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CCTV点名“感统失调”:不要让家长的无知,贻误孩子终生

3岁左右,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萌芽时期。

很多孩子临到了要入幼儿园,才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明显跟其他小朋友存在着差距,这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

据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几乎成了“城市儿童”的专利。可怕的是,这种症状的最佳矫正期在6岁前,如果不及时对“感觉统合失调”进行矫正,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等到孩子过了12岁,现在发现的这些问题,很可能会伴随着孩子一生。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根本就没听说过“感觉统合失调”,对相关症状完全没概念。最后,就因为家长的无知,贻误了孩子的终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对此,央视CCTV曾出过一期专题,点名“感统失调”

-01-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简单地说,就是,大脑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

下面,举个例子,以儿童切一个苹果这件事来解释“感觉统合”。

老师让儿童切苹果,儿童收到这个指令(听觉),在切苹果的时候,触摸(触觉)苹果光滑的外皮,眼睛(视觉)告诉儿童它的颜色、形状;

切苹果后,鼻子(嗅觉)会闻到苹果特有的香气;

苹果咬一口,尝一尝(味觉)味道是甜甜的;

如果这个苹果很大,足够重,儿童在拿起苹果的同时,身体会倾斜来保持平衡,这就是平衡感(前庭觉);

最后,儿童双手能从后背部顺利交接苹果则是本体觉。

人的各种感觉系统,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必须被统合起来才能使人完整地认识外界。

但近年来,大城市中儿童普遍存在着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02- 感觉统合失调是怎么造成的?

造成感觉统合失调,有多方面的原因。

(1)缺乏训练

在小孩子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小孩子各项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锻炼刺激大脑来获得。在孩子最需要受到感觉刺激、让各种感觉相互配合、协调的时期,缺乏合适的训练,容易造成感统失调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10个月的孩子,需要通过爬行来锻炼注意力,训练颈部、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就有可能让他的感觉发展受到障碍。

(2)电子产品玩多了

很多小孩子,喜欢看电视或者玩游戏。

在看电视时,孩子的大脑得不到开发,影响孩子的思维发散;此外,电视画面切换很快,长时间盯着电视,影响孩子视力发育;大量的时间被电视占用,影响了儿童玩耍、锻炼、探索世界的时间,导致了儿童各种感觉刺激量和强度达不到。

以上种种,造成了各种感觉系统之间联系、配合不当,导致了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存在。

(3)过度保护,脱离了自然

很多家长不理解,以前的孩子都是放养的,一点毛病也没有,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各项都改善了,反而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一个“放养”,一个“圈养”上

以前的孩子,经常在野外跑,无所顾忌地满地打滚,蹦蹦跳跳地玩得很开心,根本无需额外训练。然而,现在的孩子,都被大人“驯化”成“文明人”了: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家长生怕孩子摔着;也不敢让孩子在地上爬了,因为怕把衣服弄脏。

正因为大人的过度保护,小孩子的活泼好动天性得不到发挥,最后把好好的孩子养“芍”了。

-03- 孩子感统失调实例分析

不知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问题:

写字的时候,漏掉笔画而自己不知道;

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听而不闻”,反应迟钝;

上课时,看了几分钟黑板,就要东张西望,坐不住;

如果有,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以为这是孩子不认真。然而,实际情况是,孩子有些时候的异常表现,是因为身体的感觉器官协调系统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感觉统合失调”

下面,以几个孩子的实例,来说明“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1)聪明的乐乐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

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很迫切,乐乐的父母、爷爷、奶奶更甚。

在乐乐还不到1岁的时候,家人就开始教她学习识字卡片,然后教她背唐诗宋词。

乐乐也不辜负长辈的厚望,在3岁时就能认识100多个汉字,能背10多首诗词。

乐乐,一个3岁的小女孩,满足了所有人对“聪明宝贝”的期望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是这样的聪明宝贝,在幼儿园却跟不上节奏,与其他小朋友差距很大。

乐乐存在着以下问题:

笨手笨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照顾;说话语速特别慢,语气语调单一化;大人声音大一点或者说话快一点,她就接受不了;胆小怕事,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乐乐的这种情况,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急坏了家长。

谁也不敢相信,聪明宝贝居然被幼儿园淘汰!

后来,经过华师良树早教中心老师的测评,发现乐乐有严重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经过对就家长的询问,才找到了乐乐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1]、家长保护过度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小乐乐,惟恐孩子遭受一点点伤害和疾病,所以总是让乐乐待在床上,不让她在地上自由行动,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而且不论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怀里。

这些方式减少了她自主活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其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她表现出动作笨拙,遇事胆小的状况。

[2]、过早的才艺教育

乐乐从很小开始接受识字、背诵诗词的教育,而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抽象、难懂的。婴幼儿时期本来是需要大量具体的、形象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发展,加强大脑的整体功能。

过早学习文字、诗词等抽象知识,使孩子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识记,而没有机会去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感觉功能。虽然,贝贝能背诵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对于幼小的她都是空洞的、无意义的。

[3]、缺乏接触适宜刺激的机会

乐乐家住在高楼上,家长担心她在外面活动会冻感冒,所以她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所接触的环境非常单一。至于识字、背诗只发挥了大脑负责记忆的细胞功能,其他的神经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刺激,特别是作为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基础的感觉统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2)欢欢写作业很慢是怎么啦?

