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5式太极拳讲解赵幼斌

太极拳功法:劲势相合,左腰看左手左脚,右腰看右手右脚,一边腰管一半,就是说把身体看成是六个点,点的运动,两个腰眼,两个手,两个脚,劲势开合通过腰来控制它的开合,其他部位全部放松,在任何动作中都是这样,两边分虚实,对称开合,这是一个要点。胯和手腕的关系:胯转手腕要同时转旋,练时间长了自然变成有手变无手了。眼法:眼为心之苗,它反映了你的意向,你的去向,眼要比手快,手要跟上眼。头领:上步腰脊命门带腿脚提回,丹田把腿送出。起势:是由两个动作完成,举臂平肩,落臂平腕,随着两手的起势,要带着肩和肘的拔起,由腕带肘,由肘拔肩,使肩胛向前松拔,整个手臂是舒展的,由肩催肘,肘催腕,腕贯指,这个力是相对的,相互影响,在手指展开沉腕带肘带肩同时,肩反过来要催动手臂腕部往前舒伸,使手臂赋予弹性要有棚劲,要起到伸筋拔骨作用,是通过身体的舒展拔开使整个手臂内劲圆满,手上要有上棚之物,还要有下坠之物,下落的时候,也是上面的物体不落不丢,而手臂下似乎在按着东西,让手臂的力处在一个圆满浑厚的状态,手一动周身都动足膝胯动,足下有力,膝关节,胯关节微微拔开,收尾骨,落胯,顶命门,胸脊往上拔,同时通过虚领顶劲达到背部的上下贯穿.

抱球式:抱球时肘与腕是折叠劲,抱球是合,两手是合过来的,腋下是开,有合就有开,有开就有合。揽雀尾:屈蹲随着腰胯的下沉尾闾脊柱一条线随着下沉,顶头悬起,上步抱球是一个合中寓开的关系,弓步时右脚要踏实不能翻脚掌和外摆过大,将劲力通过圆裆圆开,不能飘移过去,左腿弓步要膝盖找脚尖,胯轻轻下沉,弓腿不能往上仰,右肩胯松开自然摆正。弓步膝盖找脚尖,上步松胯下沉移重心圆裆两腿夹角大于45度不可以顶胯夹裆如【右棚】。胯转代手转。实腿转时,松腰胯,沉脚跟,脚尖微起,脚下变虚实,腿的外侧有向内包裹的感觉,另一(后)腿不要弯曲。:松肩肘,沉腰胯,腰脊上拔,劲短意要长。:沉肩落胯,顶劲领起,下颚微收,尾闾下坠身形拔开,下颚与尾闾劲暗合。上步揽雀尾:右脚微扣40度左右,腰微左转,在右转下沉提腿,在左转上步抱球,弓步分手。单鞭:松胯,沉肩坠肘,手是抻拔劲平抹转立身中正,双臂展开两相挣。

 

提手上式:松胯,松肩坠肘,注意做到外三合,相互照应。神意上领气下沉长腰坐胯。白鹤亮翅:重心右移,右臂平移外旋碾转上托,坐稳,尾闾收落胯,肩胛落;左手沉住劲,劲点在小手指一侧往前往左走,落至左胯旁前,下踩。松腰长臂,落臀坐胯,极目远眺,意境舒展搂膝拗步:手上的劲力随着沉肩坠肘劲力传到手腕,坐腕传到手指,收住尾骨,命门后顶,腰不要往前塌,坠住劲,顶劲领起,沉腕,腰胯横着撑,裆劲要圆满,撑开,裆含开劲,脚膝内含旋劲拧劲,支撑八面。左右平,前后齐。松胯长腰,后腿的劲节节贯穿到前手。

太极拳尾闾前收,胯圈往前走,肩圈不走,命门后撑。往右走,往左撑,反之也是。哪里需要那里沉。尾骨往前收,尾骨如果不走,就是胸骨走,不是太极拳。手挥琵琶:用腰往前送,直直往后坐,右腰往左腰合往前往上送。坐胯长腰,双手合送。进步搬拦锤:右手握拳(长腰转腰,拳自然握上)去合左腰眼,松左肩,坠肘,像绳子拴住左手一样把左手带回来,左手拦,右臂沉肩窝撤肘。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注意连贯一气呵成,搬拦捶打连三下既此意。

如封似闭:用右胯和右腰把右手抽回来,再抽左胯抽左腰,形成按势如封要圆腰坐胯,似闭要沉肘长腰,两动作衔接须得紧凑不容对方变化逃脱抱虎归山:撩左臂,腰微左转,左肘合左腰眼有个开劲,右手是踩劲。肘底锤:右脚起左手挒,右脚落左手踩,抄,提,托。右手棚,拦盖,拿。重心后移坐住右腿时左足提起两手相穿左足下落,成定势。坐胯长肩倒撵猴:左手放松手背下塌塌掌肘向后抽,左手用腰劲往前送,重心后移收左胯坐右胯,腰后顶尾闾胯前卷拉起虚腿,虚腿膝盖上顶,脚跟后挂往后撤,手心,脚心腰眼一线合住,胸往后退,背往前塌,臀部不走,脚掌落地劲往前走,后脚掌落地外旋里收,前脚跟就要蹬出去,定式时圆裆有撑裹劲。坐胯长腰,沉肩坠肘,前手之力在于后手之肘。

