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雨花石的六大独特要素

雨花石理论探讨二:                           浅谈雨花石六大独特要素

雨花石是南京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是全国上千种奇石中的娇娇者,雨花石有着“天赐国宝、石中皇后”之美誉。雨花石的主产地在南京,其鉴赏习俗和文化起源于南京,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洪荒时代,雨花石的赏玩成形于宋元、发展于明清、兴盛于民国至今。在多年赏玩雨花石的过程中,笔者逐步领悟到,雨花石之所以珍贵,主要体现在雨花石具有六大独特要素上,即:独特的天然形成过程、独特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特征、独特的宝玉灵气、独特的观赏收藏价值、独特的悠久鉴赏习俗。南京雨花石之所以备受赏玩者的喜爱,从这些独特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

一、雨花石具有独特的天然形成过程。

南京雨花石既有区别于其它石种而独有的“云光说法、天降花雨”的神话传说,也有与其它石种相似的大自然特殊形成过程。经地质学家考证,雨花石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之后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二次高温熔岩填充后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燧石和蛋白石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称为雨花石。雨花石形状及大小的不同,是由于火山岩的空隙状况限制和流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的作用,于是不同的形状的空隙形成了形状各异的球状或脉状的卵石。雨花石色彩花纹的形成是因炽热的二氧化硅热液与各种金属元素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浓淡深浅、千变万化的纹路。

雨花石从孕育到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极为“壮丽”。它们经历了突变、离乱、重塑,在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中,大多数变成了砂砾,只有少数意志坚强的幸运儿、得以留存,所以说:雨花石是幸运石,而其中所蕴含的坚贞、坦城、无私无畏的品格,是雨花石浓缩的文化精髓,可谓历经沧桑而显风流。

二、雨花石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雨花石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观赏石,长期以来在赏石界,雨花石有着“赏石文化活化石”美称,知名度很高。“雨花石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是指“从雨花石初始形成到被人们喜爱、赏玩、传承”全过程方方面面的文化,主要包含“雨花石初始形成文化、雨花石芳名形成文化、雨花石形状及色彩纹路形成文化、雨花石家族成员组成文化、雨花石画面图文文化、雨花石赏玩展示文化、雨花石鉴赏习俗传承文化”等七大方面。尤为突出的是:南京雨花石具有“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色文化的象征,外国的友人称赞南京雨花台的石子“是染满中国革命烈士血迹的雨花石,比宝石更珍贵,这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最宝贵的宝石”。

雨花石俗称“画面宝石”,具有丰富的图纹象形文化,色泽斑斓、造型奇特、质地晶莹、纹理多趣、韵味十足等皆是雨花石的特征,自古素有“小石头大乾坤”的美誉。南京雨花石协会第一届会长池澄老先生在“可爱的南京丛书”《天赐国宝雨花石》一书中提及:雨花石有着“无象不包、无景不呈、无色不显、无物不存”的特点。其天然的纹理和色彩可表现出“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楼台亭阁、四季花卉”等景致。一块石头表现一个画面;一块石头赞颂一首诗歌;一块石头记载一个典故;一块石头描述一个故事每一块雨花石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都有讲不完事迹,品赏间令人回味和遐想。雨花石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座知识宝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

南京雨花石还具有独特的赏玩展示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雨花石的赏玩展示过程,就是对雨花石文化内涵的研究发现和提升雨花石价值的过程。除与国际赏石文化接轨,将部分雨花石配上底座供在桌上欣赏外,赏玩者还通过形式多样的赏玩展示方式不断赋予天然雨花石新的内涵和意境,如给雨花石命名、创作诗词歌赋、创作书法绘画、写作点评文章、撰文记录赏石的过程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赏玩水平的不断提高,雨花石在展示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理念:一是与意境文化相结合,围绕主题将两枚及多枚雨花石进行组合,如组合成人的形象、动物形象,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十二生肖等。二是与装饰雕件文化相结合,对适合雕刻的蛋白石等雨花石进行细雕成器,制作挂件赏玩。三是与工艺文化相结合,将部分雨花石制作成工艺品,如手串、镇纸、烟缸、牌匾等,作为人们日常佩戴和赠送亲友的佳品。利用多种形式将雨花石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相结合,多途径赏玩展示雨花石的美丽。使雨花石赏玩展示文化不断得到创新完善。直至今天,雨花石已化身为艺术品跻身收藏界,影响着人们的收藏观念,形成具有品牌特征的“雨花石文化”。

