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感统失调, 就要上感统训练课? 有心的家长自己就能搞定

我经常留意商场里的培训班,培训班的种类已经超乎我的想象,除了传统的英语数学舞蹈钢琴画画,还有看名字不知道是干啥的机构。前几天看到一个训练馆,里面有一些儿童健身器材,我以为是个体能运动馆,没想到是XX感统训练馆。

感统训练,是智商税,还是我不知道的宝藏?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开始翻书找资料,也就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感统训练的起源:感觉统合理论

感统训练的理论支撑是感觉统合理论,感统就是感觉统合的简称,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提出的。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经过大脑的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经过感觉统合,人的神经系统会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身体和环境顺利的接触

感觉统合理论的提出,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中,生活节奏加快,问题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儿童在智力上没有明显缺陷,却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手脚不协调等症状。基于此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并对问题儿童进行了感觉统合训练。结果表明,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的孩子,很多行为出现了改善,这也给感觉统提供了实验支撑。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感觉统合就是人通过眼睛鼻子耳朵手脚等器官,获取了外部的感觉信息,比如天冷路滑,然后把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作出指示,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应对这些信息,天冷多穿衣,路滑慢慢行等

三种重要的感觉:触觉、前庭觉和运动觉

我们熟悉的感觉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等,但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生存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觉和运动觉。

正如视觉的感受器官是眼睛,嗅觉的感受器官是鼻子,触觉的感受器官是人皮肤上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能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前庭觉和运动觉让我们比较陌生,它们不像视觉听觉那么直观。前庭觉,能告诉我们身体特别是头部,是如何根据重力的作用确定方位的。这些信息的感受器是位于内耳中充满液体的导管和囊中的小纤毛。

有的人在车上看书会恶心,这是因为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信息发生了冲突。视觉提供的是静止的信号,前庭觉提供的信号是移动,所以才让人产生晕动。司机就很少会晕车,因为他们既能看到移动,也能感觉到移动,视觉和前庭觉没有冲突。

运动觉,为人类提供运动过程中身体状态的反馈信息,能让人协调很多自主的运动,运动觉来自于身体内部肌肉和关节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说明感觉统合很重要。感觉统合好的人,会有超强的运动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失调的人就会出现很多的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的孩子,会出现运动协调能力差和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运动协调能力差

运动协调能力差,主要是因为前庭觉和运动觉没有得到充分刺激,出现运动障碍。比如孩子左右手不协调,穿脱衣物动作笨拙,手部肌肉控制不好,精细动作做不到位。

还有的孩子不能判断重力确定方位,翻爬坐站跑等大动作完成不好,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撞桌椅,不安地乱动,经常弄乱东西等等。

学习障碍

有很多的孩子智力没有问题,就是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比如注意力难集中,看书如坐针毡。这不是他不想学习,是因为他的视觉发育不平衡,眼睛无法平顺移动,不管是看书还是写作业,会跳行隔字,形成阅读障碍。

家长的行为也会影响孩子的感统能力。看到过一个案例,父母带孩子去看医生,说他有听觉障碍,父母说什么他都不反应。医生给孩子做了大量检查,发现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是因为父母经常大声责骂孩子,孩子假装“听不见”,就养成了不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因为不听,所以也很少说,听说能力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造成孩子的感统失调。

感觉是很宽泛的概念,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也有很多种,如果孩子存在某一方面的感统失调,父母也没必要觉得天要塌了,一定要斥巨资给孩子报个感统训练营。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感统失调,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就能够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

做好这3点,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

为什么现代社会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让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在老人或保姆密不透风的保护下成长,过早进入规规矩矩的集体生活,失去了很多体验的机会。与其花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训练营,不如在家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

安全限度内,让孩子自由探索

孩子是全家的宝,是放在心尖上的宝贝,每个家庭都会做很多防护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里,马雅舒对女儿的保护,可以说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担心孩子被家具伤到,马雅舒搬空客厅,什么家具都不剩,全家只能坐在地上吃饭;孩子喜欢玩沙,玩水,马雅舒觉得危险,不让孩子玩。马雅舒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被幼儿园劝退。

试想一下,每天漂漂亮亮坐在宝座上的公主,怎么会有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呢?没有丰富的感觉,大脑也就没有处理信息的机会,感觉统合能力有从何而来呢?

作为家长,我们要在安全的限度内让孩子自由探索。让孩子接触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温度的物体,丰富孩子的触觉听觉视觉。不见得一定要买多少玩具,家里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沙土、水、面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豆子,很少有孩子能抵御它们的诱惑。给孩子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玩这些东西,孩子喜欢又不用多花钱,又能刺激孩子的感觉,一举多得。

我们还要给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能自由摸爬滚打,摔倒了站起来,在家里爬行,都能丰富孩子的触觉和运动觉,提高孩子的感统能力。

秉承幼儿园的宗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上幼儿园学会的第一句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幼儿园能做到,在家里又被打回了原形。孩子在家里做不到一半是家长的原因。孩子做事慢,浪费时间,孩子收拾弄得乱七八糟,还得重新收拾,家长代劳又省时省力,只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担心时间不够就提前开始。

让孩子自己吃饭,哪怕是几个月的孩子,给他把手洗干净,让他吃“手抓饭”,既锻炼手的运动能力,又丰富手的触觉,还能增加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是手和身体协调的过程,能锻炼孩子的运动感;

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书本,能让孩子有空间概念,记住物品存放的位置,还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运动运动运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谓的感统训练,大多是通过不同的运动锻炼孩子的能力。运动的门槛并不高,带孩子多运动,既能消耗孩子旺盛的体力,又能锻炼孩子的感统能力。

给孩子创造运动机会,带孩子去公园踢球,玩沙玩水滑冰滑板车平衡车自行车,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还可以自己发明运动道具,比如马路牙子作平衡木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玩对战游戏锻炼孩子的手脚协调,自制迷宫让孩子闯关锻炼孩子的空间感和想象力。

实在没有思路,可以去参观参观统感训练营,儿童体能训练馆,找找运动思路。

我理解的课外培训班,就是培训机构在替家长补课。本应该在孩子1岁、2岁、3岁时让他做的事情,因为诸多原因,孩子没有做,家长也没有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额外给孩子补上这些课。

课外班是家长花钱替自己分忧的,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就拿感统失调来说,仅仅依靠一周上一两次的感统训练课,很难看到效果。

所以,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自己教孩子是最好的选择。不管孩子学什么,孩子能不能学好,都要看家长能不能及时跟进,和孩子一起,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才能让孩子的学习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觉统合训练
转: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感统训练=大运动?你家的孩子也被「感统失调」了吗?
最全的感觉统合训练知识及康复方法都在这里(建议家长收藏)
感统训练与自闭症孩子的发展
感统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