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美探索] 胡迎建:七古欣赏与创作浅谈

七古欣赏与创作浅谈

胡迎建

传统诗词有古诗与近体诗之分,凡讲平仄的称为近体,古诗是指诗三百篇、汉乐府以来不要求讲平仄的诗,唐以前的体式称为古诗,又可称为古风。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确定讲平仄规则并有一定格式的律诗,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故讲平仄的五言与七言绝句称为律绝,反之称为古绝。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诗即是古绝而不是律绝。

七古最早有柏梁体,每句押韵。唐代发展为两种,一是歌行体,如《长安狭斜行》、《长恨歌》、《燕歌行》,其特点是可以转韵,婉畅调协。如《春江花月夜》,从大场面的江海,转向天中的明月,明月照到楼上闺妇,逐步收缩到一点,然后又从个别的离愁写到普泛的伤感。这其中,四句一转韵,而且韵部以押平声、仄声相替。歌行体在初唐尤其盛行。

唐代以后,杜甫、韩愈下开宋调,为了区别格律诗,形成三平调的古风,即下句的最后三字用三个平声字,而在第四个字的位置尽量用仄声。其特点是硬健,用韩愈的话来说是:“妥贴力排奡。”七言古风宜用于写大场面,但力求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要有跳跃性。要有变化,铺张扬厉,驰骤疾徐,任我之意以为起结,如此则恣肆动荡。参插叙事、描写、议论。

杨载《诗法家数》说:“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

方东树说“七言长篇,不过叙、议、写之法,颠倒顺逆,变法迷离”;“杜公如佛,韩、苏是祖,欧黄诸家五宗也,此一灯相传”。又说:“诗莫难于七古,七古以才气为主,纵横变化,雄奇浑浩。亦由天授,不可强能。杜公、太白,天地元气,直与《史记》相埒,二千年来,只此二人;其次则须解古文者而后能为之,观韩欧苏三家,章法剪裁,纯以古文之法行之,所以独步千古’。在此肯定了欧阳修以其能开章法法门而与韩愈、苏轼、王安石等可并列为大家。

《陈石遗谈艺录》:“七古当以杜韩苏为正则,三家一韵到底者居多,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石遗室诗话》卷十四云:“自咸同以来,言诗者喜分唐宋,每谓某也学唐诗,某也学宋诗,余谓唐诗至杜韩而下,现诸变相,苏王黄陈杨陆诸家,沿其波而参乎错综,变本加厉耳。”

韩愈是写古风的高手,他的《南山》诗用“或”字五六十个排比。又如《山石》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此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每一画面均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略叙,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至第二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补写了人,那就是来游的诗人。“黄昏”,怎么能够变成可见可感的清晰画面呢?他巧妙地选取了一个“蝙蝠飞”的特写镜头,让那只有在黄昏之时才会出现的蝙蝠在寺院里盘旋,就立刻把诗中主人公和山寺,统统笼罩于幽暗的暮色之中。“黄昏到寺”,当然先得找寺僧安排食宿,所以就出现了主人公“升堂”的镜头。主人公是来游览的,游兴很浓,“升堂”之后,立刻退出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院子里的花木,“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画面也就跟着展开。因为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别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突出景物特征,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刻划入微,犹如特写镜头。这些铺叙描摹,即是赋家手段。

短古要求曲折变化,笔似平直而意能曲折者尤佳。韩愈《雉带箭》,每两句意一转:“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相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前人评为“盘屈跳荡,生气远出。”韵随意转,最后戛然而止,让人们想象打猎归来的得意场面。短古宜如此简雅。

李白笔力雄放飘逸,不求雕章绘句,但求气韵天然,欧阳修自是涵泳有得。方东树说“太白之后,真知太白,惟有欧阳公。其言太白用意用笔,曰'回视蜀道如平川’,此语可谓真能学太白矣”。方氏并且以为欧阳修《晋祠》一诗即是学李白《鲁郡尧祠》,然不及太白诗。我们不妨一读:“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儿自古事豪侠,战争五代几百年……并人昔游晋水上,清镜照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此诗起六句写景,至“并儿”以下以古今对比叙,娓娓道来,稍觉烦絮,有脱化李白诗之痕。李白《鲁郡尧祠》诗云:“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相形之下,欧诗跳跃性不大,缺少李白诗那种变化不测,龙腾虎掷的气韵。又《沧浪亭》一诗亦是效法太白:“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百钱。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绿浪摇醉眠……”此诗结构层次分明,才情动荡,神情自畅,从风格到字句都有摹仿李白的痕迹。不过张戒以为:“欧阳公喜太白诗,乃称其'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之句。此等句虽奇逸,然在太白诗中,特其浅浅者。”(《岁寒堂诗话》)看来太白诗之高格确非易学,欧阳修亦仅得其下者。