三、雨花石具有独特的自然艺术美特征

对于很多人来说,雨花石就是一块冰冷的石头。但当我们真正去审视和参悟它时,就会发现,石虽不能言确有真情,我们要发现她的美,恰巧雨花石的欣赏过程就是雨花石艺术之美的发现过程。当我们的欣赏水平由“像什么”,上升到“被感染”的时候,雨花石的欣赏就上升到了艺术层面。雨花石具备了从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变成艺术品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雨花石具有品端貌美的自然美特征,这正符合艺术的本质要求,雨花石的自然美是艺术美的基础,这是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是雨花石具有能够感染人思想内涵的魅力,这正满足了艺术的本质需求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要融入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雨花石是画面宝石,每块雨花石的图案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创作空间。

三是雨花石画面图案内容丰富、具有贴切命名优势,这是雨花石成为雨花石艺术品的重要一环。雨花石的欣赏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审美主体(欣赏者)对客体(雨花石)从感知到意象的主观意识改造,雨花石所反映出的一定的思想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上取一个贴切名字的过程。

如果我们将人为审美后的每一块雨花石附上贴切的石名和收藏家的名字,放在展馆橱柜中进行展览时,这块原本冷冰冰的石头就登上大雅堂、成了艺术品,这就意味着这块雨花石是这位收藏家通过自己的思想创作成就的艺术作品。

四、雨花石具有独特的宝玉灵气

据史料记载,《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是一块红玉,有云“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其艺术原型很有可能就是雨花石。

早在1984南京雨花石研究学者池澄老先生在玩石间灵光一闪,联想到名著《红楼梦》中的点睛之物“通灵宝玉”,有可能是由雨花石转化而来。之后23年中,他潜心搜集资料,多方研究,最终集成十大证据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一是家世教养之证:曹雪芹13岁前一直生活在南京。二是曹家藏石玩石之证。聚石盘盂之石,正是曹雪芹青少年时期耳濡目染之物。三是石形之证:雨花石本身形如雀卵,五彩斑斓,恰如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四是质、色、纹、灿之证:通灵宝玉质地莹润如酥,这正是上好雨花石的质地特征通灵宝玉有五色,雨花石恰好五彩斑斓集于一石,特色鲜明。许多古代文人的诗文中也常常用“五色花纹缠护”“灿若明霞”这些形容词来描绘雨花石。五是文字之证。通灵宝玉正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反面有一除邪恶,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十二个字。虽不可知是天成还是人工,但雨花石上纹理巧成也常常出现几可乱真的文字,当代雨花石收藏家周祥元曾以三十枚天然巧成文字石,组成了一张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的履历表。 六是历史文化传说补天之证。红楼梦中称通灵宝玉乃女娲氏补天之遗物。而早在南宋时,辛弃疾在南京写有一首《满江红》词,其中有句: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可补天西北,就是指雨花石。七是含玉之证:《红楼梦》中说宝玉是衔玉而诞。曹雪芹在这里用了中国一个古老的习俗——含玉。据南京博物院《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发掘报告记载,南京北阴阳营人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用殉葬品雨花石含于死者口中,这种惊人的巧合,让人觉得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之间的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联系。八是大荒之证:《红楼梦》第八回写道,后人曾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演大荒三字,一语双关,不仅说这一通灵宝玉演绎的奇幻故事,又说这一幻石在大荒自然界中的漂泊。众所周知,世间的观赏石分山料,山流水,水冲子料三种,其中,只有水冲子料是流动的漂流千里万里演大荒的品种,而雨花石正属于这一类。九是通灵之证:通灵宝玉之名,常常让藏石者联想到盛产雨花石的南京六合的灵岩山等等。

1984年,池澄先生撰写了《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一文,提出了宝玉原型为雨花石的大胆设想。此后,红学界始终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红学家严中更是大加赞赏,肯定池澄是第一位发现两者关联的研究者。而多年来苦心搜集到的资料,令池澄更加坚信: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的原型,就系原产于南京特产的雨花石,但这又不是寻常的雨花石!而是曹雪芹心中理想化的奇石。

