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个人事迹到国家行为,浅析孙权都缺乏亮点的原因

引言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类都崇拜英雄,尊崇强者。这种行为从人类和自然中的斗争演变而来,远古时期,男人要承担艰险的捕猎任务,女人老人和儿童在村庄中等候,强大的男人会带回来更多的食物,更多的食物意味着更多的生存机会,这就是英雄崇拜的来历。随着文明的出现,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与自然的斗争也慢慢转移到人类种群之间的斗争中去,但是对英雄的崇拜却从未改变。

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和吴国,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曹魏实力较大,但是孙刘集团也有和其一争之力,彼此间缠斗多年,互有胜负。所以按照常理,三国中的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应该是旗鼓相当难分高下的三位英雄,但是实则不然,孙权比起曹操刘备二位英雄,不仅在史料显得十分逊色,而且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不高。那么,孙权比起其他二位英雄,到底差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史料,剥丝抽茧,寻找其中的线索。

(东吴大帝孙权像)

如果要探讨三国时期的问题,我们就要考证历史,以事实说话。今天的我们了解三国的途径,就是借助陈寿所写的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历时十余年,以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作为依据的基本材料,加上自行采集蜀国资料写成,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史学家对孙权的评价,在对比陈寿对其他二人的评价,就会理解孙权的不足在何处。

陈寿眼里的三位君主

作为史学家,首先要保证叙事的客观公正,但是作为一个人,难免有个人所好,这是人之常情,就是陈寿也无法免俗。陈寿是晋朝官员,晋朝乃司马家从曹家手里夺来,故陈寿以皇帝称呼曹操,据《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

(三国志)

虽然不敢确定陈寿是迫于政治原因如此称呼太祖武皇帝还是真心敬佩太祖武皇帝,但是这个身份就已经压过刘备和孙权了,那么陈寿是怎么称呼刘备的呢?蜀地出身的陈寿,其父是马谡手下官员,街亭一站中受到牵连,但就算如此,陈寿仍然称呼刘备为先主。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刘备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这个“讳”字很有意思,我们现在介绍自己都说,我姓张名三,我姓李名四等等,为什么刘备就是姓刘讳备呢?原来这个字,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者尊长的名字,既然上文说到曹操是皇帝了,那么再说和他同时期的刘备是皇帝,岂不是反了大逆不道的罪名吗?

(魏太祖像)

所以陈寿不能叫刘备是皇帝,是蜀地之主,但是用一个小伎俩悄悄表达了自己对刘备身份的认可和尊重。那么陈寿是怎么看待孙权的呢?比起上文二位,陈寿对待孙权可就是简单粗暴了,《三国志·吴主传》中的开篇十一字是这么写的: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

这和介绍那些蒋干啊,张松啊,潘凤啊那些后世徒留笑名的将领有什么区别?我叫孙权孙仲谋,我为什么是吴国老大呢?哦,那是我亲哥哥留给我的,这满满的富二代风,简直是要气死太监孙子曹操和卖草鞋的刘备啊,只恨自己先祖无能,害的自己一把年龄带着一帮糙老爷们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

(吴国势力范围)

不过换个思路想想,陈寿其实保留了自己的喜好,巧妙的截取了不同的侧重点,既保证了史料的真实,又表达了对三位君主的态度: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刘备是英雄,孙权是英杰。很明显,陈寿眼里的曹操和刘备,远远胜于孙权。

史料中的曹操和刘备

那么,陈寿的喜好就代表了万众的看法吗?其实不然,陈寿纵使成就再高,在于他对史料真实的记载;而他的看法其实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一定要奉其为金玉良言,所以让我们亲自寻找为什么孙权评价不高的原因。

(刘备像)

首先看魏武帝的多彩人生,曹操虽然一辈子污点不少,比如一进宛城就想找乐子啊,害得儿子和侍卫战死,还有对陈宫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啊,比如被马超杀得丢盔弃甲胡子一把丢等等。但是他光彩照人的地方更多了,初露头角担任洛阳北部尉时用五色棒严明执法,不畏强权,因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年轻时作为汉臣也怀着匡扶汉室之心,大破黄巾军,讨伐董卓。官渡之战以少敌多大破袁绍,一统中原,聚拢大批豪杰名士。除了这些大业,曹操本身还能文能武,不仅能统领千军万马,在诗词上也造诣良多,武力更是一把好手。据《魏书》中记载: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以上事实,说明了曹操具有忠廉勇智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古往前来所传颂的英雄才具有的品德,所以曹操在后世仍有很多人崇拜他。

