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律诗的声律

醉月诗苑

我的楼兰 云朵

格律诗的声律是指平仄律,是关于诗中用字的声调的规律,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没有懂得律诗格律的人总觉得很神秘,难学难懂,一辈子不明白。其实,没有一点神秘,一层窗纸捅破就全懂了。
声律的主要内容是:“二字节,三规则,四句型”;四种声律格式;两句口诀;一种特殊句式;三种拗救方法;古今声调的关系;作律诗声韵不得“两合水”。
     第一,“二字节,三相律,四句型”。
     律诗的平仄律,实质是“三规则”,即“三相律”——相邻、相对、相粘。律诗平仄只有四种基本句型。五言律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在一句中,两字一节,每节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称为平声节或仄声节,这就是二字节。平声节与仄声节(句尾单字除外)相邻或称相间(五言诗平仄节相邻,七言诗中平仄节相间),这是句中平仄节相邻的规则。这一规则是解决句子内部的平仄节关系的。四种句型中,通常前两句组成一联,后两句组成一联;有时由于押韵的需要,由两句平声结尾的句型组成一联。出句、对句对应位置的字,平仄节相反,通常称为相对,叫做“对”。如: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这就是每联平仄节相对的规则。这一规则是解决一联内部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节关系的。律诗中,每两联之间,前一联的对句和后一联的出句对应的平仄节要相粘,即第二、四字(七言诗还有第六字)平仄要相同(特殊情形五言诗的第四字,七言诗的第六字有些变化,一般只看第二字)。这就是两联之间相粘的规则。这一规则是解决两联之间的平仄节关系的。运用“三规则,四句型”是为了减少重复,回环动听,增加美感。按照“对”、“粘”的规则就能够把律句排成四句、八句、十句及十句以上,即构成一首律绝、律诗、排律的平仄格式了。
     第二,律诗声律的四种格式。
    律诗的平仄格式有仄起和平起之分,以律诗为例。
    仄起第一式,仄起仄收。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一式,后四句和前四句的平仄是完全相同的。
     仄起二式,仄起平收。如果让第一句也押韵,把第一式第一句“仄仄平平仄”换成“仄仄仄平平”,就可以了。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首诗的平仄除第一句外,另外七句与第一式相同。
    平起第一式,平起仄收。王维的《山居秋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明月松间照,请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一式前四句和后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
    平起第二式,平起平收。如果让第一句也押韵,把第一句“平平平仄仄”换成“平平仄仄平”就可以了。如张籍的《没蕃故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前年戍月支,城下没王师。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
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这一式只有第一句与第一式不同。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押韵为偏格。
    上面说的是五言律诗的情形。
    七言诗律句的平仄格式也只有四种基本句型,只是在五言律句格式之前加上一个平仄节。五言开头是平声节的,前面加一个仄声节;五言开头是仄声节的,前面加上一个平声节,这样就构成了七言律句的平仄格式了。其它一切依旧。以律诗为例,仄起第一式,仄起平收。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仄起第二式,仄起仄收。如果让第一句不押韵 只把第一式的第一句平仄格式换成了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可,其余完全相同。如杜甫《阁夜》: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平起第一式,平起平收。如韩翃的《同题仙游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邱。
    平起第二式,平起仄收。如果让第一句不押韵,只把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就可以了。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七言律诗以首句押韵为正格,以首句不押韵为偏格。
    现在来看下面排律的平仄格式。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平仄格式如下(此诗平仄和入声字不再画圈):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这是一首较短的排律,其平仄句式依然按“邻”“对”“粘”的规则排列,直到结束。七言排律的平仄格式亦如此,按“邻”“对”“粘”规则排列,不再举例。当然,也可以平起仄收,也可以仄起平收,也可以平起平收。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外,其余各联不论多少,一律要对仗。
    上面格式中加圆圈的字表示入声字,加圆圈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
    第三,两句口诀。
    这里要说一说“可平可仄”的规则。有一句俗语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七言律诗说的,对五言律诗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话的意思是七言诗律句“一三五”字不论平仄,“二四六”字平仄必须严格。五言律句当然是“一三”不论平仄,“二四”必须严格平仄。但是,这话是有条件的。如果不讲条件,这话就是错的。即以仄声结尾的律句“一三五”平仄可以不论,但仄仄脚的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最好还是用平声字。以平声结尾的律句,仄平脚(单平脚)的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字,如用仄声字,则成了拗句,犯孤平,这是律诗的大忌。而平平脚(双平脚)七言的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字,否则犯三平脚,这是律诗的又一个大忌。简言之,仄声结尾的“一三五不论”;平声结尾的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脚。顺便说一下,单句仄声结尾,结尾的字声调以上声、去声、入声交错为好。这说的是“一三五不论”。在来说“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分明”当然是指七言律诗来说的,对无言律诗来说是“二四分明”。这句口诀的意思,就一般情形来说,“二四六”的平仄是严格的,按照标准的声律格式固定不变的。但有一个特殊句式,(下面有一条要讲到),无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也有些变化,所以而“二四六分明”也是有条件的,绝对化也是不对的。一般情形,“二四六分明”是正确的。
    第四,一个特殊句式。
    律句除了上面的标准格式和允许变通的以外,还有允许的特殊格式的句式:五言“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用“仄仄平平仄平仄”。但要注意,用这个特殊句式时,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可平可仄。这个特殊声律句式,常常用在第七句。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的第七句“无人信高洁”,这个句子第三、第四字平仄对调了,“洁”是入声字,在“九屑”部,仄声。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第七句“任是深山更深处”,毛泽东的《送瘟神》(其二)的第七句“借问瘟君欲何往”都是这个特殊句式。