有一位宝妈,带着他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欢欢,来我们华师良树幼儿园做咨询。

说起自己的儿子,这位宝妈真是心力交瘁。

“据老师反映,我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也比别的小朋友慢。此外,写字要么写大了写出格,要么写小了成一团,要么就是写漏字、错字,把偏旁部首写反了位置,上下左右分不清楚。老师也很嫌弃他,为了督促他完成作业,我每天晚上都坐他旁边看着他写,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即便这样,也还是很晚才把作业写完。最后闹得大人和孩子都很累,孩子也有了厌学情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听完了这位宝妈的介绍,我已经明白了,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典型的前庭觉失调和本体觉失调造成的。

孩子为什么做作业慢?这往往是身体各项机能协调出现障碍造成的,比如:手眼脑协调不好,精细动作发展不良,加上欢欢在写作业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写,他的注意力的分配不当,顾此失彼。

家长陪同孩子做作业,无形中对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扰,甚至家长指出作业错误和催促,对于孩子提高效率起不到任何积极正面的作用,只是在添乱,孩子写作业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3)5岁的孩子好动不安

最近,有个转园到我们华师良树幼儿园的孩子,小勇,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勇今年5岁多了,之前在一家幼儿园上的小班,据家长反映,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另外,跟其他小朋友关系也处得很差,小小年纪还养成了大男人暴脾气的臭毛病,让人哭笑不得。

小勇的妈妈,对这些情况早就知道,可是,身边的亲戚都宠着孩子,劝自己:“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哪知道过了这几年,也没见好转,反而上蹿下跳的恶习愈演愈烈了。”

跟小勇一样,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这种问题。

但是,家长的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往往耽误了孩子成长,错过了矫正感统失调的黄金时期,害了孩子。

在此,需要提醒一句,“感觉统合失调”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自动变好,而是越来越严重。

-04- 家长的思维误区

在70后、80后的童年时代,小孩子们三五成群,小伙伴们经常去田里玩耍,各种游戏数不胜数,例如:钻洞、爬树、跑、跳,不怕摔也不怕受伤,玩得很自由。那时候的孩子,脱离了大人的看护,各种行为动作得到了充分锻炼,大脑潜能也得到了良好的开发。

反观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对于孩子,大人一贯的思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不敢让孩子出一点点差错,“乖乖的、听话的孩子”才符合家长的期待。殊不知,大人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不仅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更是对孩子大脑发育的阻碍。

正因为儿童成长环境的巨变,现在的孩子极度缺乏团体游戏和身体运动的锻炼。

而有些家长,则对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着误解。

(1)“感觉统合”训练课就是玩游戏?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很多孩子连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都保持不了几秒钟,而家长却还想指望自己的孩子在进行视听性质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根本就做不到。

所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的视、听、嗅、味、触这些感觉系统在大脑里能够快速、协调的统合组织起来。在进行认知学习的时候才能看得更快、记得更深、听得更懂,思维才能更敏捷、想象力才能更丰富。

而“感觉统合”训练课是通过游戏形式,来达到科学玩耍的目的,每个项目都是针对孩子的缺陷来科学制定的,能够通过最有效的刺激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要误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就是单纯的游戏。

(2)“感觉统合”训练课是给特殊儿童上的?

很多家长一听到“感觉统合”训练课,就以为是给特殊儿童上的,比如:抑郁症、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其实这是错误的。

首先,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家长或老师通过游戏或者训练方法让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发挥的更好,孩子的能力才能够展现的更淋漓尽致。

其次,感觉统合失调也不是什么“病”,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儿童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05- 写在最后

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如果您的孩子是剖腹产、早产、胎位不正,这些都要提前进行感统干预。

另外,孩子的一些典型表现,比如: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黏人、爱哭、怕黑、胆小、脾气暴躁、身体协调能力差……

如果有这些表现,就要考虑是否是感统失调了。

感统失调,值得每一个家长去重视。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作出矫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给孩子留下终生的缺陷。”


华师良树早教中心,旨在提升儿童的各项发展能力,通过感统训练为儿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力,通过专注力课程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全脑潜能开发让孩子拥有核心竞争力,比其他小朋友,聪明一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统训练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几个问题
80%的孩子都有感统失调?不妖魔化,但绝不能不重视!
感统教育,早教,早教机构,早教网站,育儿网站,学前培训
宝宝爱摔跤为哪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