(逍遥津之战)

刘备比之曹操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缺点更少,优点更多。虽然出身不好,是个卖草鞋的,血脉离当时之皇室不知道差了多远了,但是始终怀有匡扶汉室之心。和关羽张飞的兄弟情深,更是被后世称赞。

除此之外,刘备领兵打仗也是好手,初期他实力弱小,远不及曹家孙家这种名门望族,很多时候他都是自己手持双剑冲锋陷阵,就算后期取得荆州,有了一定基础,也敢亲冒矢石而不后退,还是靠法正拿自己的姓名相逼,刘备才因为担心法正而退后。在荆州被曹操追击也不往带着百姓一起转移,百姓舍家撇业也愿意跟随刘备,比起魏武,刘备毫不逊色,并且还多了许多仁义,后世自然对他评价甚高。

比之曹刘孙权无亮点

比起以上二位,孙权则是缺点数不胜数,优点少之又少了,首先作为汉臣孙权从来没有想过汉室兴亡,只知道在江南富庶之地偏安一隅,可惜他老子讨伐董卓时候的舍生忘死了。晚年孙权还醉心政治斗争,杀害众多功勋大臣,尤其是逼死陆逊,寒了人心,也让天下人所不齿。

《三国演义》

后期蜀国虽然人丁不济,还是拼死抵抗魏国,孙权可好,手握雄兵,占据天险,却甘愿自称大魏吴王,为人讥笑。领兵打仗更是青史留名,可惜留的是张辽、乐进的名,趁蜀魏相争之时亲率十万大军进攻逍遥津,被守将张辽八百人纵横捭阖,随意出入,杀得丢盔弃甲,险些被人活捉。在被凌统舍命救回后孙权居然带人在船上宴饮作乐,气的贺齐痛哭。据《资治通鉴》中记载:

“ 贺齐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权,权由是得免。权入大船宴饮,贺齐下席涕泣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致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诫!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

除此之外,东吴的将领虽然众多,但是得到评价高者也少之又少,虽然周瑜,孙策,太史慈等人雄姿英发,但是英年早逝,所占历史篇幅太短。除此之外,鲁肃吕蒙陆逊张昭等人,虽然对东吴兢兢业业,死而后已,但是比如吕蒙偷袭关羽,陆逊火烧连营这些重大战役,虽然重创了西蜀,反而让人觉得侵犯了刘备的利益,认为吕蒙陆逊是小人。

吕蒙影视照

除去江南几任德高望重的都督,剩下的江东虎将,如凌统徐盛丁奉等人,总给人没有什么功绩,只是混日子的感觉,这里有两点原因:首先,东吴是私兵制,士兵不归国家而归个人所有,因此很多将领为了保存家族势力而暗中不服从调配,导致东吴战斗力下降,其次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其中武将单挑的精彩程度远胜于一场战役,如许褚裸身斗马超,赵子龙长坂七进七出等,增加了魏国和蜀国的人气。

而反观吴国,孙策被一个不知名的门客刺杀,孙权被乐进带兵冲入阵中偷袭,都降低了吴国的人气,爱屋及乌,这些不好的方面,导致了孙权后世评价不高,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依靠父兄的成果,在吴国享受富贵。所以,这样的孙权,后世怎能得到更高的评价?

(英年早逝的太史慈)

结语

东吴大帝孙权的风评不如魏武和刘备,究其原因也是有据可查的,上文已经逐一说明,从后世的记载来看,关于吴国人物事件的记载、评价虽然也存在许多,但是数量远远少于对其他两国的记载和评价。

人们崇拜英雄,不光是崇拜英雄的身份,也是想学习英雄身上的特性,孙权在精彩纷呈的三国乱世中,虽然也指导过几场辉煌的战役,但是由于其本身没有太突出的品德,导致后世对他对评价远远逊色于魏武和刘备,此消彼长,差距越来越大,不管是他,还是江东集团,在三国中的表现都不如其他两国,长久以往评价降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参考文献:《曝书亭集》、《三国志》、《魏书》、《资治通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刘备和曹丕的皇位相比 刘备和曹丕谁是正统
与曹操生死与共的名将,因说错话终结曹操的皇帝梦,不久羞愧而死
张辽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 国学网
实话三国:张辽比关羽强
称帝篡汉的是曹丕,为什么挨骂的却是曹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