斜飞式:腰先微右转右手踩,在左转,左手过来抱球,松腰胯右转出右腿,肩靠左手踩,右臂挒,左右两臂分开时是挫劲。左右分脚:腰右转右腰拉右手外旋左腰送左手与左脚齐,腰左转右腰找左腰,右手找左手肘窝,大腿根分,手往外开。双峰贯耳:双手手背下落劲与腰背卷曲膝盖的劲相合,落脚手沉往外逼进有一个封,沉,封,压,沉,逼进的过程打的是开合劲。野马分鬃:抱球是左手踩,右手抄合抱球,捧挒手有外旋之意。腰动脚动手抄,旋臂腿起,上步抱球,弓步分手,劲势相随,合用脚撑,开用脚蹬,採手是关键,要实。第二个挒踩手随势送第二个抱球右手踩回来去合左肩。进步指裆锤:挑,拦左手看着右手形成一个整体。玉女穿梭:松右胯合左胯,松肩胯,左手平抹过来,右手下採,随着转腰出步左手抄过来,右手棚打出去,然后腰微右转右手内挒,右腿胯跟内收【两肾内收】下沉,转腰旋胯,手下切旋架前推,裹臀扣脚坐实在开胯转身。上步揽雀尾:右手的棚主要是引导右腿的上步。上步七星:自己的七星要松活,两拳的劲要落在背部,背部的劲落在腰部,腰部的劲落在脚上。退步跨虎:踩挒劲。左手踩右手挒化劲往左手合。动手要先动脚,动脚先动腰。弓步,裆要开,腿要裹,脚要碾。十字腿:左手拦合,右手藏时机待发。两手合是左右腰往一起合,如提手上式,手挥琵琶。云手:起如山峦雾气,行如白云悠悠,落如晚霞归隐。节节贯穿,不是让胯往前一走,脚跟往后一蹬,劲往两头拽,不是这个意思。小腿先送出去,后蹬的腿膝盖往后收,蹬直了,脚,膝盖,肩,手一起到,胯和腰要松,到位了,胯就固定了。开合的劲不是一下子等够了就有了,就开了。白鹤亮翅,闪通背,一定要沉肩胛。                        一、     太极拳预备式(无极式)

 

太极拳预备式也称作无极式,何谓无极?无极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直言之,就是太极拳规律的式子。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式外形纯任自然,看不出什么来,然而太极拳的规律性的东西尽含其内,杨澄甫宗师讲:此势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练太极拳必须认真对待预备势,它囊括了练太极拳的全部基本要领。不要一上来就开练,要静待片刻,这时要完成三个程序:调身正体,调整身体各部使之符合练太极拳的要求;调心凝神,调整好练太极拳所需的心神;调息行气,调整呼吸确保气血运行自然流畅。太极拳大家吉良晨认为三调是进入练功态的具体要求。此势为太极十三势里的中定,中定属土,土生万物,故太极拳由此生化。

 

二、    揽雀尾

 

揽雀尾之掤势 揽雀尾之捋势      

揽雀尾之挤势 揽雀尾之按势

 

形体动作,设想右弓步左手捧托着孔雀的长尾巴,右手抚于孔尾之上轻轻的一摩挲往己后方揽之,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腿(见揽雀尾之捋势)。揽:在这里应当解释为拉过来的意思。既要轻柔又不丢失且意境绵长,用腰带动全身,双手运劲协调一致,掌中隐约有触摸羽毛的华润感,日久自能练出太极拳所要求的手中有物势势不空的功法。此势乃为太极拳十三势中的劲,即把对方的左臂看作孔雀尾捋带牵动其重心,近似外功长拳的顺手牵羊

揽雀尾是太极拳最基础的一势,包括了掤、捋、挤、按四劲。

 

三、    单鞭

仿形动作,驾驭马车的车夫,双手握持长柄的大马鞭,抡圆了鞭子抽击出去,双臂用力向前一挣向后一带,鞭稍与鞭杆几乎成一直线,这一刹那间的形态就是太极拳的单鞭式。前臂像抡圆了抽击出去的鞭稍,后臂像掠带的鞭杆,勾手包含了叼钩、锁拿和腕打,双臂必须同时运做同时到位,成一个整体劲,恰似一条大鞭子,故此得名单鞭。设想对方正面来犯,无论何势均可以左臂抽击之。此式要点:立身中正,双臂展开两相挣。

 

四、    提手上式

形体动作,双手提合,即左手向下引采右手向上提升,采提相合成一体,意在破坏对方直击之力,看住对方以视变化。此式要点:神意上领气下沉长腰坐胯。

 

五、    白鹤晾翅

仿形动作,双手臂比作白鹤的双翅,模仿白鹤展开晾晒羽翅的动作。左手向左下方采挒,右手向右上方粘起,双臂侧重上下用力,意在破坏对方双手来攻之势。此式要点:松腰长臂,落臀坐胯,极目远眺,意境舒展

 

六、    搂膝拗步

 

 左搂膝坳步   右搂膝傲步

 

形体动作,搂:含回拉曳拨之意,拗步:出异侧手足称作拗步,该式意喻一手从自己膝前楼过破坏掉敌手的进攻之势,另一手掌随之按击对方胸部。搂膝拗步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步法之一:前进步法。凡初练习太极拳者均须多多的单练此式。此式要点:松胯长腰,后腿的劲节节贯穿到前手。

 

七、    手挥琵琶

 

形体动作,左手如持琵琶上端的颈部,右手如抚琵琶下端的音箱,捧抱琵琶向前挥送,设想右手拿(采)对方右手腕左手抚其肘部,恰似捧抱琵琶似的,双手合住顺着对方的劲路挥击之。此式要点:坐胯长腰,双手合送。

 