欧阳修有二首诗是他平生自认为得意之作,其一为《庐山高送同年刘中允之南康》:“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云消雨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羡君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畴兮,酿酒盈缸。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君怀磊落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石矼。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气兀峍何由降?”诗的前部分写庐山之雄奇峥嵘,先泼墨大笔挥洒,然后细细勾勒皴染;后半截写刘凝之节操高尚,飘然归隐于庐山。写庐山是为了烘托人,达到如杨万里所说“见了庐山想此贤”的效果。此诗句式参差错落,磊落明快,意到笔随,转接自然,力欲以气格高古取胜,追踪太白诗风。

欧阳修对杜诗也是十分推崇的,不过他看重的是杜诗之豪放,所作《堂中画像题杜子美诗》云“风骚久寂寞,吾思见其人。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又其《六一诗话》中说“唐之晚年,无复李杜豪放之格,但务以精意相高”。即此可知其从杜诗中所接受的美学倾向。

欧阳修最推崇的是韩愈的古风长句。他有诗赞扬说:“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众鸟谁敢和,鸣凤呼其凰。”(《读蟠桃诗寄子美》)。此虽并言韩愈孟郊,但着重点在韩。因为后面又说了:“韩诗富穰穰。”我们试看欧阳修《千叶红梨花》一诗,即是学韩愈《杏花》一诗,也是在贬谪时得识天地间奇物,借此物吐露诗人心中蕴结的郁郁情怀,诗中说:“夷陵寂寞千山里,地远气偏时节异。愁烟苦雾少芳菲,野卉蛮花斗红紫。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红艳无人顾。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根盘树老几经春,真赏今才遇使君。”前四句写梨花所处环境,以“夷陵”句点出花之所在。后四句转入正面描写,带入深情议论,描写议论相结合。“根盘”以后收束,转议花与诗人相遇而相怜之意。曲折用意布置,逶迤写来。

欧阳修的七古师法李杜韩三家,熔合众妙而又自具面目,形成其迂徐曲折的章法美、幽隽疏畅的声韵美、妥贴平易的文字美。可供我们作诗效法。一是工于布置,以古文章法为诗。如《啼鸟》一诗,先写居地之荒凉,次及花之可爱、然后转写啼鸟。提顿总叙众鸟之嘤鸣,分写百舌、黄鹂、青竹笋、戴胜、鸣鸠、竹鸡、提壶几种鸟声之妙。最后抒发自己,虽失意而不憾,转与花鸟相亲之意,翻笑屈原之憔悴孤独:“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元代杨载论诗“须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诗法家数》)。观欧诗正当如此。二是以文为诗,用古文句法。如《送吕夏卿》诗云:“始吾尚幼学弄笔,群儿争诵公初文。嗟我今年已白发,公初相见犹埃尘。”起句用一三三句法,有意出奇。其中好用虚词以使句法灵活。又如《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云:“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小假雕琢,但未磨珑出圭角。”起句用二三二句法,其间也用了不少虚词,如“虽”、“但”等,使句意斡转而有神气,庶免板滞之弊。三是参插骈句,使古风语健句精。这是对古风叙述性散文化的适度纠偏。吴可《藏海诗话》中说欧阳修以为“古诗时为一对,则体格峭健”。可见,欧阳修是有意而为之。

归纳来看:古风可运用排比句、或反复叠用相同字眼。也可用少数骈句。初学者宜先学结构布局,然后求流畅生气,既要避免破碎支离的毛病,也要注意克服四平八稳,平钝而无生气的毛病。好的古风如方东树所说:“妙在神来气来,骨肉飞腾,神采飞越。”

(原载2021年《中华诗词》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讯丨胡小石:文学史讲稿三篇
历代李白诗歌接受述论(张浩逊)
小学生必备文常积累
古代诗词名句900句简析
浅谈格律诗和古体诗
吾乃诗仙李太白[古风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