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咳嗽3月余,中药4剂愈
女,14岁,于2023年6月20日就诊。

主诉:咳嗽3月余,加重2天。

现症:咳嗽、咳痰,痰少,白粘痰,夜晚咳为主,流涕,汗多,怕风,咽痒即咳,咳时咽痛,欲呕,纳差,7天未解大便,小便正常,脉浮缓。

正值经期第二天。期间曾在外院住院及诊所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遂到我处治疗,当时我跟家属说,试试中药吧。

病位:表,半表半里

病性:阳

辩六经:太阳少阳合病

治法:解表,和解少阳

方证:柴桂桂枝汤+喉科六味药

柴胡12,黄芩10,党参8,法半夏12,生姜3,大枣10,灸甘草6,桂枝12,白芍10,僵蚕10,蝉蜕6,荆芥10,防风10,薄荷6后下,桔梗10,紫菀15,款冬花15,2剂

2剂后上症好转,无咽痒咽痛,轻微尿痛

二诊:守上方加茯苓白术2剂

共4剂咳嗽已,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

思考:
咳嗽咳痰、流涕、汗多、怕风、咽痒,脉浮缓,辩太阳病

经期、欲呕、纳差,辩少阳病

有表解表,汗出恶风脉浮缓,予桂枝汤解表,并抓住经期为重点,经期一般体质会比较虚,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趁虚而入,又感受风邪,与正气相搏,故咳嗽加重,宜小柴胡汤扶正祛邪。

利城师兄讲过:咽痒咳嗽,中医认为痒多是由风引起。是学习干祖望老先生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上得来的,科六味汤的药物组成有:荆芥、防风、桔梗、甘草、薄荷、僵蚕,本方首见于清代喉科专书《喉科指掌》,书中以此方作为统治喉科72症的基本方。为避免与六味地黄汤混淆,后世常称之为喉科六味汤。咽痒咳嗽,很多都是咽喉疾病引起,干老称之为“喉源性咳嗽”。干老认为本病既具有一般咳嗽的特点,又具有慢性咽喉炎的部分特点。其病变部位多在声门以上,相当于上呼吸道综合征的一部分。其主要症状包括:阵发性咽喉作痒,干咳无痰或少痰,难以休止,日发多次,或咽中异物感而引起刺激性咳嗽,不时清嗓干咳,咳后暂时舒爽。检查可见:咽后壁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肿胀,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胸片无异常。干老常常在喉科六味汤的基础上加木蝴蝶,效果很好,临床上可以根据寒热证,热者加黄芩、连翘、牛蒡子等疏风清热药,寒象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寒热不明显,加紫菀、款冬花以加强止咳,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止咳药对,再加蝉蜕、钩藤祛风止咳作用。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解读〗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已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经方学堂|独立解析胡希恕 何快如哉读医案
胡希恕临证医案实录:小柴胡合方(一)
《伤寒论》治病八法
《伤寒论》六经病思维导图
为什么厥阴病是上热下寒?兼病例讨论一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