八、    搬拦捶

形体动作,搬,栏,捶是三個連續的動作。即搬轉,拦截,捶击。设想对方右手握住我的右腕,我右手划一小圓將其翻轉(同于金絲纏腕)我的右腕粘住敌之右腕,左手撫其右肘,此为搬。敌方必定松开握腕的手,我用左手拦截敌方右臂,此为拦,上左步用右拳直击(捶)之,此为捶。此式要点:注意连贯一气呵成,搬拦捶打连三下既此意。

 

九、    如封似闭

形体动作,该式包含了如封似闭两个动作,双手就像贴封条似的斜十字交叉向下采掠犹如查封门户,是为如封。两手推双扇门恰似关闭门户,是为似闭。设想掠住对方双臂使之十字交叉被捆绑困住,随后弓步双按推出。此式要点:如封要圆腰坐胯,似闭要沉肘长腰,两动作衔接须得紧凑不容对方变化逃脱。

 

十、    十字手

仿形动作,直立双手交叉呈十字状挤出。完整的十字手势包含了右盼左顾中定三种步法,这是最典型的中定势子。设想对方迎面袭来,我双臂十字交叉在胸前掤挤而出。此式要点:要注意通天彻地的气势,即头上领有通天之神,足下踏有彻地之力。太极拳必须练出精神气势来,万不可追求招式手法。

十一、抱虎归山

仿形动作,据说老虎的警觉性很高,当它携幼虎回归山里时怕被跟踪会本能的回头察看,虎尾随之扫动称之为虎剪,虎有一吼、二扑、三剪之能,右臂后撤抽打效仿虎剪,该势包括捋,挤,按。设想对方从右后攻击时,我转腰回身右臂肩、肘、腕、手依次展开犹如虎剪抽击之。此式要点:松腰坐胯沉肩,充分注重回头看的神意。

十二、肘底捶

形体动作,顾名思义,将右拳至于左肘底下,该式攻防兼备,旧称肘底看捶。此式要点:坐胯长肩

 

十三、倒撵猴

仿形动作,撵在这里解释为赶走,撵出去。倒是后退之意。猴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把敌方比喻成进犯之猴,二是后退成猴形势。该式乃十三势中的后退步法。设想当我一手臂被困处于被动时则后退一步同时推出另一臂以撵去敌方之劲,退中有进。此式要点:坐胯长腰,沉肩坠肘,前手之力在于后手之肘。

 

十四、斜飞势

 

 斜飞式一                 斜飞式二

 

仿形动作,也称燕子斜飞势。燕子在天空中翱翔,展开羽翅向斜上方钻去,大有击穿长空之势,属挒劲,该式取此形此意。设想与人相交我已然把人掀动借势长腰加大攻势。此式要点:长腰,抬左脚长身时注意后手后腿定要沉住劲万不可偏颇失了中正。

十五、海底针

仿形动作,古时为了勘测海水的深浅,用绳索系一铁物(名探海针)沉入海底勘测水深,该式模仿探海针下沉的运行,属采劲。遐想自己的手就是沉入水中的探海针,不用力则受海水浮力不能下潜,用力却又使不上力,隐约间似有水阻力的感觉,其意深沉劲力绵绵。设想右腕被人握住,我顺劲翻转右腕下沉解脱之。此式要点:长肩,目视前下方不可低头失重。

 

十六、扇通背

仿形动作,从海底针开始左手抚于右腕运行到右额角的轨迹宛如折扇展开,两臂展开亦如打开的扇面,力由脊背而发,由此得名曰扇通背。设想海底针势未能脱开敌手,我左手辅助右手实施金丝缠腕回捋,对方必回撤,我左手击其腋下以整体力将对方抛出。此式要点:立身中正,气下沉,右臂之力透过脊背直达前臂。

 

十七、撇身捶

撇身捶一   撇身捶二   撇身捶三

 

形体动作,撇为扔出之意,翻身右拳圆转撇出,该式分三动作。设想用拳背击敌,敌若用手抗架我撇出的右拳时,则用右拳将敌手引回到我的腰间,同时用左掌迎击敌面,随后右拳从腰间击敌下颌。此式要点:长肩松背,力要长远,三动连贯一气。

 

十八、云手

云手左式             云手右式

 

仿形动作,运行的手臂如天空行云绵绵不断,双手交替运行,往复不绝。起如山岚袅袅,行如白云悠悠,落如晚霞归隐,向左侧跨步运行,是十三势中的左顾步法。设想对方击我正面,我起手粘住捋化其力。此式要点:运转腰胯带动全身,强调运劲如抽丝的绵绵意境。

 

十九、高探马

形体动作,左手捧着马的下颌往怀里带,右手掌探抚马的眉眼处,由下而上圆转探出故称作高探马。设想我左手被敌左手抓握,我顺势翻转左手腕并压住敌手,右掌沿敌手臂上行扳扭其肘继而击其面。此式要点:坠肘长肩。

 

二十、分脚

左分脚                  右分脚

 

形体动作,顾名思义用脚面向外分踢,寓有分开之意。也有称此势为翅脚的,其动作犹如雄鸡扇翅。设想分开对方手臂用脚踢其软肋。此式要点:松腰胯,虚灵顶劲,眼随前手望去则下盘自稳。

 

二十一、蹬脚

左蹬脚                    右蹬脚

形体动作,要领基本与分脚相同,只是用脚跟蹬踹。

二十二、栽捶

形体动作,右拳向前下方击打意如插秧栽稻,取其深沉之意故名载捶。设想对方用右脚踢我,我用左搂膝搂开,右拳击其左腿伏兔穴处。此式要点:眼视前下方头顶向上领劲不可前倾。

