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全面最好的评论在这里
《三体》很火,因为故事规模宏大,引人入胜,在中国读者普遍的水平上应该还是很可以的。
缺点:
1.人文差,无法在哲学层面解决问题。
2.人物差,描写很白描,缺少代入感,不煽情,不难忘。
3.科技上的想象有点瑕疵。
4.语言不丰满。
5.作者自身在写作修养上比较弱,只能以一个中国中年技术员的角度,身份和语言写作。

优点:
申玉菲、叶文洁、魏成和大史,前三者是科学家,后者是现实主义者,粗人。他们的描写至少是值得我学习的。

整体思想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张力。叶文洁的背叛,第二红岸的崛起都有比较深入思想的描写,尤其是叶文洁对文革,对人性,对父亲的思考和感受很生动。

有人说作者人物描写弱,我觉得一部分的原因是批评者自身感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原因是作者大刘就是类似这些科学家角色的人,不太能用文艺气质表现他的坚硬理性的同类,因为他可能觉得这样写已经足够理解了。

理科生写理科生也是就是一绝,比文科生写的生动多了。原因在于作品中那些科学家的角色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都非常的真实。他们都是单细胞的人,看起来强大理性,其实非常的单薄和脆弱,有点像作者的文笔。
  
也许普通读者,想象力差一些的,没有见识过那些人的,都无法感受到这些人物。如果你被这些人震撼过,你就永远第一眼就可以把他们认出来。

我在想叶文洁这个角色如何进入电影:在电影中可能这种感觉很难表达,我在想如何通过影像和桥段表达出象叶文洁这样的女科学家的性格,感情和意志,让那种微妙的感觉被轻易捕捉到:自闭,坚强,冷静和强大的控制力下的脆弱和非理性狂热。一定很有趣。

观点是:不要独立的看一本小说,那样的意义很小,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刚入门的学生。小说和他的读者,粉丝,批判者是一体的。小说是一个人际圈子,一种思潮,一种时尚,一个小的社会团体。

小说的概念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对作者自身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是综合的能力:哲学-软,人物描写能力(煽情,代入等)-软,运用语言能力-硬,构思创造想象力-硬,专业知识(象科幻类)-硬,还要求作者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身份和视野出现,例如能同时以普通小女生、危险的罪犯、冷峻的工程师和顶级富商,嚣张的官二代等等的身份说话做事(而且要象),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体验如烹饪旅游等,对自己读者和粉丝的沟通和把握能力。

需要找到写作的切入点,自己的读者,自己的特长。

---------------------------------------------------------------------------
再评论的部分(就是豆瓣上搜集的评论观点):
1.作者自己在视野上的局限造成的作品先天不足,包括作者的语言习惯,经历思想和身份感。
2.年龄层和读者层次偏低。
3.题材过大,但是无力在细节上人物描写上和情节上和题材配套,也无法建立角度深入题材。
4.题材俗套。
5.在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渲染煽情上力量不足,一般读者无法代入,无法感动。
6.理论和逻辑上有诸多的硬伤,过度牵,缺少人文常识。
总体说来,《三体》作为一个商业产品,不够成熟、不够品质感。

经典搜集
1.作者自己在视野上的局限造成的作品先天不足,包括作者的语言习惯,经历思想和身份感。
   如果说凤凰传奇是农业金属的话这本书就是农业科幻了。
   说到底还是那种农耕社会的“弱肉强食”思维,完全没有经历过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世界的商业思维。发现一个新国家乃至新种族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怎么和他们做买卖赚钱”比较靠谱。

     小说一方面主张把文明推倒,另一方面无法想象推倒之后的出路,所以最后还是变成了外星人的阴谋论。其实任何事情放到宇宙的尺度上来解读,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可是小说里看不到这样宏大的设定,通篇充斥着上世纪某个狭隘年代的狭隘世界观。可能作者的本意是把虚无缥缈的地外文明跟真实的历史结合起来,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可是选择这样一个压抑的时代做背景,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做作。

