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农的字犹如“山林草莽”,时人为何不称其为丑书,反而备受追捧

清代书坛开始弃帖学,崇北碑,讲究书法的锋芒、苍劲、古拙,以此来表达强烈的个性感受。“扬州八怪"的大家们的书法也都闪耀着这种倡灵性、重情感、斥宋儒、嘲道学、反束缚、背传统的思想和艺术解放的光辉。这一点在“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书法作品中也体现得极为明显。

金农是位不袭前人、不走“正道”的书画艺术家。他的很多作品,尤其是他的书法作品,如果从常态的“端正”角度去看,或许很多对书法了解不深的人会把他的字与“丑书”联系在一起。

金农 漆书《盛仲交事迹页》局部

金农 行草书

金农本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在杭州时与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交往笃厚,过从甚密。乾隆元年(1736)荐举鸿博,不就。金农一度生活穷困,平生以布衣为乐,好学癖古,储金石千卷。弱年学于何焯门下,后流寓扬州。五十岁以后始从绘事,诗文、书画、金石皆精,尤以画梅著称于世。

金农 《墨梅图》

金农 《梅花图》

金农 《杂画十二开》其一

金农的书法长于碑版,曾自言:“予夙有金石文字之癖一一石文自五风石刻,下至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读此,可想见其自负之神态。《墨林今话》云:“(金农)书工八分,小变汉人法,后又师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截毫端作擘窠大字,甚奇。"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格:隶书、漆书与行草书。

金农的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像美术字又高于美术字,用墨饱满浓重,如用漆刷书,后世称之为“冬心体"。所谓“截毫端作擘窠大字"者,即指此。金农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云:“冬心以拙为妍,以重为巧。"精辟地将其追求的美刻画了出来。比如下方这幅金农的“漆书”力作:

金农 漆书《相鹤经》

题跋:余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纨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一时学郑纨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乾隆戊寅六月三日,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钤印:“金农印信 、金氏寿门”

金农 漆书《相鹤经》局部

金农的翰札、尺牍、题画多用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江堤《跋冬心随笔》云:“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比如下方这幅书法册页就如风发泉涌,其间渴笔挥洒,老辣苍劲。江堤所用一个“溢"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精熟与碑法后的书法创造。

金农行书《砚铭册》

金农行书《砚铭册》

另外,金农的隶书尤其值得一提。如果你欣赏不了他的漆书、行草书,至少对他的隶书你一定不会感觉那么“奇异”,至少看上去比较“正常”。

金农早期所写之隶书,字多呈扁状,似多寓巧意;渐老渐拙,字转呈方、长,圆厚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人法"之求索轨迹,让人一眼便认出绝非他人所作。其字方头方脑,初看觉草率呆板,但撇画和竖画的倾斜以及长撇的掠笔处理,又使他的字充满了灵动,姿态万千。

金农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清代的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曾说:“汉隶苍古奇逸,魄力沉雄。"杨守敬亦指出:“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犹如一位“山林草莽"式的英雄,属于民国文人杨钧所形容的“面目特异者"。金农的隶书实践了他“游戏通神"“自我作古"“不同于人"的创作思想。

总之,金农的隶书、漆书和以碑法自创的行草书,多层次地证明了碑学的出路。在他的书法中,人民看到了清代碑学形成、兴盛于后的一个缩影,所以金农是一位真正的碑学先行者,而并非当今无根之萍的“丑书”!

文丨@书画课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欢迎各位热爱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的新朋友关注我们呀,谢谢!


申明:本文由“书画课代表”原创首发,图文消息谢绝未经授权的复制、抄袭或抓取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术语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初学书法临谁的帖好
百幅书法理论对联注释 (21--40)
方整遒丽-严整庄重-三国魏--【曹真碑】
学此隶书可免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