五、雨花石具有独特的观赏收藏价值

雨花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上乘的雨花石,或玉质天章,或色彩斑斓、或纹理奇妙、它们包罗万象,往往令人思议不及。雨花石是观赏石家族中的一朵奇葩,经过漫长岁月的淘洗,形成了如今的这一枚枚滑如脂、润如玉、美如画的高雅艺术品,并素以质色形纹之独特,精巧奇美而罕见。雨花石不仅有美丽的色彩,还有千姿百态的花纹,仿佛是天然雕刻的图案,惟妙惟肖、妙趣横生,被誉为“中华一绝”、“华夏一奇”等。

尤其是精品雨花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当一枚雨花石摆在你的面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变万化的线条和绚丽斑斓的色彩。雨花石画面上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组合起来,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变化,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一下子就抓住了观者的心,让你俗罢不能,令观赏者久看不厌、回味无穷。这就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美,随之而来的是心灵上的愉悦与情感上共鸣。人们在细细赏玩这些石头的时候,就会发现石头的生命感和灵性,并在石头的质地、色彩、形态和纹理走向的暗示下,通过感性和理性判断,在自己的脑海中综合形成一种整体的物象。这种物象根据其辨识的难易程度可细分为三类:一是具象图像;二是意象图像;三是抽象图像。审视雨花石的图案,不管是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目的是挖掘雨花石石面图像的文化内涵,最大化地追求雨花石美。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石头),又有赖于审美客体(人)。在雨花石的画面艺术中,具象是真实的美,像中国画的写实,追求形似;意象是朦胧的美,像中国油画的写意,追求神似;当你一旦读懂它时,会感到豁然开朗,身心的愉悦感便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具象雨花石,它们确实精致、奇妙,是无需想象,一看就明白的图像,如一个人物、一条河流、一座高山等等,但形神兼备的象形石毕竟数量有限,恰如凤毛麟角,千载难逢,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一直是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目标。俗话说: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难,得一精品、绝品,更是难上加难!否则怎会有“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说法。

六、雨花石具有独特的悠久赏石习俗

雨花石鉴赏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走进人们生活,流传广泛,已是一项民间文化习俗,因而也被誉为“赏石文化活化石”。民国至今,王猩酋、张轮远、许问石、朱孔阳四大雨花石收藏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雨花石文化进入了集大成的时代;现代地质学、美学、艺术等学术领域的新观念为雨花石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文化内蕴。悠久的历史,影响着历代雨花石爱好者,形成了独特的赏石习俗,并代代相传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鉴赏习俗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承与发扬,南京雨花石协会秉承求真、求美、求新的工作理念,传承保护着鉴赏习俗健康发展。协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雨花石展览、出版发行各种类型的雨花石宣传刊物、开办不同人群的雨花石讲座交流等多种活动,大力宣传雨花石文化,其中尤为突出的有:赴京参加亚运会艺术节的“中国雨花石展”;200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雨花石鉴赏与研究》;参与制作了24部雨花石专题电视片(电影),其中有上海振亚影视制片厂1995年摄制的《雨花石》电影,先后译成八国语言,在我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及海外电视台播放;参加制作了国家发行的雨花石鉴赏习俗的电话磁卡、明信片,其中有中国邮政总局江苏分局1996年发行的一套四枚雨花石全国通用电话磁卡等。

2016年1月14日“雨花石鉴赏习俗”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政发[2016]5号文件,项目编号:JSX-22)。2019年7月11日南京雨花石原蛋白石升级为“雨花玉”,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项目编号DB32),并于2019年8月1日实施,从而为发扬传承雨花石鉴赏习俗,弘扬雨花石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此可见:雨花石“天赐国宝”、“石中皇后”的美誉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综观以上雨花石的六大独特要素,其充分体现了雨花石的珍贵及颇高的收藏价值。

本期雨花石收藏夏存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赐国宝--南京雨花石
天赐国宝--南京雨花石鉴赏
天赐国宝--南京雨花石鉴赏_
美丽的石头有传说,有传说的石头更美丽
南京雨花石鉴赏[图]
雨花芳迹 | 寻觅雨花石的足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