    我所读的三体,总体作者非常的孤傲,读着有代入感的人会比较喜欢(但是我没法有,不能代入的人就会看着这个孤傲的人不爽),其次是对人不够尊重,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许是科幻世界对人类有种漠视吧

     故事主角们的身份基本上也都是科学家,所以就通俗文学而言,有点与人不太亲近,简易性和可读性方面我看有待加强。

     这部小说整个就是作者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在讲台上变换各种嗓音却不改思维角度的老师在讲数学、物理、材料、生命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大杂烩。

     另外一点,本书在描写具体情况、对白、场景的时候,所用的语言不丰满,有点网络小说黔驴技穷的味道,让人也很郁闷。有人说社会阶层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不同的,我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吧。以前有看过一些论坛里,同一类的小说中,我看了一些,后来发现,他们的语言是出奇的相似,让我感到很有趣。如果语言不能做好一个很好的接触面,就像劣质的塑料外壳一样,虽然不影响实际用途,但就难以给人品质感。语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比方说当年痞子蔡出来,又有自己创新特色,又很容易被人接受,属于上品。本书,属于中下。
 
很重要的提示:读者和作者某种程度上是在角力,如果作者因为语言,思维定势等细节被读者看穿,那就等于被读者击倒了,而好的作品必须是作者完胜才可以赢得读者的心。作者需要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心理的储备,如果更加高深一些,可以在这些身份中进出自由,甚至设下圈套玩弄读者,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作家。大刘的农耕思维,技术员的视野,理科生的语言,还有意识形态残留,都是一种潜在的缺憾。

2.年龄层和读者层次偏低。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长大以后死乞白赖非要把小时候迷恋的变形金刚动画片搜出来看,非要把小时候迷恋的机器猫卡通翻出来看,结果都是因为年龄的错位而欣赏不到任何美感,把记忆中宝贝也毁了。
  三体也是一部年轻人的专属品。自己非要追这个年轻人的时髦,却觉得和最近读过的into thin air, into the wild, three cups of tea, my sister's keeper, nineteen minutes, unbroken,统统这些相比,少了深刻的思考和撼动心灵的文字,没有合上书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

     我没看出史诗的味道来,还是比较粗糙,有些略显幼稚,像是写给小孩看的科幻故事。

重要提示:大刘说小说面对青少年读者, 思路是对的,但是营销上没有体现出来,造成了一些比较高端人士的吐槽。找准读者群并且在营销中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3.题材过大,但是无力在细节上人物描写上和情节上和题材配套,也无法建立角度深入题材。
4.题材俗套。
5.在人物描写、故事情节、渲染煽情上力量不足,一般读者无法代入,无法感动。
     总想跳出人类文明的角度去叙事,但最后却还是在讨论社会学方面的问题,于是书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把人物中只是了解地球文明的一类归类为世俗派,把已经了解地球文明之外信息的那类归类空灵派,而作者本身却一直游离于两派之间,把世俗派描写的很幼稚,而把空灵派描写得很世俗。包括后面两部的内容,大致翻了一下也基本就是在描绘所谓的三体文明,写到后来和地球文明也没什么区别,这足于看出作者本身的水平也止于这个层次了。

     宁愿涉及的知识面小一点,在一个小范围展开来写,写的完整一些,我想会更好。

     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描绘非常干瘪苍白,场景切换想打游戏一样生硬突兀,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作品结构也缺乏美感。

     其实说到底,小说还是在“细节”上出了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又在于:小说的整体架构过于浩大宏伟,以至于细节的处理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这最终使得许多情节上的运笔都给人难以为继的感觉。如何在史诗气魄的框架中雕琢出华丽的细部纹饰,这从来都是考验作家实力的地方。