 

二十三、打虎势

左打虎式             右打虎式                  

 

形体动作,弓步,一手如抓着老虎头按住,另一手举拳欲打之势。设想上手击敌太阳穴下手击其肋。此式要点:长腰,双拳上下相挣相合,打虎势的精髓在于气势,绝非招式。

 

二十四、双风贯耳

形体动作,双拳犹如两股劲风贯击敌方双耳,拳顶击打谓之。北京崔传杨氏太极拳的双凤贯耳前有双穿掌而后贯耳。设想我用双掌穿击对方咽喉,敌抓握我双腕,我回收双手翻腕贯击敌双耳。此式要点:应当进身,充分体现人形之意境。在中国武术技艺里常常模仿动物特长,称之为。如虎形取虎扑,兔形取兔弹,鹰形取鹰捉之技。人形则取接吻,要接吻则必须进身。

 

二十五、野马分鬃

右野马分鬃           左野马分鬃

 

仿形动作,草原野马狂奔甩头转身时其鬃自分,其劲亦掤亦挒,象形取意故有此势。设想对方正面击来,我一手接之另一手穿其腋下上步到敌身后,用掤挒劲将敌掀起摔出。此式要点:注意脸随手走,前手掤挒上扬,后手采挒下沉,在保持立身中正的同时,整体身形显现靠势。

 

   二十六、玉女        

 右玉女穿梭一  右玉女穿梭二 左玉女穿梭一        左玉女穿梭二                                                         

 

      仿形动作,穿梭是织布的动作,综(zeng)把经线上下分开,绕有纬线的梭子很迅速的从左穿到右,综再次分开经线,梭子很迅速的再从右穿到左,往复不绝其动作轻快敏捷,上手如综下手如梭,左右手相互穿插就像织梭一般巧捷,令人接应不暇,故有玉女穿梭之称。玉女穿梭共有四势,其方向是四斜角(亦称之为四角斜)即四隅。设想我用一手将对方的手臂向上架起形如开综,另一手急速击出形如穿梭。此式要点:长腰,充分注意沉肩坠肘,上下手应保持一个整劲。

 

二十七、单鞭下式

形体动作,这是杨氏太极拳唯一的下盘势子。意如涌动的大海波涛,从波峰整体下沉,内中积蓄能量,及至波谷能量已蓄饱满,继而整体涌起,力整意长,演示了阴阳消长转换的规律。该式气势磅礴,集中表现出了太极拳独有的气势和的劲力。设想我向下采对方,敌若挣抗我顺势掤起将人摔出。此式要点:保持立身中正,气沉丹田。

 

二十八、金鸡独立

仿形动作,模仿公鸡单腿独立的动作。设想对方和我正面拥挤,我提膝顶击其裆,手托打其颌面部。此式要点:支撑腿的膝关节略曲,脚趾有意识的抓地,松胯,头顶向上领劲自然可以站得稳。

 

二十九、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一    白蛇吐信二   白蛇吐信三

 

仿形动作,信;与芯同,即蛇的舌头。该势基本与撇身捶相同,只是第三势的捶变为掌。把掌比作蛇的信,其速度极快且突然。

 

三十、高探马穿掌

形体动作,由高探马演变成穿掌,右掌置于左肘下,左掌向前上方穿出又名叶底藏花。设想我高探马一式得手立即用右掌压下敌手左掌直穿其喉。此式要点:长肩舒背松腰。

 

三十一、单摆莲

仿形动作,用左手拍击右脚面,右脚外摆,手如疾风脚如莲,风过莲摆,因单手拍击故名单摆莲。右脚不做外摆,直接踢与左手相击亦可。1928年杨澄甫南下后把此式改为十字腿,单摆莲是其早年所练所传授的拳势。设想对方正面来犯,我左手捋掠其面,敌起手相迎,我急用右脚面横踢其肋。此式要点:腰椎一定要充分圆出来,既稳又有力。

 

三十二、指裆捶

 

形体动作,右拳直击对方裆部,故名指裆捶。设想对方用右脚踢我,我用左手搂开,右拳趁势直击其裆。此式要点:长肩舒背。

 

三十三、上步七星

 

仿形动作,右手圆弧喻作北斗星之勺,左手略直喻北斗星之柄,上右脚成右虚步,故名上步七星。设想对方单手击我胸部,我即用上步七星式迎之,以攻为守,攻防一体。此式要点:坐胯长腰。

 

三十四、退步跨虎

形体动作,右腿后撤坐实成左虚步,其势犹如退步跨坐在虎背上相仿。设想对方正面攻势甚急我退步分开敌手以视变化。此式要点:松腰坐胯沉气内含靠劲。白鹤晾翅和退步跨虎两个式子的外形很相像,晾翅双臂的力偏于上下,身形上长。退步跨虎左手向左后方挒开,右手向右前方粘出,双手臂侧重横向用力,当悉心体会。

 

三十五、双摆莲

仿形动作,右脚由里向外摆出,双手由右向左依次拍击右脚面,模仿风掠荷塘的意境,手似风腿似莲腰似茎,疾风来袭,荷莲随风摇曳,疾风过后依然挺立,因为双手拍击故名双摆莲。设想我双手由右向左掠带对方右臂同时右脚由左向右用脚面击之。此式要点:腰椎充分的圆出来。杨澄甫赞此势曰:腰柔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双摆莲是杨氏太极拳极精妙的势子,须当悉心体悟风掠荷塘的意境,切不可练成噼里啪啦的雨打沙滩。

 

