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FAP的内镜管理

  最近吃力的学习了一下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是几个指南,由于内容比较多,就先把FAP整理了一下,做个简单的分享

二次打击学说:致病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变异,才能导致肿瘤的发生。FAP的第一次打击(种系突变)由遗传获得,仅需一次致病性体细胞突变,就可以发生肿瘤性病变。常规人群则需要两次致病性体细胞突变,因此发生肿瘤的时间要比FAP晚。

二次打击发生后,出现异常隐窝灶(ACF)。FAP也是多阶段致癌模型,除了致病基因(APC)外,由于染色体不稳定性,还累积了多种基因异常,比如KRAS和TP53。之后逐渐变为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最后发生癌变。

异常隐窝灶,被认为是腺瘤和腺癌的前驱病变,是最早的肿瘤性病变,常规内镜通常不易发现,文献中的图片为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观察。

日本结直肠癌协会指南关于FAP的诊断,包括了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两方面。临床诊断为FAP的患者的基因检测对于治疗选择和监测参考以及与其他类型腺瘤性息肉病的鉴别(建议2/证据级别C)是弱推荐的:
·FAP通常可以在临床上诊断,并不总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史是诊断FAP的有用线索;
·无论结直肠腺瘤的数量如何,特征性结肠外表现的存在是诊断FAP的有用线索;
·在临床诊断为FAP的患者中,20–40%的患者未检测到APC基因变异;
·如果患者为了自己的治疗或亲属的诊断而更愿意接受基因检测,或者如果必须将衰减型FAP(AFAP)与MUTYH相关息肉病(MAP)和PPAP区分开来,则应考虑对APC基因进行基因检测。
·20%25%的患者出现新发FAP(即先证者出现变异),因此即使没有家族史,他们也可能在APC基因中存在致病性变异

InSiGHT量表:分别从结肠、直肠的腺瘤数量和直径方面进行评估、分期;总的息肉数量、>1cm的息肉数量越多,分期越高,则风险越高。出现高级别异型增生,直接为4期。处理方式从内镜干预到最终的手术治疗。4期建议手术治疗,任何推迟手术的决定,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由于FAP的复杂性,因此强调个性化治疗。

FAP患者的十二指肠腺瘤,出现累及壶腹部的情况更多见。

该文献建议从20岁开始对FAP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监测,第一次应包括侧视镜的检查,如果发现十二指肠腺瘤,则每2-3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35岁后每年一次内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十二指肠腺瘤,则每3-5年一次内镜检查,35岁后2年一次,40岁以后1年一次。

世界通用的十二指肠腺瘤评估系统:Spigelman分类。由内镜、活检病理两方面组成,根据腺瘤的数量、直径、组织学结构(管状、管状绒毛状、绒毛状)、分级(维也纳分类提出后,由最初的三分级变成两分级,即低级别、高级别,也是修订版Spigelman分类改动的地方)进行积分。

不同国家的指南,随访间隔也不同。欧美国家,对于III期,进行了更为密切的随访(6-12月)。

FAP患者的十二指肠腺瘤生长缓慢。

可以利用图像增强内镜对十二指肠肿瘤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有利于内镜精准的干预。

年轻女性患者,考虑到外科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决定内镜干预。通过精细的内镜评估,切除了所有大的以及高风险息肉,其中包括粘膜内癌(带蒂),此后进行内镜随访+治疗。初次诊断的第二年,患者怀孕并生下了第二个小孩。

大肠的腺瘤数远远超过100个,并且发现多个癌变的病例,临床诊断考虑FAP。该患者同时做了胃镜检查,胃窦可见多发的隆起糜烂(?),靛胭脂染色后糜烂的边缘呈锯齿状,周围可见反应性隆起,并伴有自发性出血,对其中两处进行活检,证实为肿瘤。当时建议患者进行大肠的外科手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镜治疗,患者拒绝后失访。

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一平坦的病变,NBI可见WOS,靛胭脂染色后边界清晰。

中年女性患者,升结肠、回盲部的息肉不多,但是横结肠的息肉比较密切。(不同肠段,腺瘤密度可能不一样)。

横结肠的LST,局部可见一小的发红凹陷。

全结肠可见多处LST,经评估后,考虑为粘膜内病变。

直肠近肛管可见3处几乎相连的LST,其中一个累及肛门齿状线;另一个局部可见发红的小结节。

先将直肠的几个病灶切掉了(无论后续做不做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提示:局灶粘膜内癌,患者后来前往南京的上级医院了。

同样是年轻女性,有家族史,准备结婚的时候,诊断了FAP,于是婚姻泡汤,进行了外科手术(应该是全大肠切除+小肠造瘘)。此次是术后第二次复查,准备回纳,回肠与肛管吻合。胃镜检查:胃体、胃底可见多发的胃底腺息肉。患者家属纠结于为什么不切掉息肉。

其实十二指肠的病变才更需要关注,位于球降交界(如不仔细观察,不带着寻找肿瘤的想法,很容易一晃而过,导致漏诊)的肠型腺瘤(低级别)。白光下呈乳白色,NBI可见WOS。带上透明帽后更容易进行筛查以及诊断、治疗。

关于术后的监测,重点在于残留的直肠粘膜(IPAA术也会留下2-3cm的直肠粘膜,之前的手术医生应该是把TPC+IPAA拆成两次手术了)。因此了解手术方式是重要的,如果只检查造瘘口、回肠,忽略了残余的直肠-肛管,则会导致漏诊。此次复查发现了残余直肠的肿瘤,经内镜切除后证实为粘膜内癌。当然,该年轻患者还应监测硬纤维瘤以及其他肠外可能出现的肿瘤、非肿瘤病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直肠腺瘤癌变基因图谱绘出-健康报网
遗传性大肠癌 ——中国癌症信息库
祖孙三代都查出腺瘤性息肉,14岁孩子已是癌前病变——FAP一定要重视!
遗传性大肠癌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应该重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遗传性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