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日报点赞江苏父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原来真的有捷径
作者:主创团·筱恬
和父亲同时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对此,江苏泰州的女生小冒最有发言权。
不久前,她收到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51岁的父亲冒晓彤则收到扬州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父女二人双双考研成功。
其实在一开始,小冒在决定考研后却迟迟未付诸行动。为了鼓励她尽早开始准备,父亲老冒跟她来了个“约定”:“闺女,老爸陪你,咱俩一起考!”
就这样,父女俩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而对老冒来说,遇到的挑战其实比小冒更多。
首当其冲的便是精力问题——平日里上班繁忙,要想利用好碎片时间坚持每天学习,实属不易。
另外,与年轻人相比,老冒明显感觉自己记忆力衰退,好多内容刚刚看了一会儿就忘了。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老冒看来,既然跟女儿做出了约定,就绝不能轻易放弃。
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了复习。同时,他还跟女儿时常交流心得、相互监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地付出,老冒成功考上了扬州大学。而在父亲的带动下,小冒也成功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
天道酬勤,学无止境。这个励志的故事被《人民日报》一经报道,便收获了全国网友的称道。其中,有一条留言让人无比赞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得先变成什么样。”
小冒父女俩的经历,再一次生动诠释了“言传身教”的力量。
事实一再证明,家长的言行举止里,正藏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是什么人,孩子就什么样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本书里,童话大王郑渊洁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孩子不行,说穿了就是大人自己不行。”
他指出,由于孩子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孩子犯的几乎所有错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孩子所暴露出的一切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源头。
不禁想起此前在某个教育论坛看到的帖子。
帖主是一位班主任,她班上有一个男生总是惹是生非,经常一言不合就打人。
有一天,这个男孩把班上同学的眼角打伤,被她发现并叫了家长。
结果,姗姗来迟的男孩父亲,一来就抽了男孩一巴掌,嘴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
“不省心的小兔崽子,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在外面惹事!看我这回不打死你!”
那一幕,让这位班主任怔住了。她感慨到:
“执教这些年,这样的例子让我坚信,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要求孩子做的,父母自己却做不到。”
确实。想想我们自己,总教育孩子要多看书少玩手机,可往往下一秒自己就刷起了短视频;总要求孩子不可以乱发脾气,可自己就总是情绪失控,喜欢动不动吼娃……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镜映”(Mirroring)。拿到养育方面来说,孩子出生后,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谁、长什么样子、该对外界做出怎样的反应。他们需要通过别人对他的态度和反馈,来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观念。
而父母,就好比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面镜子。它是明亮而干净的,孩子便会看到灿烂与明媚;而倘若镜子满是污垢和裂痕,孩子眼中的世界自然就是扭曲而灰暗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事实上,子女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取决于我们是什么人。
大人的一言一行,其实早已为孩子将来能否成材埋下了伏笔。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曾看过一部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片中有一位二胎妈妈Irene,尽管肚子里的宝宝才五个月,她却已经为ta制定好了一系列早教计划。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一岁半的大儿子学前班面试失败。
在她看来,正因为大宝出生后没有上早教班,所以才导致现在什么都不会,比同龄孩子表现差。
因此对于二胎,Irene决定吸取教训。她的最新育儿理念是——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不可否认,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作为家长难免会有危机感,生怕孩子落后于人,担心孩子将来没出息,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卯足了劲鸡娃,一刻都不敢放松。全力以赴的背后,是焦虑之情在日益蔓延。
然而很多时候,现实却让人无奈——尽管我们投入了无限精力,孩子却似乎始终“鸡”不进去,甚至反而暴露了各种问题。
事实上,这大概率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本身。要知道,父母的眼界、格局和品性,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曾来过一个高三男生朱洲。他在天台直言,自己非常崇拜父亲。
原来,朱洲的父亲来自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村,一间破旧的农房、几亩地、几头牛,组成了家里所有的财产。
尽管家境贫寒,父亲却凭借不懈地努力考上了中山大学经济管理系,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此励志的经历深深鼓舞着朱洲,而父亲拼搏、乐观、不言弃的精神也影响着朱洲。他立志以父亲为榜样,要做父亲的校友,成为父母的骄傲。
计算机专家吴军博士说过:“我从来不相信起跑线一说,如果有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
父母的认知水平,就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天花板。优秀的父母,才能够把孩子托举到更高的平台。
养育的真正捷径,是家长做好自己
此前,美国教育部曾开展过一个早期儿童纵向研究幼儿园项目,简称ECLS-K。
这个研究随机挑选出全美不同阶层家庭的22000名儿童,追踪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成长轨迹。
在综合分析了孩子的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因素后,研究得出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结论——
“父母本身的特点,比如受教育程度、在家是否经常阅读学习、社会经济地位等,跟孩子优秀与否强烈相关。”
换句话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关键就在于大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
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大学教授,他的三个儿子都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每一个都很正派。
当被问起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候,他却说自己根本没有教育,所谓的秘诀甚至让人“大跌眼镜”——因为穷。
这位教授解释道:“正因为穷,我下班没有地方去消费,回家也没有酒喝,于是我就选择看书。没想到我这一看,三个孩子都拿出书来看,就看出三个博士了,就这么简单。”
这个故事,让曾仕强感触很深。他总结:“教小孩,怎么说他都没有用;但你自己改变,他就跟着改变。”
可见,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榜样作用的影响。当我们本身做到位了,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并在耳濡目染之下得到正向积极的引导。
想起日本教育家井深大的一句名言:“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因此,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成材,我们与其对孩子说“你要努力”,不如告诫自己不断努力;与其一味鸡娃,不如首先提升自己。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之下,逐渐变得不凡。
而这,其实才是养育路上真正的捷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33条家庭教育铁律,
十大溺爱孩子的行为!不合格家长自查表:父母这样做,太耽误孩子
微头条
家长勿让你的孩子毁灭在幼儿园的起跑线上
家长帮: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