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仁”结合最紧的是“义”,人们总是将“仁义”合在一起说。如果泛泛地去谈,“仁”就是“义”,“义”就是“仁”,不过,如果细分起来,“仁”与“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义”是从“仁”的品德出发所遵循的办事原则。

仁义礼智”共同构筑了伦理道德的根本。孔子讲“义”,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义”的含义与精神主要还是孟子进行全面阐述的。

孔子讲“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讲“舍‘生’而取‘义’”,孔子的侧重点在“仁”,孟子则将“仁”与“义”广泛地联系起来,共同成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在指出 “仁”的源头是恻隐之心的同时,孟子也指出:羞耻之心,是“义”的源头。“仁”是由人性本善自然得出,“义”也是由“仁”自然得出的。

扩展资料:

孔子、孟子以及后世的儒家,总是重“义”轻“利”。孔子就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即:见到利益时,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合乎“义”,如果不合理、不“义”的利益,再多也不能取。

“义”还分“小义”和“大义”,就像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一样,合乎集体利益的可类比为“小义”,合乎国家利益的可类比为“大义”,当“小义”与就“大义”冲突时,“小义”应服从“大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里“元亨利贞”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崇德尚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民主思想探析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境界
儒家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