高增,长期发展逻辑清晰,预制菜安全、健康、便携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单身化、宅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较强。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预制菜行业目前的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分散,受益标的为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的行业龙头,如味知香、安井食品等,以及绝味食品、双汇发展、全聚德、三全食品、步步高、涪陵榨菜、龙大美食、国联水产、广州酒家、惠发食品、巴比食品等发展潜力较大的标的。

国海证券认为,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将单品势能发挥到极致。专业预制菜企业深耕区域,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对上游农牧水产品企业而言,预制菜是难得的业务转型窗口期,如果产品力优势突出,快速建立B端和C端分销渠道,有可能诞生黑马企业。建议重点关注个股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味知香,国联水产;建议关注个股圣农发展,春雪食品,龙大美食,双汇发展。


(责任编辑:逯文云_NB258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制菜“炒”了那么久,成色几何?
我国预制菜行业各类型参与者代表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预制菜风口下的鲜美来,有未来吗?
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
火出圈的预制菜,吃出来的新产业
上市公司预制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