     三体新造了一个新的世界,混乱的世界,令人无法想象的世界。
   背后的角度在哪里?
   人性的荒唐?还是对待环境的恶毒?似乎都用,也就是什么都没有。

     语言的匮乏。缺少令人怦然而动的场景描写,将那种三体世界的荒凉和力量没有完全写出来。
   行文有些前重后轻。这似乎是非职业作家和天性和通病。

     在宏大之下,依然是苍白和浅显,方方面面,却都没有深度。众多的出场人物、悬疑情节,但没有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大段的各类学科知识的描述,却没有科普的透彻和全面。

     我觉得中国科幻小说大多数属于“有技术没故事”,三体大致也属于这一点,出场人物不少,但很多重要的人物甚至完全面目模糊。

     大刘的想象构建出了生存死局,构建出了宇宙真相,构建出了人伦难题,拼尽了自己的脑汁,却因为格局太大,方寸头脑,无法顾全想象所有人心,苍白笔杆,无法填满这个宏大世界。顾得东墙顾不得西隅,到了结尾我都替他纠结,分明是已经心力交瘁奄奄一息的疲态。 可惜了这些延伸至宇宙边缘的想象力,可惜了这些气吞山河的思考,在一个能力参差不齐、已经奋力赶工但却气喘吁吁的导演的指挥下,勉强上演了一出由人类末日横跨到宇宙坍缩的故事。

   还以为作者对物质的本原和意识的产生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看到一多半才知道这只是一个外星人攻打地球——或者即将攻打地球的俗套故事。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外星题材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如果外星人现了形,那就已经落入俗套了;如果外星人不仅现形了,还跟地球人说话,还产生爱情,还打一场仗,就更俗不可耐。

   三体世界,是大刘的创意,但是总觉得略显平淡了。
   但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很多别的东西的影子。感觉有跟浦泽的《20世纪少年》很类似的味道。此外,还有《黑客帝国》的影子在。特别是,到了后来,又落了俗套。

     最后所有的人物都基本上一个样子。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和自己性格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一样,带着一股酸文假醋的中二感……这就不如把所有的人都改名叫路人1路人2了。

     感觉就是作者讲述的往往不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和正常人思维的故事,你无法说服自己,认为里面讲述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发生,可以当故事看,但是难以产生代入感。就像中国的大片,场面宏大,风光优美,但是你融入不到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因为《十面埋伏》的背上插刀小强版刘德华感动,但是你会因为《勇敢的心》里面那一声freedom而泪流满面,这就是差距。

     这个史诗级别的故事涵盖内容太多,采用《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白描法会令人丧失在细节的汪洋中而忘记那个隐藏于后的“巨大的真实”。我自己在阅读中也的确是思考故事走向居多,对人物个性相互关系考虑较少——毕竟对比那个“巨大的真实”,每一个人的分量都很轻微;虽然某个人物某些片段在故事的相当部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那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局部中的剖面。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每一处映射的过分展开都有可能造成全局整体形象的偏离,留下错误的印象。

题材、情节和描写是一个统一体,有机体。题材大了整体难度就高。真实感,人物细节,情感演绎,逻辑和技术细节,理论思辨,就有可能和总体格局抢戏,漏洞也会增多。

6.理论和逻辑上有诸多的硬伤,过度牵,缺少人文常识。
     三体人农耕社会的“弱肉强食”思维,中央专制,严酷的自然环境不可能诞生高级文明。这种概率极低是非常硬的假定,不科幻,更像玄幻。这种设定不合理。
     三维,还有智能,还被飞船打跑,这种粗俗的假设让人无语。

     挤干水分储存起来,但是这点我觉得太不合逻辑了,有点无厘头的感觉。
     就是发射两颗多功能质子又能进眼球里写字又能控制粒子加速器又能监视地球的东西.... 这么牛逼干脆变成个病毒把人类的电脑资料都删了 然后再引爆原子弹不就行了? 蛋扯得太大让人感觉不舒服。

