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俯卧位通气实施的量表和注意事项
userphoto

2022.11.02 江苏

关注

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第一种

  该治疗单主要为了解决俯卧位操作耗时、皮肤损伤及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问题,并有助于规范俯卧位通气。包括俯卧位前准备、俯卧位翻身、俯卧位过程、返至仰卧位 4个阶段,同时涵盖全过程核查要点。该核查单分为主页和附录页两部分,每一流程备注处可记录不良事件,便于统计及质量控制。附录页包括俯卧位通气治疗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处置措施。

   俯卧位通气治疗病人导管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体位变换期间,并存在压疮的问题,该检查表醒护士每 2 h转动头部 1次,以减轻局部颜面部、眼球压力,生理盐水清洁眼部,滴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改变局部受压部位,改变俯卧姿势,骨突处受压处使用减压垫,上肢调整为自由泳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非功能位而损伤臂丛神经,也有效预防了眼部感染、皮肤损伤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第二种

“糖果翻身法”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物品准备:软枕5个、床单1床、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5张、电极片5个、纸尿片1张。

患者准备:翻身前1h暂停肠内营养;充分清除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重新检查各管道的刻度及固定情况,其中气管插管、可吸痰延长管、呼吸机管道各个接口处予胶布二次固定,防止翻身时管道断开。维持气囊内压力30 cmH2O;预留输液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导管及测压导线足够活动长度;清空尿袋,夹闭后置于患者两大腿间;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等防压力性损伤垫分别贴在两侧肋弓、双侧髂前上棘处;调整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物,维持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为-4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为0分、肌力0级。

各医护人员分工及站位安排:医生站予患者头侧, 责任是固定患者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置管的延长线及测压线避免牵拉导致管道脱出;左右侧各站2名护理人员(第2次实施时及左右边各站1名护理人员)责任是实施俯卧位翻身。

俯卧位的实施:①确认翻身方向:俯卧位翻身原则即由管道多的一侧向少的一侧翻身②病情观察:再次确认患者生命体征能够耐受俯卧位通气治疗,将患者双手安置在身体两侧,去除监护仪导联及胸部电极片,保留脉氧夹观察SpO2变化。③安置软枕:2个软枕叠加安置在患者胸部,枕头上缘平肩部;第3个软枕安置在患者髋部,上缘平髂前上棘(避免压迫腹部,);第4个软枕安置下肢,上缘在髌骨下缘。④卷床单:将床上的床单从床垫下拉出,将预先准备的床单展开后平铺在枕头上,与患者身下床单边缘对齐,以转轴的方式将两层床单卷紧,以右向左翻身为例,患者右边护士的床单朝上卷,卷至患者身体侧,患者左边的床单朝下卷,卷好后塞到患者身下,切记此处卷好后多塞点到患者身下,此时左边护士接过卷好的右边床单,右边护士需要到患者身下抓住左边卷好的床单(如果为1名护士操作需要双手伸展开来握住床单),确认所有人员均到位准备好,患者生命体征能够耐受俯卧通气位治疗,由右边护士发号口令即“1.2.3”右边与左边护士同时发力,患者即为俯卧位。⑤体位调整及摆放:以右向左翻身为例,翻身后,原左侧护士去除暴露的床单,连接心电监护电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氧合情况,右侧护士协助医生安置患者头部体位,利用对折枕头将头部垫高15~20°,头偏向一侧,空出气管插管及眼部皮肤,受压头部用泡沫敷料保护,确认气管插管位置及机械通气工作状态;患者双臂自然弯曲,手心朝下安置在头两侧;确认身下枕头位置合适。

俯卧位通气最佳持续时间

  患者在卧床期间需要翻身改变体位以预防压疮和肢体功能改变,因此,不可能24 h一直处于俯卧位,而是处于各种体位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是,体位的变化又容易引起患者血压、心率、氧耗、呼吸等改变,也容易引起患者恐惧和紧张等负性情绪的发生。Meta分析显示,只有当俯卧位通气时间大于12 h/d时.患者30 d病死率才与仰卧位通气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各个研究俯卧位的持续时长、方法、开始实施的时机均不一致。