    第五,两种拗救方法。
    律诗的律句还讲究拗救。拗,就是违背正常律句格式;救,就是进行补救。五言:○1“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就是“拗”,犯了孤平(韵脚的平声不算,只有一个平声);这时必须把第三字改用平声,这就是“救”,这是本句自救。七言亦同,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拗,犯了孤平;第五字必须用平声来补救。□○2“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用了仄声,拗;对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来“救”,这是对句相救。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吹”救“不”。七言亦同,即“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用了仄声,拗;对句第五字必须用平声来补救。陆游的《夜泊水村》第七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有万”“向”拗,“无”即是本句救“向”,又是对句救“有万”。顺便说一句,这种情形,第六字亦是不分明的。
    第六,古今声调的关系。
    关于格律诗的声律,我们还必须知道古代的声调与现代汉语的声调是不完全相同的。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古代的平声分成了现代的阴平、阳平;古代的上声分成了现代的上声、去声;古代的去声少于现代汉语里的去声(因为现代汉语里的去声包括古代的去声和古代的上声、入声转化成的去声);古代的入声分别转化进入了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这就是说,我们现在读的平声字里面有一部分古人是读仄声的。现在人们作格律诗,有人用《平水韵》,有人用新韵,说是韵,使用不同的用韵标准,实际上还包括声调的不同,即平仄不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些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古人是读仄声的。这是我们读格律诗时应该注意的。不然,在这种时候,就会认为古代格律诗违律了。知道了这一点,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形,也好向学生解释了。但也应注意古代收入“律诗”中的诗,确实有违律的情形。这很可能是因为直到盛唐时,律诗的格律还是比较宽松的。
  第七,作律诗要严格遵守一般格律和特殊格律。
      其一,作律诗要严格遵守格律。
     律诗自隋朝开始出现以来,到盛唐,甚至到中唐,其格律有一个由宽松到逐渐严密的过程。所以有少数较早的唐诗并不完全符合后来形成的严密的格律,但绝大多数唐诗是严格遵守格律的,宋诗也是严格遵守格律的。
     唐诗中有的是不完全合于格律的。崔颢的《黄鹤楼》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乘”字应仄而平,违律;“黄鹤”二字拗,由对句第五字“黄”平声相救;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空”字《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注为平声,为“三连平”。这犯律诗大忌。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第二联出句“吴宫花草埋幽径”与第一联对句“凤去台空江自流”失粘,第三联出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与第二联对句“晋代衣冠成古邱”失粘。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第二联出句“漠漠水田飞白鹭”与第一联对句“蒸藜炊粟饷东葘”失粘。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四联初句“朝罢须裁五色诏”与第三联对句“香烟欲傍衮龙浮”失粘。这四首唐代名家的诗都不完全合于格律。
     作律诗一定要遵守格律。这一点是不能马虎的。稍一违背格律,就不是格律诗了。有人因为对格律不是很熟悉,有人因为疏忽,时有违律的情形。2006年“玉·龙杯”诗词大赛,一等奖空缺,获二等奖的一首诗的第三联“针砭时弊须进谏,反映民情忌避嫌”(《阜新诗词》2006年第4期20页),出句第六字“进”应平而仄,违律,是拗句,应用对句相救之法,将对句第五字的仄声改为平声相救,但原诗的对句第五字“忌”仍然用了仄声,应救而未救。这样,这首诗就不全合格律了。懂得了格律,作诗就要严格遵守,不可稍出差错。特殊平仄格式要尽量少用,以免出错。
    其二,作律诗声韵不得“两合水”。
    我们现在作律诗,有人用旧韵,即《平水韵》;有人用新韵。《平水韵》和新韵又是交叉关系,如果用了两种韵声韵体系相同的韵和声调,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用《平水韵》,不只是用韵要遵照《平水韵》,用字的声调也必须遵照《平水韵》;如果用新韵,声调也必须遵照《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声调。作诗绝不可以出现“两合水”的情形,即在同一首诗中,用了《平水韵》的特有的韵,同时又用了新声调(主要是把《平水韵》中的入声字作平声字用);或用了《平水韵》的声调,又用新韵(与“平水韵”不同的部分)。但这后一种情形是很少的,但必须说明这两种情形是不可以的。

