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宏观——国家政策保障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就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③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

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

的自信。

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④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包括:①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②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③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④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地方对课程管理包括:①贯彻国家课程政策;②制订课程实施计划;③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④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②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①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②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①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②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三)微观——学校具体改革措施1.学校管理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素质教育活动也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例如课外开展的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素质发展的领域,成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如果班主任能够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开展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班级教育工作,那么班级中的素质教育会得到良好的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面向2035的学校新生态
988张子扬:学校的素质教育难在何处
打造明天 托起太阳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一)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该如何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