三十六、弯弓射虎

形体动作,双臂成拉弓射箭姿势故名弯弓射虎。设想对方右手击我正面,我用右臂架起左拳击敌胸肋部。此式要点:右腿坐实左腿虚,略呈蹲裆势为宜形似右弓步,用腰实现搬转折叠劲。

 

三十七、收式(合太极式) 

形体动作,此式与预备式遥相呼应,属中定,而后还原成无极式,体现出太极终极复始如环无端。合太极者,合两仪,四象,八卦仍归于无极。 

 

                             什么是节节贯穿---扎西(转)

 节节贯穿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脚和手到位的时候两头的拉伸,有些学员认为节节贯穿就是劲路的起点到落点的拉伸,其实不然,动作再漂亮,再舒展都是空的。我们讲节节贯穿,是你身体的各个关节都要空开,在此基础上,有了向下松沉的气势,再通过脚下的反弹力,一节节贯穿上来,由腿而腰,由腰而通达两臂。节节贯穿,不是让胯往前一走,脚跟往后一蹬,劲往两头拽,不是这个意思。小腿先送出去,后蹬的腿膝盖往后收,蹬直了,脚,膝盖,肩,手一起到,胯和腰要松,到位了,胯就固定了。开合的劲不是一下子等够了就有了,就开了.如往前走的劲一定要往下沉,往后撑,才能圆活。先师所讲的前后连贯上下应也是这个意思。要求外形与内劲的传导要连绵不断,不可有棱有角,处处圆活饱满。尤其是在接连的地方不要有断续,每一势做到位之时,就是下一势的孕育和开始,从内劲上讲,棚劲是贯穿始终的,不要一个搂膝拗步做完了,外形和内劲松懈软榻了,再从头做下一个搂膝,这样练是错误的。太极拳时刻都是饱满圆撑的,这样才叫环环相套,处处是弧线前后连贯上下应,这个上下应说的手和脚要说上话,你答我应。腰胯松沉下去,脚下的反弹力上来,通过腰腿的传导要到手上,中间只有各个关节松开了,才能使得劲力不至于在传导过程中损失掉,反而要使之有个翻倍加速的过程。这个就叫做上下应,这是太极拳整体性的表现,讲究全身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一致,不能弓步到位了,手还没到,或是转腰了,劲力却传导不上来,这些毛病都是不能够做到节节贯穿,处处相随,上下呼应而导致的。

太极拳所有的动作,主宰都在腰,无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全部在与腰。腰不动手脚动,都是空的。因而学拳的时候就要学腰怎么转动,怎样以腰带动手,练拳的时候,要做到有手似无手,全是腰在走
身体还有一处的关节最为难控制,那就是髋关节。控制好两个胯对练好太极拳来说十分重要,也是练拳者最难攻克的一关。两个胯始终要保持水平,不能一高一低,或者歪斜,始终要平稳圆活。单腿承重时,胯根要外旋里收。不能使胯根跑到脚跟的外侧去。胯控制好了,腰才能灵活转动,身法才能中正安舒。胯控制不好,一切劲力也无法自如传导,身形上也不雅观。
上下相随,除了上面所说的前后连贯上下应之外,还指肢体在做动作时的整体协调性,脚在什么位置,手在什么位置,时时刻刻都有个照应,都讲究协调一致。就像节奏一样,劲力贯通的每个过程都是自然放松、舒适圆活的。感觉到别扭的时候,就是节奏没有掌握好,乱了方寸。

白鹤亮翅,闪通背,一定要沉肩胛。                                                            第三式 揽雀尾 - 右掤

 

口诀:

右掤前臂要撑圆,胸前空松实丹田。

顶头立腰送尾闾,活泼于腰固下盘。

 

要点提示:

1.右掤势的关键要领是有后就有前掤劲由下而上、由里而外时,胸部不能跟着右臂往前走。相反,在重心前移时。各个关节之间要对拉,节节松开,肩胯松沉了,劲路才能由脚而腿,由腰而脊输于两臂。

 

2.有些学员在提起右脚迈步时,支撑腿膝盖容易超出脚尖,形成跪膝,容易将重心坐在左脚后跟或脚掌上,尾闾不能正中。其关键是实腿胯根要外旋、里收、下沉,这在整个套路两脚虚实转换过程中,始终都是要贯穿的要领。

 

3.凡弓步到位时,弓步的小腿应该与地面垂直。肩胯上下对齐,松肩沉胯,关键要使两脚支撑的反弹力自然顺畅地贯穿上达。

第七式 搂膝拗步

 

口诀

左旋右转闪正中,脚踏中堂命门撑。两臂折叠搂按掌,全凭足下腰腿功

动作说明:

1、腰微左转,右臂外旋沉肘,右掌沿身体中线弧形下沉。随即向右转腰,右臂继续外旋至掌心向里微向上,弧形落于右腹侧前方。左手随右转腰,弧形外旋上提,合于身体中线,高于横膈膜齐。

2、继续向右转腰,以腰带手,右掌背向西南方撩掌。随即外旋扬臂至西南方,掌心斜向上,高于肩平,沉肩坠肘。左臂随转腰弧形合于胸前。同时提起左脚,弧形收回,右跨里收。身体中线由东向南旋转至东南偏南。

3、腰微左转至身体中线朝东南,开左胯,左脚向正前方迈出。右掌随屈肘折臂于右耳侧,距离耳根约一平拳。掌心向耳微偏东,左掌下採至腹前。

4、随腰继续左转,右脚前蹬,左脚后撑,重心前移。右掌以小指引领边内旋边由耳侧向前推出。弓步到位时,右掌心向东北偏东,指尖高与鼻尖齐。掌沿垂直于右锁骨中线,并且对应于右脚跟内侧。左掌在此运动过程中,只管往下搂採,随转腰落于左膝外侧约一个平拳的位置。坐掌,虎口撑圆。掌型要求大拇指一侧略高于小指一侧,松肩沉肘。

