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王维诗歌,老年的这种境界,有几人能做到

人到老年,该打拼的打拼过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没有得到的也强求不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人生历程走过了三分之二,造物主留给人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杜甫曾经在一首诗里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
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人类的寿命有所提高,但是毕竟肌体犹如长久使用的机器一样,很多零件都已经老化。

所以人到老年要想得开,要知道满足。不管过去在事业、家庭或物质财富上成功与否,都要放得下,不为所累。我们读古代文学,读唐诗宋词,发现古人多能正确对待。

最知名的要数陶渊明了,他为了放松自我,好好的官不当,要回到乡下种地,自食其力。还有白居易、刘禹锡,晚年相聚洛阳,诗酒唱和,自娱自乐,修行养性,保持一种淡泊之心。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比较顺畅了。他虽然在安史之乱中没有稳住,做了伪职给事中,差点丢了性命,但是后来还是做了唐肃宗朝的大官尚书右丞。

可以说在唐朝诗人中,王维是幸运的。相比来说,李白、杜甫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可以说是半生潦倒。再说王维不但把官当到老,而且老来还更加信佛。

他买来了宋之问终南山的居所,建成了辋川别墅,即终南別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看破了官场的浑浊,游山玩水,悟道参禅,上朝回来就不问世事,只和一二知己裴迪等人唱和往来。


王维到了中老年时期心情特别地放松,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名利欲望,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他徜徉于佛教和山水之间,这从他写的《终南别业》一诗就可以看出来。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中说,王维到了中年的时候就喜欢佛道,到了晚年更是一心一意地在终南山脚下安居下来。实际上王维和母亲及弟弟王缙早就信奉佛教,这里如此叙述,只是表达自己世界观的转变。


王维的父亲早逝,他在母亲的启蒙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个诗书画乐样样精通的全才,即使后来的苏东坡恐怕也是不可企及的。正是由于这样的才艺,才使得他的一生如鱼得水,关键时候还能逢凶化吉。

处在这样的顺境,王维能够做到激流勇退,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到了老年虽然还是在朝为官,但是他一下班回到终南别业,就是与世隔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隐隐于朝。

心情好,兴趣来了,他就一个人走出别墅游玩。在山间独来独往,并不感到寂寞。遇到快乐的事情就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并不愿意去和别人分享。


有时候沿着溪流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溪水的源头,不知不觉还要探寻一个究竟。累了坐下来休息,偶尔抬头,还能看到白云升起,在眼前千变万化。

如果在山林里偶然遇到了打柴或练功的老头,还要停下来和他打招呼,谈笑聊天。有时候很投缘,以致交谈了很久,不知不觉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要知道王维的这一切活动,都是偶然的遇合,就像云无心以出岫。独自行走,自得其乐,遇见老夫,这一切就像行云流水那样地自然,并不是他去刻意为之。


诗中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是表达的这种偶尔和自然。作者既是对辋川别业周围环境空灵寂静的描述,也是在叙述自己老年时期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从诗中可以看出,晚年的王维潜心于佛道,意在养性修行。他对以往求之不得的权利地位不再看重,而是视深山老林和田园风光为人间乐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人生境界。

读王维的这首《终南别业》,特别是那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千古名句,我们作为中老年人,又有什么感受呢?在我们的晚年生活里,也应该断舍离,做做减法了,该放弃的就要毫不留情地放弃。


我们有些人虽然做不到像王维那样的境界,那样地不食人间烟火,那样地高洁和虚无缥缈。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地简单一些,尽量地洒脱一些,让人生的晚年少一些拘谨和挂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的一首禅诗,写出了人生高境界,读完让你心静恬淡,顿悟人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越是人生低谷,越要读懂王维这句10字禅诗,否则会更加痛苦!
“诗佛”王维参透的人生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山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怎样的人生境界?
当你心烦意乱时,不妨读读这3首诗,人生的至高境界是心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