    我们曾经见过这种“两合水”的情形。《阜新诗词》2003年第1期第4页“佳作选萃”中的《失足》“人生孰料几穷通,失足只缘一念中。学艺岂知身趔趄,取经那顾老龙钟。金鸡独立难行步,困鸟思飞徒望中。杂念消除蒲垫坐,期修正果过隆冬”,这首诗,如果按照新声新韵来看,第二句“足”字平声,是违律的;如果按照“平水韵”来看,“足”是入声字,属“二沃”韵部;“通”“中”(且不说“中”字重韵)是“一东”韵部,“钟”“冬”是“二 冬”韵部,不属同一韵部。这样,如果说这首诗用了新声韵,“足”字违律;如果说用的是“平水韵”,韵脚字又不属于同一韵部,这就是“两合水”的情形。再一例《阜新诗词》2003年第2期第4页“佳作选萃”的《登嘉峪关》“天下城关此地雄,登临纵目豁心胸。缭垣迤逦祁连雪,杰阁岿然大漠风。遥望玉关烟柳绿,俯看戈壁铁花红。无边瀚海情无限,滚滚油龙输向东”,按照新声新韵看,第四句“阁”是平声,违律;第六句“看”是仄声,违律。若按照“平水韵”看,“阁”是入声字,属“十药”韵部,“看”在“平水韵”中既属平声字,在“十四寒”韵部,又属仄声,在去声“十五翰”韵部;韵脚字“雄”“风”“红”“东”属“一东”韵部,而“胸”属“二冬”韵部,不属同一韵部,不合“平水韵”用法。所以这首诗的声韵也是“两合水”了。《阜新诗词》中这种“两合水”的情形,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了。
    依我看来,诗友们写律诗,要注意严格遵守格律,要注意避免这种新声旧韵或旧声新韵的“两合水”情形,因为这种情形是不合律诗的声韵规矩的。而要做到用新韵则用新声,用旧韵则用旧声,这样就会避免“两合水”的错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词的平仄、押韵和格律
五言律诗声律
学诗笔记
格律知识要领
律诗 四声递用法
律诗的平仄怎么划分?如何记忆七律五律的平仄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