劲力运转:

1、白鹤亮翅是敞开胸膛,诱敌深入随即做左搂膝拗步。设对方右拳袭我中线,我以右臂下沉採化其来势,劲点在右掌根外侧及尺骨上半截。同时腰右转以闪我中线,随意左臂弧形上挒其脖颈。採化之时,借对方来势,右臂将其来手缠裹折叠,以搓拓之劲将对方按出。前按之时,由右掌小指领劲,以腰催肘手。到位时坐掌,劲点在掌根。左臂随右转腰助己右臂,略有捋带顺化之意,随即可截其暗手,可肘击,亦可防护己之胸肋,以搂转下採之劲力防其来腿,劲点在掌根及尺骨一侧。正所谓歌诀有云: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须防敌暗手,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2、《全体大用决》中说道:搂膝拗步斜中找,何为斜中找呢?含义其二:其一,左右搂膝拗步上身左右转动的角度都在60度-70度左右,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对方直击,护我中线。而在闪化过程中,在已之斜侧找进攻机会,这样才能有缠绕折臂、搂膝按掌之功效;其二,对方被我闪化之后,直劲已经变成弧线,我则顺势击其侧面肩胸、软肋,使其旋转跌出。所谓斜中找,亦可理解斜进正出的又一表现形式,身体在斜进中找进攻机会,但是击掌的劲力则是直线朝前的。

虚实开合:

1、身体内在渐渐由实变虚。外形上虚中要有实,右臂随转腰向右后方撩掌时,左掌为虚,右掌背为实。

 

2、随向前弓步,身体内在渐渐由虚向实。

要点提示:

1、出步时两胯要松开,圆裆,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实腿胯根要外旋里收,两臂在旋转和前进时要保持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立身中正。

2、搂膝是前进步法,有后就有前,松沉是关键。赵斌先师经常说:前后连贯上下应。只有劲力做到了节节贯穿,手脚才能知道如何应答。例如左搂膝拗步时,右掌向前推掌,右膝尖往里收,右肘和右膝似有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前后对拉之势,一起打开。右脚的蹬劲应该是由脚跟催着右胯往前送,有些学员容易使脚的蹬力发生左右的偏离,使得右胯不能顺应往前移动,而是往左位移,这样就使得右胯顶左胯,左胯不能够做到往中线收,胯根就出去了。

3、有前就有后,不仅要求推掌时上身要有后撑之意,肩不能跟手走,到位时两肩、两胯上下、水平都要对齐。而且前脚掌落地时亦要有后撑之意,似有阻力的向前弓步,而不要使膝盖主动拉着大腿往前移,从而使得两胯前后摆动,丢掉了脚底下的虚实,更借不来地面的反作用力。

4、手臂的三大关节(肩、肘、腕)和腿的三大关节(胯、膝、踝)要一一对应。向前弓步变实之前,两胯要松开,命门后撑,到位时两胯转正,同时要做到松腰沉胯、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只有往下松沉了,才能有借地面的反弹力,劲起陡然而由里透外。

5、以左搂膝拗步为例,身体的内在感觉是,当右掌后撩时,掌背往后走而非右肘后撤,掌背似乎是把掌心吸走了似的。右掌前推到位时,掌心似乎是有能量灌满,鼓荡而开,吐散到掌指梢节,手指胀呼呼的,往外散出去。这是内气贯通的感觉。脚掌似乎是有一股气沉到脚底下去了,脚趾不用刻意捉地,灌满时自然而然地就扣在地上了,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外在的掌形上没有什么变化,手是坐掌的结果,脚下是气沉丹田的结果。整体的劲要沉稳,才能劲贯四梢,灌满之后,身上是松空之感,因为把劲都逼出去了。                  太极之步法其实是身法(步随身换)   

太极步法,动中求定,求其轻灵、稳健。提脚不蹬,是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落地。如猫行虎步,松起松落。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

左右脚的虚实转换: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转换

上步时,假如上右脚,右脚由后方脚尖提起,运往前方脚跟落地为止,在此过程中,须将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脚,此时左脚为实脚,右脚为虚脚,骨节脱开,筋腱放长,胯关节松沉,腰关节放松,命门向前走到极限,变成前折(前凸),此时尾闾接近前脚跟,重心完全落在左脚,继而提起右脚。如何提?这是步法中的关键,概括起来就是三点:提脚、运脚、落脚,酷似书法中起笔、行笔、落笔,叫做实中实,虚中虚。换句话说,提右脚之前,左脚再松一次,脚下产生无穷的弹力,内气直达脊背,叫做气贴脊背,利用脊气将右脚轻轻提起,从右脚尖离地开始,实胯托着虚胯将右脚前送到位,到脚平松落地为止,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

总体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当然在实中实”“虚中虚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腰脊的运动轨迹,由腰前折变为腰后迭,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特别应提醒的是,身形的变化,四肢的运行,必须以腰为主宰,就是腰带四肢,四肢不能主动、自动,这是楊式太极拳特别的要求。腰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气来主宰。拳谱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要换的灵……等,说明太极拳的运行,虚实转换,都是用意、气来控制,而不是用力来操作。