     对于所谓面壁者。。。大刘自己的智力估计都没到那个层面,描写起来自然是不伦不类。

     幸存派竟然要以自己的投降,换得现在还见不到人影的数万人在450年后的生存?
     所以写幸存派的这一笔就是多余,并且后面的情节里也根本没幸存派什么事。

     一直觉得《三体》怪怪的,里面出现的“主”带有极权色彩,一会儿是下跪祈祷,用这么宗教性的称呼,难怪有人说中国人不喊万岁就不自在。
  
   模拟三体世界的虚拟游戏,反而是最令我读着难受的部分。三体虚拟与现实、文革与现代的反复蒙太奇切换,让水准低下的我读起来有一种神经分裂的感觉。

     三体星系太阳不一定是最近的恒星,而对于高度文明的三体星人不可能坐以待毙,肯定会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找最近的适合生存的星系移民,但不是首先向浩渺的宇宙寻找新的文明。

     用纳米材料切割巨轮的想法并不一定可行,因为巨轮在运河内运行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而钢铁结构的致密性也不至于被头发百分之一的细丝所轻易切割,更大的可能是巨轮在这一道屏障前停滞。

     什么外星智慧通过质子影响地球的科技,各国知识分子莫名其妙的结成三体组织。这些都非常的唐突。感觉就像过去许多无法收尾的惊奇小说把迷题都推给超自然现象一般。如果这样还算好,最郁闷的就是对三体组织和外星社会的描写,都是草草带过,没能体会到发现新世界的那种美感。

提示:小说必须要逼真,因为很多人在看,他们会因为一些细小的不合理或者就是不习惯而对整本书产生不好的感觉。要非常熟悉读者,熟悉听你的故事的人,知道他们的想法。要在小说中运用他们的视野,他们的常识,他们的逻辑来对作品审视,不断的修正。
另外要对作品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技术上的、文学创作的想象力(不落俗套)、哲学思考上的(需要较高人文素养)。

有一些维护大刘的粉丝在豆瓣上说:
角色描写不够:
1.有人评价人物描写弱,一方面作者就是类似这样的角色的人,不太能用文艺气质表现他的坚硬理性的同类,因为他可能觉得这样写已经足够理解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是批判者感受能力弱。

因为刘慈欣的本意,从来都不是要塑造人物 ,确实,他不是没有能力塑造,而是根本无意塑造,就象我们回想历史的时候,其实也只能看到一群群的人,没有什么个体,上升到整个文明的高度,其实个体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从楼主到下面的很多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刘慈欣情节刻画不行人物塑造单薄?这是人云亦云还是自己的判断?我对科幻小说这个分支涉猎不深,但我很喜欢看小说,从经典名著到偏门到一般意义上的冰淇淋言情都看,即使是抛开科幻单看小说这也是一部悬念步步铺陈,情节刻画简练到位,叙事手法多样化的小说。里面申玉菲,大史这样的配角也都非常有个性。在如此短的篇幅里,在保证故事铺陈和科幻概念都能准确表达之余,用在人物的笔墨自然有限,但刘慈欣用的非常经济而有效。人物对话不仅体现性格同时推进情节发展。何来人物单薄一说?当然我承认小说的后半部分稍差,花费了太多力量去写末日的拯救派降临派,其实对人类文明的批评也有些陈词滥调,但这不过是白璧微瑕。
  再说,举双手同意lsbbox的看法,我们看一部科幻小说,情节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阅读过程中对科学引发的各种可能性的无限的展望。这种快感不是由情节,也不是由人物激发的,这些都只是钥匙,它们构成了一种语境,让读者可以去跳出现有的世界,思考技术的更广泛的可能和文明与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方向。科幻是火柴,点燃你的大脑。当然,如果大脑就是一把湿柴,那可能的确没法享受科幻小说的快感。这个无论研究多少近代史掌握多少晦涩的所谓分析方法都没有帮助。毕竟爱因斯坦老人家很早就说过了,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写手成神秘笈 12文笔的技巧
[写作经验] 【写作指导】网络小说《写作指南》
这十本超好看的军文小说,只有狼群让你热血沸腾?锦书小说
【小说写作】新人网络小说的成神宝典(精装版)
【阅读篇】作者入门
如何鲜明地展现主人公特质的几种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