不同角度俯卧位

  •  0°、30°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有利于改善氧合,且优于45°

  • 30°与45°头高足低俯卧位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较高的腹压、镇静与肌松药的使用会导致胃肠蠕动能力下降,造成胃残余量过高,继而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行肠内营养时抬高床头有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从而降低患者肠内营养时反流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但肠内营养耐受性不一定会随着头高足低位角度增大而无限提高

  • 综上,30°头高足低俯卧位既可以有效改善氧合,也可以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是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较适宜的体位

俯卧位通气相关并发症及管理

颜面部水肿:俯卧位时患者颜面部处于低垂部位,容易出现水肿。一般轻度水肿患者在转至仰卧位几天后水肿便可消退。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给予保护敷料或垫高头部15~30°能减轻水肿发生,如果患者面部水肿严重,可根据皮肤恢复情况确定除去保护敷料的时机,以免造成水肿部位皮肤撕裂伤。俯卧位的同时如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易导致患者眼睑松弛,眼球凸出,导致患者眼睑、球结膜水肿等眼部并发症。因此,实施俯卧位前应做好眼部保护,及时粘贴眼部保护贴、涂眼药膏等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是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原因为:

  1. 营养不良或长时间俯卧位通气。

  2. 并存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以及镇静镇痛药物应用不当

  3. 年纪越大,压疮发生率越高

  4. 潮湿刺激、导管压迫

  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需对胸部、膝部等高危部位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在骨隆突处使用聚氨酯泡沫敷料。将薄型软质泡沫硅胶敷料覆盖于患者面部受压处,并定时进行头部位置调整可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在俯卧位开展前,预见性地选择合适敷料进行保护至关重要,同时也应加强患者疾病管理,注重营养状态改善。可采用改良式俯卧(面部偏向一侧,胸前垫软枕侧卧),通过将患者一侧胸腹抬高,置于侧俯卧姿势,有效降低了胸腹部的压力,但面部压力仍未得到有效降低。有研究认为,135°侧俯卧位可减少颜面部水肿。建议每2h转换面部朝向,每4 h更换头部位置。其他推荐:

  • 推荐使用非碱性肥皂或清洁剂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不可按摩或用力擦洗,同时使用面部皮肤屏障保护产品,以避免皮肤过度暴露于潮湿环境中,皮肤干燥者使用润肤霜。

  • 建议在减压敷料下使用水纤维/海藻酸钙敷料,以控制多余的水分,医疗器械与皮肤之间使用薄泡沫敷料减压。

  • 建议将患者前额部分支撑在马蹄形脂肪垫上,面部及下颌部位空出,避免分泌物浸渍皮肤,在口鼻腔下方放置棉垫或吸水纸巾并及时更换。

  • 不推荐使用马蹄形枕或甜甜圈形状的支撑物,因为其既增加PPV患者颈椎损伤风险,又增加面部局部压

  • 镇痛镇静方面,使患者RASS评分处于-4~-3分,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2分(也有专家共识提出0分),可提高患者俯卧位通气时的耐受程度,降低剪切力和摩擦力,有效降低面部及胸部压疮的发生率。

气道相关并发症: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加强管路的观察与护理,记录患者携带的管路名称及置管长度。合理应用镇静药物、采用密闭式吸痰器按需吸痰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如果气管导管出现脱出,若仅几厘米可重新插入,若完全脱离气管,短时间内即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应立即将患者从俯卧位转向仰卧,在患者处于仰卧位置时重新固定气道管道。

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在实施俯卧位前暂停肠内营养,回抽出胃内容物,在俯卧位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泵人。有研究指出,在俯卧位前1 h停止肠内喂养,俯卧位1 h后可恢复原先管饲速度。同时,使气囊压力维持在1.96--2.94 kPa,并在鼻饲后1~2 h尽量不要放松气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护士,输液的胳膊有点疼,像蚂蚁爬……”
面对这个甘露醇外渗的“小胖手”,我们还能怎么办?
无创通气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压力性损伤?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护士注射麻醉药物致患者死亡,只因他们没做好这件事
拘留大年初二医院患者家属竟殴打护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