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5

二【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内涵: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6、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需求3)学科知识以及发展;

7、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即教材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8、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9、课程资源存在不同的类型:1)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区分: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课程资源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3)课程资源存在方式区分:显形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4)课程资源存在形态区分:物质形态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课程资源;5)课程资源形式过程区分:有可预设课程资源与不可预设课程资源;6)按所设置学科科目区分:政、语、数、物、化、生、音、美,不同年级过学段分小学、中学、高中语文等课程资源。

【课程的设计】

10、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4)科学文化知识。

11、课程组织要素主要包括:1)主题和概念2)原理3)技能4)价值观。

12、课程组织的原则:1)连续性2)顺序性3)综合性。

1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1)直线式与螺旋式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13、课程设计模式:1)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

14、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教育目标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目标评价的步骤: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3、让学生表现教育的情境4、选择和编制评价工具5、设计记录方式和计分单位6、收集反映有关信息7、收集信息与行为目标。

【课程实施】

15、课程实施内涵: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6、课程实施研究有哪几种取向?分析每一种取向的特点:辛德等人将课程实施会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1忠实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变的,课程实施过程显得呆板、僵化,缺乏创造性。2相互调适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变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过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持这种取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灵活、多样,能充分运用自身的权力创造性地实施课程。3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认为,设计好的课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的设计过程,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能根据实际的教育情况,引导学生创造出新的课程。

17、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改革本身因素(1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2实施者对改革认识的清晰程度3改革本身复杂性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2)学校内部因素(1、校长2、教师)3)学校外部因素(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2、政府部门的影响3社会团体的影响)。

【课程评价】

18、课程评价: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1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步骤: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让学生有 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积分单位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2.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四个步骤: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

20、课程管理:1国家。主要方面包括:1、宏观指导课程改革2、制订各项课程政策和法律3、制定国家课程的门类与课时,颁布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地方。包括:1、制定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监督实施过程2、制定本省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发地方课程3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并反映实施中遇到的问题2、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21、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22、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课程结构的变革2课程标准变革3教师角色的变革4学习方式的变革5课程评价的变革6课程管理的变革。

第二章  教学基本理论

【教学概述】

2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教育的工作基本环节:1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三项工作: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1)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课题)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 善“导”4语言艺术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板书规范7态度从容自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意义2形式3要求)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好学网】
课程的评价价值取向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