上下相随其跟在脚: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一动作到达极点,要转换下一个动作时,手不能乱动,首先要虚领顶劲,然后松脚,当脚底一松时,不仅产生一个反弹力到达脊背来控制虚脚,同时身体重心势必像水一样的流到脚下,钻入地心,改变了重心。重心的改变是渐变,是节节贯串的变,像水一样的流变,绝对不能突变、顿变。这就说明运动的根源在脚,上下相随也是随脚。

 

 

    ,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对夹脊,下对尾闾,与灵性涌泉呼应契合。中定的中,是指脊骨中的尾闾关言

 

,势者,内含炁机,是活的;架者,则无生机,是死的

,分者,拳势之变化,属演绎,目的在于走化黏随;合者,劲炁之凝聚,属归纳,目的在于攻人发放。

十一,迈步时,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与支持身体重心之脚跟相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炁贯顶,此为三元步法。

二十四,前进有阴阳,后退亦有阴阳,故前进是要用腰胯之旋扭而上,以右手化,即以左手发,以左手化,即以右手发。

二十八,拳理就是道理,道理就是以道为体,以理为用。拳架不守道,如何能用,用而无理,则非太极。

二十九,迈步不用腰,即为死步

三十一,人体的神经作用是交叉的,故震左足发右掌,震右足发左掌,千万不可患冲。

三十二,一举动,全身各部都要配合,如用前脚跟,就要用后脚掌,如用后脚跟,就要用前脚掌,这就是阴阳变化,虚实分清。

三十四用步时,全身各关节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应阴阳相配,才是活步。

三十八发劲时,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任何步法,如能与此三点相合,便是对的。

四十三捧劲在腰,千万不可把劲放在手上与肩上。

六十,脚掌属阳,脚跟属阴,弹力在脚掌上,蹬力在脚跟上。人的站力,是脚掌与脚跟的合力。

六十一,脚掌用力时,以大脚趾与二脚趾抓地,脚上的力量即传到膝上;如用脚跟一蹬,脚上的力量便传到胯上。是知脚力与膝、胯之关系

六十二,胯上发不出力,肩力从何而来;肩窝发不出力,肘劲从何而来;肘上不能发劲,手劲指力从何而来。是知脚、膝、胯与肩、肘、手之关系

六十四,不管在何情况下,总要使脚掌用劲踏着地,同时脚趾要用力抓地,不可放松。

六十五,扭转弹力在脚掌;蹬力发敌在脚心。

六十六前进时,外三合要如一;后退时,外三合要不乱。如此才能促成内三合之统一。

六十八脚劲与真炁穴【丹田】及肾上腺合,并借腰椎之摆动,身体即可轻灵如猫。

六十九

腿似钻者,指在实脚时转身,脚掌脚趾抓地不变,只借腰胯与膝之扭动而转,腿即与脚掌之力相合入地而似钻。

七十太极拳之架势、身法与步法,不可一刻离开脚上的变化。

七十一虚脚必须随腰、膝而移动,否则便是死步。

七十二脚上虚实变化,就是脚跟的提放。比如要想虚前腿,只要把前腿脚跟微微一提,后膝稍跪,腰膝之劲合住,视敌而动。要把前腿放实,后腿脚跟一提,前腿放满,并使脚掌、脚趾抓力,此则快而无形也。

七十七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即脐动脉与脐之结合处,属阴。

七十八沉肩垂肘,是外三合的方法。

七十九

用脚掌时,注意将骨之前面筋脉去贴裹骨上,用脚跟时,注意将骨之凹面筋脉去贴裹骨上。

八十肩一沉,颈部无形中微微挺起,胸部亦微微内合,腰部也自然而坐,这是很自然的。

 

 

八十一:发时扭腕,是阴阳合劲。

八十二:拔背,不是弓背,鸸[ér将炁贴于背,并使集合于一点。

八十三:气沉丹田之气,不是呼吸之气,鸸元真之炁。因为呼吸之气只能进入肺部,根本到不了丹田。

八十四:气海,在脐上一寸三分,即脐静脉与脐之结合处,属阳。

八十五:气海 与丹田之气,有调合上腹与下腹之作用。如吸下腹,上腹自出;吸上腹,下腹自出。故练炁以此为起点。

八十六:练拳时,为什么要将里胯往胯跟抽劲呢?因里胯内就是肠骨动脉,胯跟处就是尾闾骨,再上就是真炁穴,此处与生俱来,即含阴阳二炁,十分重要。

八十九:身心轻松而不紧张,是为假静,如能做到全身各内窍各筋脉与各骨节之元真合而为一,才是真静。

九十二心平气和,身体松柔,是在拳中磨炼而来。

九十三研究拳理,比练架式更重要。

九十四静是由内表现于外,动是由外传达于内,故动静皆宜,内外合一,才是真静。

一百零一练拳者,就追研真炁放发的根据,才能练成太极拳高手。否则,只是锻练笨力,无有大成。

一百零五练站桩,应全神贯注在两腿两脚上,腿为树身,脚为树根。如右脚实,就以天罡之炁,下行入地与地煞合,左脚心微提,以地煞之炁,顺涌泉而上与天罡合。如此左右交换练习,可以增加两腿两脚之站力。

一百零六走路时,应把精神贯注于后腿膝窝处;向下踏劲时,是天罡合地煞;迈步弹劲时,是地煞找天罡。交换而练,可增加步法之灵活与沉稳。

一百零七

太极拳为一动静处中之道,能守能用,能养心防身,益寿延年。

一百零八

太极拳不在于身体运动之形式如何,而在于筋骨内窍元真之发挥,今人专重形式,乃本末倒置。

一百零九

练太极拳时,要配合阴阳动静之机,反正交错之秘,才能有所得。

一百十

一式之内要有正反,一处之间要有阴阳。舒展筋络是,要注意缩骨;伸展骨骼时,要注意收缩筋络贴骨。

一百十一

太极拳之秘,有守中二字。全身三百六十五块骨节,三百八十四条神经,要交配往来,收于中,发于中。

一百十三,由吸力与引力所配而成的合力,在拳称之为争力,它含有回旋、柔绵、坚刚、闪展、腾挪等劲力,揉合而成其无形的变化,即根于此。

一百十四

太极拳之圆活松柔,便是从争力中建立起来。

一百十五

太极劲,是从筋骨内窍的元真里,由于阴阳的正反交配产生出来。

一百十九

太极拳势中讲求松柔。

一百廿

松处是虚,虚中必含有实,实者,聚敛也。

一百廿一

松聚之间,必须旋扭不停,扣扭绳子,绳子一松,必倒旋而另一端反而扭紧,这是自然的变化

一百廿二

太极拳十三字功法,不管任何一字或任何一势,总要有一处松一处紧,否则,便无正反,即失阴阳。

一百廿三

太极拳虽讲求松,但不可将全身放松,如将全身放松,便无正反、无阴阳、无内外、无虚实、无刚柔变化,无一是处。

一百廿七

称中正,指脚跟、尾闾与昆仑顶成一垂直,上下相生相成,互为表里,中聚内劲,成为一整体。动是旋扭,静时聚敛,上下左右,总成圆形而流旋言。

一百廿八:每一招式,皆为两面之一体。如阴阳、虚实、动静、松紧、左右、前后、分合、升降、刚柔、大力、进退等,皆为正反相生相成,而为一体。如分开而用,其效即失。是为至理。

一百廿九:称阴阳,就是变化生化之根本。

一百三十:拳势中一正一反中合为一体,才能生化出招式。

一百三十一:劲随身去,即失中正

一百三十二:虚者,广大无边也。虽无实质的存在,却能包容与生化一切,只有虚,无从捉摸,无从克服。

一百三十三:实体的东西再强大,都有力量和方法去克服它,抵制它。

一百三十四:空与虚,要与时相配合,才能发生效用。

一百三十五:习太极拳,只有走步的姿势,没有跑步的姿势。

一百四十:注重架势下功夫,称为练功。

一百四十一:用精神贯注内窍而练拳,称为内功。

一百四十二:学拳如舍其理,求其形,便是反正相背,内外不合。

一百五十:中定的中,是指脊骨中的尾闾关言。

一百七十称守中,指用精神集中,将全身的元真之炁,完全凝聚于尾闾,一切收发,皆由此处而出言。因此处之沉劲,下可达两腿,上可贯于两肩、两臂、两手,并流旋于全身,成为混元劲。

一百七十五前弓箭步为动步,是做调整体位前进后退,左摆右旋而用。练时将裆跨开,步子过大,尾闾与脚跟前后不能中正,而胯根不合,仙骨内的中窍穴不紧,难以发出全身整劲。今人把它当做发人用,便有问题。

一百七十八打拳如担担,不论何种拳术,无不着重下沉功夫。

一百七十九脊骨末端,有一穴名曰中窍,是人身站立的重要支柱,中正须以此窍为总枢机。

松肩者,系将肩骨环节松开,不可用劲控制。是随着精神意念与两膝内劲相合而言.

称沉肩,系以内敛之劲凝于肩窝,意注项骨内之窍,再沉于尾闾上之窍

习拳者,要时时刻刻在动静的刹那间,把握住脚跟涌泉穴的沉劲和骶骨内劲炁。

肘与膝,富有旋弹力,含有绵韧劲。

膝的旋弹,要与脚及胯根相配合,才能发生效用

上下调合,左右盘旋,皆赖膝之运用。

发放时,用合步、顺步、拗步为最佳。

太极拳,一动就要内外互结,脚下的震动和手上的发劲,要同时而生,同时而到,精神意念在劲之先,方可制人。

以乾为刚,以坤为柔。刚为阳,阳为体。内为刚、为体。柔为阴,阴为气,外为柔为气。必内外往来,刚柔交错,否则即无法活动。

刚柔,是种挣力的调和运用, 交互的,不是分开的。

劲的滋生与放射,并不是用力为刚,不用力为柔。

阳刚之劲,重于形体,性烈短,用时快速。阴柔之劲,重于精神,性长绵韧,系无形劲气揉合而成。         一百九十二步法为劲炁生化运用之主要条件。

练太极拳,首先要明理,其次要有恒                一百九十四称含胸,系指含虚言。与有形无关。是一种平静其精神情绪,使之泰然明静,一意专注,不动心神。

称拔背,系指无形劲炁顺背脊骨而上言。

称虚其心,系指无形劲炁

称实其腹,实者,内敛也。指收敛胎元,收元真之炁沉于腹,凝敛入骨言。

太极拳十三势,合于五行八卦。五行为经,属先天;八卦为纬,属后天。

动、静、阴、阳、刚、柔皆为时空演化而成,行拳对敌,如不知运用时空者败。

精神集中,抱元守一者,不是叫你抱守一窍,而是要抱守灵能一炁。灵能者,天地之气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杨振铎老师学太极——杨氏太极拳拳理要点拾萃
跟杨振铎老师学太极:杨式太极拳拳理要点拾萃(王白玄)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身法的两个要领
太极功法(入门训练)
【陈雄聊太极拳42】练习115式大架的肩腰胯膝要点(中)
求得自身平衡能沉稳移重心打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